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水平策略探析*

时间:2024-06-19

杨 震 王朱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本科生院,陕西 西安 71012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在一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并在特定的话语语境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1]它具有教育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双重属性。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话语是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行之有效的话语是辅导员凝聚学生、引领学生,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因素。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

(一)话语内容上的“失衡”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引导理应成为辅导员话语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是,一方面学生日常管理、安全稳定、奖助评定、活动组织等事务性工作以及院系的一些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也往往占用、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辅导员的日常话语更多呈现出事务性、工具性的特征,而真正施以政治宣传、理论阐释、价值引领等“本位功能”的话语比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到教育背景、知识储备、政治素养、理论功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部分辅导员“传道授业解惑”的底气明显不足,往往是涉及政治的内容不敢讲,涉及理论的内容不会讲,从而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语”。

(二)话语表达上的“失色”

一方面,职业角色赋予的话语权利,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天然的主导地位,习惯使用“控制性”和“预设性”话语,而大学生作为被控制、被规训的客体,其话语诉求和话语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使得本应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成为辅导员的“自说自话”。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话语表达能力欠缺,通常只能以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形式为主,转述性、传达性话语居多,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易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视听疲劳”,造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局面。

(三)话语功能上的“失效”

首先,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以集体为对象,话语多注重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性和多样性,过多追求规模效应,而弱化了个体关切。其次,针对学生思想、学业、生活、情感、心理等不同方面的诉求和困惑,一味地强调制度、规范、后果,空泛地谈理想、讲道理,提要求,而不能“对症下药”,无法做到因事而化。再者,面对课堂教学、谈心谈话、班团活动、社会实践、典礼仪式等不同的教育场景,一些辅导员只能千篇一律地发感慨、喊口号、提倡议,缺乏话语的转换流变,无法挖掘不同场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教育意蕴,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辅导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点方向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虽然指向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应当作为新时代辅导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遵循。

(一)增强话语的思想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播理论、知识与信息,更是承担着价值引领和塑造灵魂的任务,要帮助人们修炼思想品德,改造主观世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辅导员,首要任务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政治导向和价值观念,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把稳政治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辅导员的教育话语首先要突出政治性,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必须大力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要把“讲政治”作为辅导员教育话语最鲜亮的底色。二是要筑牢价值取向。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辅导员教育话语的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好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怀家国、晓义利、辩是非、知廉耻、重德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是要守好舆论导向。按照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学生看待社会的角度、尺度和深度,不断净化“杂音”、排除“噪音”,让主旋律入心入耳。同时,针对敌对势力的文化输出、思想渗透以及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引导和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曲直,澄清模糊认识。

(二)增强话语的理论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说服人”的工作,如何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理论性是“理”与“论”的有机统一,“理”是对事物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把握,强调逻辑性;“论”是对事物内在逻辑的佐证与推理,侧重阐释性。[4]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光要“讲理”,讲出来“是什么”,还要“释理”,解释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所谓“讲理”,就是要讲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理道理,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的教育话语应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所谓“释理”,就是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困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道理的逻辑体系和思维的逻辑顺序,通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和具体等学理分析方法,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从而给予学生以启迪、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增强话语的亲和力

实现情感共鸣是话语交互过程中促成受众理解与接纳的重要因素。[5]辅导员的话语要想被学生接受并心甘情愿地转化为行动遵循,就必须直达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一是要坚持平等对话,做到“有你有我”。辅导员要主动消除与学生之间身份、地位的差距和代沟,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空间,倾听、理解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变强制规训为平等对话,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互。二是要增强语言魅力,做到“有滋有味”。一方面,要从“实”处着手,将带有强制性、抽象性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教材话语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变为生活话语、大众话语、启发式话语,实现“照本而不宣科”;另一方面,要从“小”处着手,尽量避免空洞的宏大叙事,而是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实例、列数据等话语技巧,以小见大,增强话语的趣味性、适宜性和公信力。三是要丰富话语载体,做到“有声有色”。充分借助课堂、集会、谈心、活动、网络平台等不同载体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多样化呈现,尤其是要利用好新媒体,借助图文、视频、评论、表情包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话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增强话语的针对性

主流思想话语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是在有效解答人们关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知心朋友”,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场景采取不同的话语表达,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施加教育的影响,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认知差异等,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和表达形式,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受众的有效对接。其次,要因事而异。注意区分学生的不同诉求和困惑,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再者,要因地而异。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一方面,可以创设更加适宜的对话环境,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另一方面,可以调动不同场合的氛围和意蕴,实现“融入式”“体验式”教育。

三、辅导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路径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辅导员政治素养、学识素养、能力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教育者先受教育”,辅导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话语,首先应从自身的素养提升着手,真正做到“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一)坚持举旗定向,擦亮政治底色

身为共产党员的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要把“讲政治”作为自身最基本的底色。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去做宣传、讲道理、解难题。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清醒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是要提升政治本领。不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要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研判形势、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和问题实质,提高工作站位,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升级知识储备,厚实理论底蕴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只有不断升级知识结构,厚实理论功底,才能保证教育话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效。一是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人文社科的基础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而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所有知识的核心和基础,不仅要真学真信,还要学懂弄通,最重要的是要能讲会用,使之真正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看家本领”。二是要广泛涉猎相关的社会知识,包括时事政治、文化比较、科技前沿、民生关切、舆论热点等,保证与学生的关注点能够同频共振,保证自己的教育话语更加丰富多彩、得心应手。三是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主动抓住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洞悉网络语言的流行趋势,熟知各类新媒体的使用技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键对键”的传播,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三)拓展能力素养,提升实践底气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如何让教育话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很大程度取决于辅导员平日工作实践中的训练和积累。一是要提高“脚力”,就是要多走多跑,多到学生当中去,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惑、所需,把准学生群体的思想脉搏,才能真正形成契合学生内心关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发展进步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话语体系。二是要提高“眼力”,增强观察力、发现力,善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发掘学生的智慧,发现真善美、正能量,善于从苗头萌芽中发现倾向性问题,从个别现象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做到见微知著,提升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提高“脑力”,要多思善谋,包括话语对象如何确定,话语时机如何选择,话语内容如何建构,话语形式如何设计,话语场景如何策划等,都需要精心推演,力求一语中的。四是要提高“口力”,加强对语言的学术性、逻辑性、生动性、通俗性、流变性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话题、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话语策略和话语技巧,让自己的话语真正地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

(四)强化人格修养,守好师德底线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以此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一是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6]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欣赏他们、信任他们。二是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要衷心热爱辅导员工作,不断强化职业认同,牢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不甘平庸但要耐得住寂寞,追求有为但不能名利熏心,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苦与乐的关系。三是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楷模,真正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