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锦江:校家社共绘育人同心圆

时间:2024-04-2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柳江街道棬子树社区,拆迁安置小区多,社区每周有个读书会。一次读书会上,一位妈妈突然哭了起来。原来,她做临时工,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而正在上学的孩子又很不听话,因此情绪非常低落。

社区副书记石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耐心地做起了工作,并鼓励她每周六上午坚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课堂,接受专业指导。

半年来,这位妈妈说起孩子不再是抱怨,而是洋溢着幸福。

《民生周刊》记者在锦江区调研采访了解到,类似案例还不少。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新时代校家社共育新内涵、新路径和新方法,构建起社区全域、学校全力、家庭全部、父母全程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共绘育人同心圆。

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地处主城区东南部,因濯锦之江而得名。

教育一直是锦江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因为教育资源优质,该区人口不断增长,教育压力也与日俱增。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90.29万人,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21万余人,人口密度达14918人/平方公里,是四川省183个区县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教育服务人口众多,构成多元多样、需求呈多元化,挑战自然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锦江以此为契机,在此前探索“友邻教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首先,从制度层面入手,创设校家社育人的制度协同,着力解决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不足、评价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清等问题。

其次,明确目标,锚定协同理念。以“全纳、公平、优质、均衡”为目标,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抓、家长主体、社会支持”为基本策略,以“平台搭建、课程建设、队伍培养、服务成长”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

再次,规划路径,搭建四梁八柱。出台《锦江区青少年社区教育行动方案》,研制《锦江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方案》《锦江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最后,落实保障,清晰组织架构。将校家社协同育人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成立由区委分管领导兼任校长,区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常务副校长的区级家长学校,构建“总校+分校+子校”三级组织架构体系。从教育环境、教育方式、育人质量等方面开展周期性监测,为校家社教育提供科学参考。将街道、部门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将校家社协同育人作为公众督导团日常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基础目标、街道社区教育考核范畴。

“在制度层面,我们就特别注重协同,2022年在全国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的《锦江区青少年社区教育行动方案》,整合了47个部门力量。”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瑛表示,在这个方案中,学校、家庭、社区、医院形成紧密联动,通过创设“快乐加油站”、成立“心育联盟”、推行“社区龙门阵”等举措,使锦江区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实现了全面升级。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们在银杏树下玩耍。

制度出台之后,要执行到位需要具体的场景,校家社协同育人空间应运而生,这是基于所在区域特点打造青少年安全生活成长的环境基础。

文前提到的棬子树社区,利用社区空间开展家庭读书日活动,并在基础上孵化了一个社会组织—和美妈妈,赋能全职妈妈,打通校家社育人闭环。

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是高端城市型社区,目前房价在成都排第二。

社区副主任董霞表示,如果要归纳社区居民特点,可以说有“三高”,即学历高、收入高和家庭教育品质要求高。社区70%的居民年龄在40岁以下,对孩子教育特别重视,但也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教育方式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亲子关系紧张。针对这些问题,社区专门辟出地方,邀请友邻教师开展活动,和家长交流,解决家长困惑。

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副校长叶德元,也是一位友邻教师。在他看来,要达成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家长和孩子要想在一起,要达成共识。其次,要坐在一起。最后,要能玩在一起。

这也是叶德元作为友邻教师,在社区参加活动时和家长交流最多的内容。

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滕丽表示,除公益课程、志愿服务外,锦江区通过实施扮靓家园、“金边银角”创设等行动,营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空间环境,创设青少年身边“小课堂”,形成具有锦江特色的“小活动不离开小区、大活动不离开街道”的“5~10分钟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圈”。

同时,锦江区以“一校一路一景”为目标,以“安全、教育、文化”为主旨,结合各校(园)周边本地资源,建设“全龄儿童成长道路”,增强学生上学乐趣,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服务教育,建构校内外融合自然课堂,打造真正的集美域、美景、美育于一体的自然课堂和教育学区。

制度有了,空间有了,剩下的就是往里装东西,即资源协同。

校家社协同育人,学校居首,也是资源协同主体。

在盐道街小学汇泉校区德育主任黎子珣的印象中,学校自2021年成立之际就注重资源协同,成立了校家社共育委员会,汇泉路社区副主任董霞担任共育委员会主任。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家风博物馆等场地,开展社区研学活动,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同时,经常组织家长走进学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资源协同,我们把社会这一概念具体化为企业和社区。”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副校长张琳玲表示,学校建校与华润企业紧密相关,办学过程中也和多家企业联动,富集育人资源。因此,学校把企业单列出来,作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一核四维”中的一维。

该校提出的“一核四维”,具体是指“学校引领、固本强基;家庭耦合、延续发展;社区融入、资源共享;企业嵌进,引智提质”的典型经验。

在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采访时,记者看到,社区、企业的育人元素随处可见。

四川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胡昳告诉记者,家长就是学校的一部分,只不过家长是流动的、老师是固定的。如校服设计、食堂伙食等,家长都参与。

“学生校服裤子后面有反光条,就是家长提出来的。”在胡昳看来,这是学校与家长共商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有互动、引导和借力。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有冲突,怎么办?我的看法是要充分互动。”胡昳说,当然还得引导家长。从学生一入校,就要告知家长,先成人再成才,最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家长中有各行各业的人物,四川师大附中充分整合资源,开办家长讲坛,让家长自愿报名,每周三下午邀请家长讲。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了解社会;另一方面,融洽了家校关系。

“只要达成共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胡昳说。

据锦江区德体艺劳科科长张津博介绍,为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锦江区一是联手护苗,智慧家长学校共育;二是联动部门,青少年心理健康共护;三是联合人才,教育智囊团队共建。

比如,实施家史寻根、好家风好家训等行动,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赋能社区文化。开发包括“家长课程”和“指导师课程”在内的智慧家长课程。出版涵盖中小幼全学段的《智慧家长家庭教育指导丛书》12本,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全面的问题诊断和系统的方法指导。

印发《“三教四方”全员育心行动计划》,培育针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快乐加油站”、畅通医校心理危机绿色通道的“锦江区心育联盟”和将心理健康知识送到家门口的“社区龙门阵”,三大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构建起校、家、社、院“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育局联合检察院等单位,在全区所有学校设置“心雨梦工厂”工作站,共同关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通过“人才引进+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凝聚知名专家、名优导师等,组建智囊团、讲师团、友邻教师等队伍。面向区内名优教师、家长学校骨干、优秀家长和社区家长学校专干,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员1500余名;聘请市场监管局中坚力量、专业协会骨干成员等担任学校食品安全副校长、法治副校长、艺术副校长、体育副校长等,提升学校教育专业性。組建智慧妈妈团、亲子互助团等自组织,服务校家社协同育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