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构成与认同的培育机制研究*

时间:2024-06-19

汪 平 梁 慧 许 宁

(1.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3.中南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确保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成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保证其履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探究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培育机制,增进辅导员对核心素养的认同,能有效促进辅导员坚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常见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多年持续推出一系列报告,对21 世纪学习者核心素养及能力进行了界定。我国于2014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概念。此后,“核心素养”问题得到学界的重视,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开始将“核心素养”引入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域。从胜任能力角度来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指辅导员在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发展和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综合品质。[2]它与一般素养的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是决定辅导员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带有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具有独特性、发展性、非全面性三个特征。[3]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核心素养的独特性。其次,辅导员核心素养并非天生特质,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教育和培训习得的后天素养,具有发展性。最后,辅导员核心素养不是全面素养,而是在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少数素养,有非全面性特点。

学界关于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有两种分法。一是基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核心素养体系。王丹丹等将辅导员核心素养分为职业管理素养、思想政治素养、信息媒介素养和学习与创新素养4个维度。[4]王晓兰将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分成了思想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职业能力素养4个方面。夏孟军将辅导员核心素养分成了价值素养、能力素养和知识素养3个维度。二是基于辅导员角色认知的核心素养体系。胡全裕从教育者、服务者和管理者3种角色的角度阐述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作为教育者,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本领;作为管理者,辅导员应具备领导能力和领导素养、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作为服务者,辅导员应具备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和耐心。

笔者以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构成及培育认同机制为切入点,综合考虑了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区分了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相互联系的概念,在本研究中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定义为,要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辅导员所应具备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构成与认同分析

为了研究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构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梳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构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认同和培育机制的思路、布局、实施等,以丰富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内容。[5]根据“要素说”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笔者把本研究中辅导员核心素养内容分为:政治素养(忠诚、敏锐、担当),品格素养(仁爱、敬业、守正),能力素养(学习力、思辨力、引导力),法治素养(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制知识)的4 大维度、12 项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4×3”要素12项内容来设计,同时提供其他素养便于高校辅导员选择,收集高校辅导员基本情况、核心素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等三方面资料。通过专业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746 份,其中,有效问卷746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涵盖了湖南、广西、湖北等中、东、西部地区30 个省份的高校辅导员。根据高校辅导员对各类核心素养的评价值,来检验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4×3”要素,运用SPSS软件作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同时,对部分优秀辅导员围绕核心素养问题进行了访谈。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构成内容

调研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第一认同的核心素养要素是政治素养,占比89.7%;第二认同的核心素养要素是能力素养,占比40.6%;第三认同的核心素养要素是品格素养,占比32.0%;第四认同的核心素养要素是职业素养,占比42.1%。为更好地比较不同核心素养要素的认同程度,笔者对第一认同到第四认同的人数选择结果分别赋予1、0.75、0.5和0、25的加权值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政治素养、能力素养、品格素养和职业素养分别为调查对象第一认同、第二认同、第三认同和第四认同的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认同结果(加权后) N=746

第一认同 第二认同 第三认同 第四认同 加分结果 排序品格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其他22 2 12 110.25 23.25 40.5 118 59 73 0.5 37.5 30.5 74.75 1 287.75 114.75 200.25 1.5 3 6 4 7

由于法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加权后结果相差不大,且在第二认同中,选择法治素养比例(142.5)远高于职业素养(40.5),因而笔者认为,法治素养可以取代职业素养这一宽泛的概念,作为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那么,辅导员认同的核心素养的构成,就是政治素养、能力素养、品格素养和法治素养4大维度。

(二)高校辅导员对核心素养构成的认同度较高

为了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构成内容,笔者将政治素养、法治素养、能力素养、品格素养4大素养进行细分。将政治素养细分为政治忠诚、政治敏锐、政治担当3项内容;将法治素养细分为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制知识3项内容;将能力素养细分为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引导能力3项内容;将品格素养细分为仁爱品格、敬业品格、守正品格3项内容;共计12 项具体内容。由高校辅导员对核心素养12 项内容进行打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同意度越高。如表2所示。

将核心素养12 项具体内容分别对应于各自维度的赋值进行加总运算,得到政治素养、法治素养、能力素养、品格素养的平均分,分别为20.25分、20.16 分、19.11 分、19.70 分(最高分均为21分)。这就说明,高校辅导员对核心素养构成的认同程度总体较高,但4大维度的认同程度有高低之分,认同度最高是政治素养,其次是法治素养,再次是品格素养,最后是能力素养。

表2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内容认同结果数据表

(三)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现状

1.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良好,政治自觉性普遍较高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责,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职业的高度政治性使得辅导员对政治素养的认同度极高。调查显示,有接近9成调查对象认可政治素养为辅导员最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从现实状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政治素养培育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自主、自觉地关心党和国家的政治事件(94.5%),利用多种方式培育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如经常学习党的科学理论(82.4%)、较好地践行党的路线(93.4%)和教育方针(94%),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在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的方法上,浏览时事网站、自主学习参加专题培训等传统学习方式是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宣传党建知识、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媒介,政治学习内容以新载体、新形式展现出来,关注相关政治学习APP、公众号来学习理论知识,日渐受到辅导员的重视。

2.高校辅导员法治素养较好,学法自觉性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辅导员对法治素养的整体认同度评分仅低于对政治素养的认可度评分,高于能力素养和品格素养内容认可的总得分,这说明高校辅导员仍是十分认可将法治素养作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之一。总体而言,高校辅导员的法治素养状况较好,能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法治”价值融入工作当中。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比较了解法律知识(57%),能经常自觉学习法律知识(91.8%)。但是,有部分高校辅导员学习法律的自觉性偏低,参与普法考试的积极性不高(11.5%),这不利于高校辅导员法治素养的健全。

目前,培育法治思维、学习法制知识、积极维护合法权益是很受认可的三条培育辅导员法治素养的途径。提高高校辅导员法治素养,需要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认识,使其做到自觉学法、懂法和用法,依规办事,推动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的法治素养建设。

3.高校辅导员品格素养较好,实践自觉性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品格素养,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任(93.4%),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地关爱学生(81.4%),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93%),起到了为人师表的表率和引导作用。

现实调查中,有小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品格素养表现的评价较为模糊,职业精神比较淡薄,在品格素养的培育方面,调查对象更倾向于改变认知的培育方式,如加强认同等,同时兼顾品格拓展训练、校外实践以及参与同行交流等品格素养培育方法。

4.高校辅导员能力素养较好,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

总体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养状况较好,在工作的过程中持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力。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较好地学习辅导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81.6%),学习的途径方面,有25.7%从书本中学习,31.0%从专题培训中学习,30.9%从APP、公众号上学习,10.9%从报纸杂志上学习,还有1.5%通过其他方式学习辅导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说明互联网己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的反思能力较好(77%),参加了很多或较多相关培训,其中95.3%的进修培训性质为公费选派。高校辅导员的引导力较好,经常用自身学习和才能引导学生(81.4%)。其中,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能力素养更好。

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反思力、引导力有待提高,知识技能存在漏洞。高校辅导员比较认可通过阅读学习、参加培训、社会实践等传统方式补充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育能力素养。[6]同时,互联网、软件等网络媒介成为高校辅导员学习知识技能的全新途径。

三、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认同的培育机制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突出问题是职业认同感不强(64.5%),其他依次是职业前景迷茫、职业技能存在漏洞、职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的编制状况会影响个体的品格素养,编制状况与在职年限显著相关,在职年限也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能力素养。以任职年数较短的高校辅导员为例,他们的能力素养和对职业的认知认同较为有限。因此,在构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机制时,要重点围绕如何发挥25 岁左右高校辅导员的体力优势、35 岁左右高校辅导员的创新优势、45 岁左右的高校辅导员的智慧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指导下,解决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以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促进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认同。

(一)发挥经验梯队优势,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呈现出年轻化、高素质、强能力的显著特点,但任职年数长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人数比例相对较低。

根据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高校辅导员一般是新入职的青年,正处于精力充沛,对职业充满热情的阶段。他们在体力和创新力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经常提出有助于改进工作的创新方法,但是对辅导员职业的总体认知和全局意识尚未成熟,其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发展和培育空间。因此,青年辅导员的成长需要资深辅导员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调查显示,辅导员的在职年数与其政治素养和能力素养相关。因此,要发挥资深辅导员的经验优势,将其积累的经验传递给青年辅导员,从而对青年辅导员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对辅导员职业身份的认知认同产生正面作用,有利于促使青年辅导员更好地发挥优势,提高育人实效。

对校方而言,校方需提供物质条件和制度支持。建立恰当的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吸引培育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探讨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要健全辅导员管理、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坚持以才选人、以能用人,将合适的人才配备到最适合的岗位上。[7]畅通晋升激励机制,留住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为辅导员提供合理的科研平台,鼓励辅导员跨年龄、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研究团队,充分发挥25 岁左右辅导员的体力优势、35 岁左右辅导员的创新优势和55岁左右辅导员的经验与智慧优势。

对于辅导员自身而言,在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的职业背景下,要提高学习意识和进步意识,坚持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在精力最充沛的年华,创造条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高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培育核心素养和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中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我职业认同

调查显示,职业身份认同感缺失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中最大的难题。特别是对刚入职或在职年限较短的年轻辅导员而言,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工作与自身理想抱负之间存在的差距,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能使其对从事的工作内容和价值意义有肯定性的评价,帮助克服职业倦怠,化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提高适应能力、承压能力、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变得愿意坚持从事辅导员事业,从而有利于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8]

为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高校要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晋升机制,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对职业倦怠期过长、不适合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令其退出高校辅导员岗位,从总体上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9]

同时,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传播辅导员价值情怀。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能从有较长工作经验和较深职业认同感的辅导员中,从在与其他高校辅导员交流的过程中,从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对辅导员职业产生发自内心、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例如: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南大学辅导员袁世平老师,这样认为辅导员的职业:“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辅导员工作是爱的奉献。”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南大学辅导员王远征老师,总结他的工作特点是“用活思想理论,注重价值引领;练好职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用心呵护青春,助力成长成才。辅导员从工作中来,还要回到工作中去,不驰于空想,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有,高校辅导员职业先锋、南华大学辅导员马军,评价自己:“因为坚持而喜欢,因为喜欢而坚守”,愿意在这个有温度、有高度、有亮度和有长度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只有具备了高度职业认同感的辅导员,才能在工作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发现自身的作用,进而形成辅导员核心素养。

(三)增强要素系统的协调性,全面培育核心素养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内容是一个系统结构,不仅各要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系统和外界环境也存在交流和互动过程,在系统内部4个要素之间和系统内外的互动关系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异”,或是要素之间的配合变得不协调,都会对核心素养这个系统造成影响。因此,要提高辅导员核心素养,需要综合考虑4 大维度、12 项内容的系统增强,立足于不同素养的培育特点,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而有效的培育措施,以推动4 大维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核心素养的整体水平。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有政治素养、法治素养、品格素养和能力素养4大维度,培育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就培育辅导员的政治素养而言,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独特性、政治性,从事这一工作应该具备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国内国外时事政治热点新闻,掌握一定的时事政治和理论宣讲能力。可以通过兼顾学习与实践等培育方式、兼用传统与新型培育途径,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就培育辅导员的法治素养而言,要以学习法律知识、培育法治思维为主要的培育方式,注重从学法、懂法和用法等方面进行实践培育。就培育辅导员的品格素养而言,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事业责任心和使命感,关心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大学生都尽心尽责,不断走到大学生身边、深入大学生心里。就培育辅导员的能力素养而言,以完善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为重点,兼顾培育思维能力、引导能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引导学生能力,从而实现能力素养的全面提高。

总之,培育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长时间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治素养、法治素养、能力素养和品格素养四大维度,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培育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