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李 烨
(西南医科大学 a.人文与管理学院;b.医学与文学研究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
“革”无“告诫”义
——语文辞书释义补正
李 烨a,b
(西南医科大学 a.人文与管理学院;b.医学与文学研究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和《辞海》等三部辞书在条目“革”下均列有“告诫”这一义项,但通过分析以上三部辞书所列举的文献用例及相关古人注解,发现其所列文献中的“革”字均为“更改”“改换”义而非“告诫”义,且在其他文献中亦没有发现“革”有“告诫”义的用例,据此认为上述辞书中关于“革”有“告诫”义的义项归纳有误。
革;语文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1]、《汉语大字典》[2]和《辞海》[3]三部辞书的条目“革”之下均列有“告诫”这一义项,相关训释分别如下:
(1)告诫。《晏子春秋·谏上十六》:“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张纯一校注引孙星衍曰:“《仓颉篇》:‘革,戒也。’”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78页“革”下义项10)
(2)告诫。《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李善注引《仓颉篇》曰:“革,戒也”。(《汉语大字典》第8卷第4610页“革”下义项6)
(3)告诫。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辞海》第2卷第698 页“革”下义项 8)
如上所引,《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下简称《大字典》)和《辞海》三部辞书归纳出“革”有“告诫”义所列的书证主要是《晏子春秋》和《三国名臣序赞》中的文句及其相关注文,但根据三部辞书所列的书证及有关古人注解来看,其所列书证中的“革”并非“告诫”义。
引文中《大词典》所说的张纯一“校注”即《晏子春秋校注》[4],张纯一书中所引孙星衍之说出自孙氏所著的《晏子春秋音义》,孙星衍的原注文为:“革,《仓颉篇》:‘革,戒也’,《说文》:‘諽,更也’,革,省文。”[5]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一书内容来看,作者原本完全引用了孙星衍的说法,而《大词典》在引用张氏《校注》时只截取了其中的一句,以至于文意不清,误解了《晏子春秋》原文及孙星衍注文的原意。从孙星衍的注解来看,这里的“革”与“諽”同义,而“諽”又与“更”同义,可知“革”义与“更”相同,《说文·攴部》“更,改也”,则上《大词典》所引《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之“革”显然是更改、改换之义。从文意来看,《晏子春秋》的相关文句是晏子劝诫齐景公的话,大意是说晏婴年老不能为君王做事了,如若君王的行为不能改正,自己就只有保持节操而死去。孙星衍将此处《晏子春秋》中的“革”理解为更改、改换之义,显然是说得通的。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中的“训革千载”,《大词典》和《辞海》未引用古人注解,《大字典》则罗列了李善注引《仓颉篇》的文句,其文为“革,戒也”。但仅以这一句注解为依据便将“训革千载”的“革”解释为“告诫”,似乎并不是很充分。《仓颉篇》为佚书,在今天能见到的有关《仓颉篇》的残篇里没有发现李善所引的那句原文,故李善注中的“革,戒也”一句是什么意思尚不能确定。而同为《文选》作注的李周翰在“训革千载”之下注曰:“革,改”,“训革千载”即“训教改于千载”[6],从李周翰注文来看,《三国名臣序赞》中“训革千载”的“革”显然也是更改、改换之义。
我们查阅了《经籍纂诂》[7]、《故训汇纂》[8]和《中文大辞典》[9]等古今大型辞书,均未发现“革”有“告诫”义的相关训释,也没有查阅到“革”有“告诫”义的文献用例。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包括汤化译注《晏子春秋》[10]、李万寿《晏子春秋全译》[11],陈涛译注《晏子春秋》[12]、石磊《晏子春秋译注》[13]和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14]等相关的今人译注著作,发现对于《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的“革”字,以上学者的解释都较为统一。其中汤化、李万寿、陈涛、石磊四位学者分别以“改”“改也”“更改”和“改变”注译“行不能革”中的“革”字,吴则虞则直接引用了前文提到的孙星衍的注文,可知吴则虞先生也是认为“革”为更改、改换之义。可见,现代学者的解释基本与古人注解一致,即均认为《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的“革”为更改、改换之义。
而关于《三国名臣序赞》中“训革千载”的“革”字,张启成、徐达主编的《文选全译》[15]引用李善注文释“革”为“戒”,在其白话译文中则译“训革”为“训诫”。陈宏天等人主编的《昭明文选译注》[16]则直接把“训革”注解为“训诫”。从以上两家的注译来看,二者均把“训革千载”中的“革”字解释为了“诫”,而从“革”到“诫”,中间显然有李善注文“革,戒也”的影响。《大词典》《大字典》罗列书证时将李善注文“革,戒也”一句一并列出,显然也是为了说明“革”字有“告诫”义的缘由。但前文分析可知,《晏子春秋》《三国名臣序赞》有关书证中的“革”字为更改、改换之义,则上述三部辞书归纳的“告诫”义与其所列书证不符。也就是说,从上述三部辞书所列的书证来看,是不能归纳出“革”有告诫义的。究竟“革”字是否有“告诫”义,我们认为正确理解李善注文中“革,戒也”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认为,李善注文说的是“革”“戒”二字古音通假的问题,而不是以“戒”来释义“革”。首先,“革”“戒”二字古音同为见母职部,古音相同,具备通假的条件。其次,“戒”“革”二字通假有其相关文献用例,如《淮南子·精神》:“且人有戒形而无损于心”,高诱注曰:“戒,或作革。革,改也,言人形骸有改更而作化也。”[17]“人有戒形而无损于心”大意是说人的形体变化了但内在心神却无损。结合高诱的注文来看,这里涉及文献版本的问题,高诱的意思是说此处的“戒”在其他版本的《淮南子》中写作义为更改、改换的“革”,而在高诱作为底本的《淮南子》中写作“戒”,高诱说“戒或作革”说的就是其它版本中写作“革”的情况。从高诱注文来看,此处《淮南子》中的“戒”与“革”同为更改、改换之义,但“戒”字是本无此义的,此处《淮南子》异文中相对应的“戒”“革”二字音同而义不相涉,显然是通假关系。关于“革”“戒”二字通假,还有其他异文材料。《国语·卷十七·楚语上》:“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18]贾谊《新书·卷五·傅职》:“或称《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以革劝其心。”[19]此处引文所属的《国语》和《新书》,其时代分属先秦和西汉,二者文字表述大体相同,且均出自如何教育太子的相关论述文段,《国语》的“以戒劝其心”和《新书》的“以革劝其心”明显为异文关系。关于此处“戒”“革”二字的理解,俞樾在《诸子平议·卷二十七·贾子一》中说:“革者,戒也。《文选·三国名臣序赞》‘训革千载’李善引《苍颉篇》曰:‘革,戒也’,革劝即戒劝,《国语·楚语》正作以戒劝其心。”[20]从俞樾引《三国名臣序赞》的例子来看,其认为《国语》和《新书》中“戒”“革”二字应与《三国名臣序赞》中“训革千载”之“革”同义,如前文所述,“训革千载”之“革”义为更改、改换,则《国语》和《新书》中“戒”“革”也当为此义。我们知道,“革”字有更改、改换之义,而“戒”字本无更改、改换之义,所以鉴于“革”“戒”二字古音相同的情况下,《国语》和《新书》中的异文“革”“戒”二字当为古音通假的关系,此为“革”“戒”二字通假的又一例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革”“戒”二字确为一组通假字,李善注文中“革,戒也”这句话讲的应该就是二者的通假关系,而处在通假关系中的“革”“戒”二字只是同音替代关系,其中一方并不会获得对方的字义。当然,有些通假字因习用已久反而取代了本字的地位,如以“强”(本义为米中的黑虫)代“彊”(本义为弓有力,引申为强大),但本文所说的“戒”和“革”的关系并不属于这种情况。理清了这层关系,我们就知道“戒”虽有告诫义,但“革”并不会因为和“戒”通假就获得“戒”的告诫义。《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之所以把所列《晏子春秋》和《三国名臣序赞》等相关书证中的“革”释为“告诫”,应该就是误解了李善注文中“革,戒也”这句话的含义。查检包括《经籍纂诂》《故训汇纂》等在内的古今大型训诂工具书,我们发现这类工具书里有关“革”与“戒”的训释中,也只有“革,戒也”的简单解释,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却没有更多的说明。如《经籍纂诂·入聲·十一陌》:“革,戒也。《文选·三国名臣序赞》注引《仓颉》。”[7]《故训汇纂·革部》:“革,戒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训革千载’李善注引《仓颉篇》曰。”[8]而这样的训释方式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被释字的具体含义还需要人们结合相关文例来理解。《大词典》《大字典》等辞书在引用相关注文时也是如此只引“革,戒也”一句,这容易使人误解“革”在所引书证中的具体含义,这可能是《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等相关辞书得出错误释义的一个原因。此外,《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三部辞书所引用的《三国名臣序赞》中“训革千载”一句,“训”“革”二字连文,而“训”字有“训诫”或“训戒”的语词,义为教导和劝诫,《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将“革”字理解为“告诫”,也有可能是受书证中“训”“革”二字连文的影响。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行不能革”和《三国名臣序赞》“训革千载”中的“革”字当为更改、改换之义,李善注引《仓颉篇》的“革,戒也”一句说的是“革”“戒”二字为通假字关系而并非以“戒”释义“革”,“革”“戒”二字在字义上并无关联。《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三部辞书中条目“革”之下归纳的“告诫”义显然与其所列书证中的“革”之义不相符,加之其他古籍中也并没有“革”有“告诫”义的文献用例,因此从已有的文献材料来看,上述三部辞书关于“革”有“告诫”义的义项归纳是错误的。故而我们认为《大词典》《大字典》和《辞海》有关“革”有“告诫”义的释义不当,相关辞书修定时“革”下的“告诫”义当予以修正。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K].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
[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8.
[5]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
[6]萧统编,[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898.
[7]阮元,等.经籍纂诂[K].北京:中华书局,1982.
[8]宗邦福,等.故训汇纂[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K].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1.
[10]汤化.晏子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李万寿.晏子春秋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12]陈涛.晏子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3]石磊.晏子春秋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张启成,徐达.文选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6]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17]刘安等编,[东汉]高诱注.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2.
[18]左丘明,[吴]韦昭注.国语[M]//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19]贾谊.新书[M]//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
[20]俞樾.诸子平议[M].北京:中华书局,1954:558.
[责任编辑、校对:王兴全]
“Ge”(革)Does not Mean“Warning”——Correction and Amendment of Chinese Dictionaries
LI Y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Medical and Literary Research Center,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646000,China)
The Chinese Dictionary(Unabridged),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Chinese Encyclopedia all listed the meaning of“warning”below the entry“Ge”(革).However,by analyzing the cited examples of the above three dictionaries and the related ancient annotations,it ha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Ge”(革)listed in the documents contain the meaning of“change”and“replacement”,but not“warning”.Besides,there are no cases that contain such meaning in other documents.Therefo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not correct that“Ge”(革)has contained the meaning of“warning”in the above three dictionaries.
“Ge”(革);Chinese Dictionaries;Meaning
H163
A
1009-8666(2017)10-0051-04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10.008
2017-05-24
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度校级基金“散见出土涉医简牍医药词语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李烨(1987—),男,白族,云南玉溪人。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汉字史和简帛文献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