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素为美—浅谈玉雕“素活”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4-06-19

文 魏玉忠

玉雕,根据材料和手法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俏色巧雕、金银错、素活等。其中,素活是最常见、最质朴,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一种。

一、什么是“素活”

“素活”是玉雕的一个行业术语,指的是在雕塑设计时,运用纯色玉料进行加工,不借助颜色表达主题,而专以形质取胜,习惯上也被称为“素玉”。造型和纹饰是玉雕素活的两大必备因素。其中,器物造型灵感大多源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鼎、炉、瓶、盉等,器型大多是圆形、方形的对称式造型,设计讲究平衡、 稳重、对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华贵、典雅,既要符合玉的材质与形状,又要契合一般审美标准,传统而精细。

玉雕素活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运用与体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优美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雅的气质,受到许多艺术收藏界人士的热爱。素活格调高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民族精神在玉雕方面的反映。

二、玉雕素活体现的文化内涵

艺术与文化,总是相伴相随,优秀的艺术形式,必然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古老的素玉亦是如此,在玉雕素活中,既有中国传统老庄思想的体现,也饱含浓浓的佛禅美学原理,可谓包容百家,内涵丰富。

(一)端庄优雅的阴柔之美

玉雕素活体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简单,纯净,不张扬,也不奢华,朴素之中流露出真性情,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也与传统文化中对“君子”的描述相合,成为人格精神的寄托。

1.古老的玉文化——素玉文化的“本体”

要了解玉雕素活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明确玉雕的宏观文化语境,这是素玉文化形成的基础与条件。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玉文化,从发展历程来划分,经历了从“玉神”到“玉礼”再到“玉德”的不同阶段,而玉雕素活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

在远古时期,古人认为玉是可以通灵的神圣之物,所以将玉拜为“玉神”,素玉的雏形开始形成。之后,随着封建礼教的确立,又将其作为重要的礼仪符号,制作成庄重的礼器,成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在漫长的岁月中,玉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而无瑕的素玉成为含蓄、内敛、温和淡然的道德象征,被赋予人格化意义,并且借助文学作品传播扩大,已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素朴无瑕——素玉文化的特征

大多数玉石都具有天然的素雅光泽,以纯为美,而玉雕素活就是借助于玉石的本来面目,精工巧雕,表现出一尘不染的纯净之美。素朴无瑕,这是对玉雕素活的总体性概括,具体来说,素玉的文化价值还包括以下三重维度:

(1)透光度良好,玉料纯净单一,无絮状杂质。

(2)无裂痕,质地均匀,色泽纯正。

(3)雕工无瑕疵,表现手法好,形象美观。

(二)素玉文化形成的原因

玉雕素活为什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呢?文化产生于社会存在,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传统审美之所以会出现阴柔化、素朴化的倾向,离不开特殊的自然地域环境、文化传承。

1.封闭保守的地理因素

中国南部、西部为巍峨的山脉,北邻沙漠戈壁,东面靠海,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形成了内向型气质,体现在审美层面,就是注重和谐,不张扬,讲求秩序;另外,唐代中叶以后,伴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南方地区柔婉细腻文化逐渐成为主流,对中国传统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含蓄婉约的审美观,是儒家文化与禅宗文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2.传统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与塑造

一方面,以“温柔敦厚”为主张的儒家文化,从汉代起就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塑造了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 “天理”永恒不变,当时的思想家认为,无论文学还是艺术,都应当“言理而不言情”,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风格与艺术追求,质朴无华、温和平易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青睐。

另一方面,自唐代形成以来,禅宗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艺术审美。“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自性自度”等佛禅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艺术家的思想,也影响着社会主流审美观。禅宗崇青尚白的色彩观、心声相通的声音观和于相而离相的意境观,追求“意境”“妙悟”,推动了空灵、淡雅的审美之风大为盛行,而玉雕素活正是这一审美趋势的良好载体,素玉通过起伏的线条、灵动的形态、圆润的造型,契合着禅宗崇尚清丽的艺术观,受到同样崇尚禅宗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追捧,无形之中也营造了一个看空世象、寂寥深远、清静不染的高雅意境。

三、传承玉雕素活,任重道远

玉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包括素活在内的玉雕文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作为玉雕师,我们必须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将玉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制作成本高,难度大

玉雕素活的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 “装饰雕刻”等环节,制作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多。同时,选料难度大,对玉质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所以价格明显较高,市场较小,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玉雕素活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虽然可以用机器代替部分雕刻工作,但真正有价值的玉雕,依然需要人工设计完成,不宜批量生产,这些因素,在无形中增加了制作成本,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

对此,应通过政府、企业与玉雕师三方面的努力,探索现代化经营模式,集中生产,在不影响产品效果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既要传承精湛技艺,又要优化制作流程,寻求两者的动态平衡。

(二)定位较高,市场具有局限性

玉雕素活尤其是器形较大的摆件,一般对消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局限于高端市场,目标人群有限,这也为市场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对此,有必要探索多元化生产模式,生产多种规格、形态、价位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真正将玉雕素活推而广之,让更多人领略其中的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