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时间:2024-06-19

●曲丽宏

手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曲丽宏

手机文化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问题,加强手机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影响的研究,创新手机网络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手机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一、手机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手机媒体迅速渗透到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也早已突破了单一语音通话工具的限制,发展成为集网络、通讯、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网络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出现的“第五媒体”,被称为“手机网络媒体”。

手机文化是随着手机网络媒体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一种亚文化,是手机网络媒体使用者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符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通称。它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需求发展的必然产物。手机文化既具有大众传媒的属性,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随意性和私密性的特点,实现了人与媒体在时空上的无缝对接。手机文化又是文化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满足大众需求是它的主要目标,具有很强的消遣娱乐性。

二、手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问题

手机网络媒体在改变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全国通用教材,每个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受编写教材时间及人力物力所限,教材的内容往往会落后于大学生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很难做到同步。加上学生知识背景、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感兴趣。而手机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具有的即时性、丰富多样性、直观性、手机网络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互动性等特点,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每个学生群体都可以从手机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出现教师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手机玩的不亦乐乎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带来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知识传播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深受手机网络文化影响的当代大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的“手机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的300多名学生中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如果老师一直在台上讲,你会不会玩手机?”回答“是”的占到了82%;在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你为什么会玩手机?”的回答“教师满堂灌,听着累,没意思”的占到了68%;在对“不喜欢听,为什么会玩手机,而不是睡觉或跟同学说话”这一选项的回答中,54%的同学选择了“手机互动性强,可以提高自己的参与度”这一项。可见手机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仍然坚持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师讲的再精彩,也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因此,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三)手机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冲击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在当前手机网络媒体方兴未艾,手机文化良莠不齐,国家对手机的网络监管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手机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会乘虚而入,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价值观,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手机网络中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易使分辩是非能力还不成熟的大学生上当受骗;大量黄、赌、毒、怪、恶信息的传播,易使大学生产生价值观上的迷失,造成思想和行为的扭曲;另外,西方恶意造谣中伤中国形象的大量言论也会通过手机文化进行传播,大学生如果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主流政治理论和思想形态产生反感,严重者甚至可能走向社会反面等,这些都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正视的现实,也是每个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手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

在手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用户不断壮大的形势下,高校对待手机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冲击,宜“疏”不宜“堵”,而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

(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用思想政治理论阐释现实问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难点问题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活”的理论而不是“死”的教条,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才能做到教学内容的时时更新,才能使学生理解其理论,接受其理论,信仰其理论。其次,教师必须了解学情,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其教育对象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内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充分利用手机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手机网络的出现,使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便捷,不再仅仅书本及老师课堂上的传授。它也突破了电脑网络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在我们曾经做过的“手机与大学生”的调查中,有67%调查者认为手机网络是当前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途径;在遇到问题时,67%的大学生会选择用手机搜索引挚来寻求答案。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丰富的图片和优秀的音像作品为案例阐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如讲述文化的作用,给学生播放一段春运的视频,让学生理解文化凝聚力比教师单纯的理论阐释更能打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为目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化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理论,接受理论。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充分运用手机的信息资源优势进行相关资料的查寻,了解国内外关于这一理论主题的最新的发展动态,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还可以运用课堂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等不一而足。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够在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才能手机网络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让手机为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比如引导大学生利用手机的移动存储功能来保存相应的学习资料,以便随时进行学习。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随时将有用的资料拍下来加以储存等等,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网络。

(三)加强对手机文化的管理,引领手机文化

要解决当前手机媒体所传播的消极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价值带来的冲击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手机文化的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手机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网络资源开发,积极开发建设精品课网站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题网站,针对当下社会热点理论话题,策划组织相关网络活动,比如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加入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同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并注意掌握网络话语领导权,在师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要利用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不同类型的科技发明大赛,PPT制作大赛,校园微电影大赛,参赛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投票进行评选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网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参与网上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网络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还要靠社会相关部门网络技术力量的支持,立法部门应根据手机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来约束手机运营商的活动。手机运营商要积极运用最新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对手机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过滤,从源头切断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另外,学校也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远离手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一代青年。

[1]史瑞琼.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手机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

[2]吴静.手机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3,(14).

[3]沈玉梅,黄伟.手机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4]李茂,贾兆帅.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5]刘琳,李英.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调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6]赵莉.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职业,2013,(20).

[7]曹爱琴.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选择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理论界,2012,(6).

[8]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9]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10]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教育探索,2011,(7).

[11]杨华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理论观察,2010,(6).

(责任编辑:何言)

2012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校园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课题编号:J12WA52)。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14SW79)阶段性成果。

曲丽宏/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