时间:2024-06-19
孙随太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承载了该地革命历史遗存和革命精神,是我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质层面的革命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精神层面的革命道德传统、事迹和精神等;制度层面的革命理论和文献。三个层面的内容都体现了追求先进、自由、真理的精神品质。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标志性文化。***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为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本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提供了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
民族民间艺术包含民族器具、雕刻、服饰、织锦、舞蹈等,是较为雄阔、宽博的“物象或意象”。民族民间艺术主要表现的是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别是对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英勇善战和家国情怀等的赞颂以及艺术表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是民族民间艺术创作与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机结合,更是政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协同发展,体现了“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2],红色文化融入民族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有利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弘扬革命精神和社会主旋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201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 年)》,由此重新划定了左右江革命老区共涉及三省八个市区的范围。该区域的红色资源众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解放和抗击外敌侵略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等,是不可复制的伟大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其内容主要包括“革命根据地、长征、抗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四大类,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左右江地区的红色资源具有原生性和衍生性等特征,作为承载革命历史遗存和革命精神的共同体,具有资政育人作用。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精神和政治内涵。[3]
首先,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在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其科学性、民族性、先进性特征,突出地方特色与创新,对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翔实的研析与传承。其次,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是红色精神的结晶,是我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它蕴含着文化与红色记忆、文化与精神根脉、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等丰富文化内涵。再次,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具有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激励各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开阔其政治视野,提升其精神格局,引领民族地区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政治内涵。最后,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体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体现。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总之,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以其丰富的理论、代表性的革命历史遗存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内涵在价值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有助于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
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项目工程,也是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引导创作主题思想和培养从业人员品德的“育人”功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既要有深邃的内涵,又要有精湛的工艺技术,才能获得持续性传承与创新。这就要求从事民族民间艺术工作的人员,不仅在艺术表现方面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等,而且在技能方面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能够耐住寂寞、忍受住清贫,在工艺技术方面追求精益求精,他所体现出的精神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我们在调研时看到用草绳编织“红军鞋”(如图1)和用当地竹木制作独轮车(如图2)的民间艺人,很多都成了非物质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人。他们的作品彰显着他们对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是对从业人员进行的“三观”培养,有助于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
图1 草绳编织的“红军鞋”
图2 木制独轮车
2.有助于发展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主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建设的总要求。[4]乡村文化和经济建设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可以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近年来党和各级政府对乡村文化和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并且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
发展民族民间艺术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目的、方式等方面几乎是相同或相近的,它们最终都是为了推动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复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其方式主要是开展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与交流,建设手工作坊与产业孵化基地,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宣传质量,以及强化品牌创建,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当地民族民间艺术中不仅可以创新民族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与发展,而且可以大力传承和不断发展壮大民族民间艺术产业,为民族民间艺术提供新的创作方向和评价标准。开发红色资源与民族民间艺术相融合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特色产品,有利于形成以民族民间艺术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链,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探索创新途径。它关系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
3.有助于民族民间艺术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不同凡响的艺术创作
民族民间艺术不仅要以艺术美感吸引人,而且要以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来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民众感受美、认识美、分析美等的能力,注重以作品彰显的“德”来感化人、培育人。在民族民间艺术表现中,我们可以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来增强人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厘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帮助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和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落实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的教育工作。在民族民间艺术表现中融入左右江地区的红色资源内涵,是对传承者、消费者和艺术作品三方思想水平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
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是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也是一种特殊且丰富的育人资源,它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品格等,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表现在思想层面提供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持。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表现在社会层面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缩,它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以德为先、政治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其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能够在文化层面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挖掘其具有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现代价值,可以为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精神营养。
4.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
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可以增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大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众逐渐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进而能够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最终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直观地感悟到中华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深刻体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培育家国情怀,让大众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为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塑造民族民间艺术品牌、深入挖掘珍贵历史人文资源等提供了机遇。但机遇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挑战,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文化输入等对我国当今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中,既赋予了红色资源新的时代使命,又创新了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之与时俱进,进而使大众在全球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努力培育家国情怀。
5.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新形态
民族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对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也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彰显。民族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当人们在接触它时,会带来情感的回归、身心的慰藉、审美的愉悦。民族民间艺术是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类型多样、范围广阔、意蕴深邃,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美之根基、情之源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继承和发扬,培育文化新业态,从而提高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是由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进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本地的民族民间艺术中,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民族民间艺术更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内容的多元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等。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两者“育德育智”的统一,利用红色资源引领正确的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民族民间艺术的时代创新,推动左右江地区文化产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不同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不同特色和思想寓意,因而将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能够更好更合理地发掘红色资源和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育人要素,并且将两者相互交融,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传授、视觉美感的传递、品行涵养的培育、正确价值的引领。
1.如何更深更准更实地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的内涵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者随波逐流,对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往往追求短平快的效果,没有太多的耐心和信心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真正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表现的整个过程中,对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重视不够,挖掘与运用也不够深入、不够广阔,即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以民族民间艺术为代表的经济项目开发、保护和创新发展不够等。因此,如何更深更准更实地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的内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2.如何更准更细更精地找到民族民间艺术与红色资源的融合点
将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中,要合理地规避民族民间艺术题材陈旧,工艺技术、原创作品缺少创新等问题,还要正视红色资源特色定位不精准、缺乏长远总体规划、运行机制与保障不够完善、资源整合与有效传承欠缺等问题。更准更细更精地找到红色资源与民族民间艺术的融合点,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两者融合成功的关键所在。
3.红色资源融入的模式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特色
从已融入红色资源的民族民间艺术来看,红色资源融入模式简单重复,相互雷同,而作品有明显的折衷主义思想的痕迹,大多停留在将红色资源作为视觉符号,以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背景或标签或装饰图片或展示陈列空间的形式存在,不要说在内容上,就连在视觉效果上也很难对大众产生冲击力,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震撼。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还不够深入,融入模式简单,缺乏创新和特色,必然会导致效能受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4.从业人员红色文化素养和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氛围有待提升
从业人员是左右江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关键一环,其红色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融入成效。从业人员只有具备深厚的左右江红色文化素养,其作品才能充分体现出个人的良好品德、宽阔胸怀、崇高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涵养,这样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才能算是高大上的精品。
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氛围的浓淡,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晴雨表”。在实现左右江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过程中,文化氛围是媒介和纽带,更是决定性因素。两者的相融既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更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形式,加快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时刻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蕴含丰富的思政内涵、红色基因和价值导向功能,将其有效运用到“课程思政”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民族民间艺术彰显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及艺术内涵,在早些年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时,已经将民族民间艺术并纳入各地高校的专业课堂,这样的策略不仅能有效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民族民间艺术最直接最正确的继承和发展方式。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并纳入地方高校课堂,既是积极配合和协调“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落实,也是通过专业教学的形式在高校对两者相融进行的研析与推广,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育人”的积极作用,对当地民族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突破民族民间艺术在当前生存空间狭小、创新发展难度较大的历史困境。
新时代,“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6]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笔者作为左右江地区高校的一名民族民间艺术的从业人员,也要积极将思政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专业课堂,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强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引导学生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和创新中研发新产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与民族民间艺术在本质上的趋同性,将学生培养成创新技能人才,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正确价值取向、胜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尽快实现当地高校“匠心造物,厚德启育”的教育理念与效果,有利于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专业课程,并且不断寻找二者的相融点和切合点,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和表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培养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利用高校各方面的优势条件,有利于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和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强红色文化体系、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摸清红色“家底”,全面系统了解地区红色历程,建立地区红色基因库,打造“红色+”产业体系,打响红色“品牌”,最终构建健全完善的红色文化体系。这样的红色文化体系一方面是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当地高校的优势条件,充分挖掘红色精神,厚植红色底蕴,培塑左右江红色文化内涵和形象;另一方面是立足当地红色基因优势,打造“红色+”民族民间艺术产业链,做大做强具有红色元素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牌,并形成以点带面的民族民间艺术产业品牌效应。因此,利用高校的优势条件,构建红色文化体系,不仅可以实现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还可以实现红色产业、民族民间艺术产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并纳入地方高校是让地方高校设计类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艺术的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与认识中,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和红色文化精神等。知行合一是指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既需要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也需要大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这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创造了机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品德高尚、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是对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探索的创造性实践路径,有利于对民族民间艺术和红色资源中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担当精神、无私敬业、执着诚信、团结协作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加强。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是将生产技术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创新人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能保障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协同育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点,形成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和多元化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很好地将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促进当地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通过营造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氛围,为民族民间艺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载体,为开展左右江红色资源教育和民族民间艺术实践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创新了开展形式,可以有效发挥红色氛围的感染力,形成更好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受教育者或消费者乐于继承和接受左右江红色资源、民族民间艺术。
另外,要实现左右江红色资源和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就要扎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激活其发展动力。这对于挖掘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深挖红色资源与民族民间艺术的本质,丰富民族民间艺术的红色文化内涵,彰显民族民间艺术的深厚文化、经济和艺术价值,提升红色资源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资源和民族民间艺术同属于文化范畴,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促进其共同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双向传承与弘扬效果。研究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既能够更好地传承左右江地区的红色资源,又可以将红色资源宣传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渗透到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不仅可以实现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民族民间艺术团结教育人民的功效,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运用和丰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