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修炼的四项基本原则

时间:2024-06-19

● 毕泗建

一、摆脱:标准与规范

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有个爱将,这个爱将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特别厉害。敌方就想,我要想战胜这个国家,必须得离间这个国王和他的爱将的关系。于是,他们就用离间计,对国王说,你的爱将要谋害你。恰在这时,他的爱将端来了一杯水,拿来几个药丸。国王马上把敌方来的使离间计的这个人送来的那封信丢在一边,顺手把爱将拿过来的药丸接过来,一口就吞了下去。这个故事,经常被人们所称道,说明国王非常英明、非常勇敢。但小孩子看了这个故事怎么说呢?孩子说:这国王真厉害,他一口就把药吞下去了,他怎么不嫌苦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我们成人从成人世界、成人逻辑出发,赋予故事的价值或追求,而孩子却有他自己特有的关注点,这就是儿童视界。所以,教师不要拿成人标准随便“修剪”儿童。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最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我们的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由此造成了教育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童年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并不是因为它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真正灿烂的、不可重现的生活。所以,教师应当由学习取向转向成长取向,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规范不是教育。如果教师们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握着教鞭;一边讲授知识,一边行使暴力。这样的教育不过是将自由、欢乐、开放和富有理想的新一代限定在一个旧有的、而且是变质和腐败的体系中。如果教师拿着一把锋利、残酷的裁纸刀,直到把直的裁成弯曲的,把健康的裁成病态的,把自由的裁成受奴役的,把欢乐的裁成痛苦的,把人性的裁成非人性的,把道德的裁成不道德的,把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所有残酷的因素都裁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中。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丧失了意义。

二、摒弃:分数与冷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教师不要让分数成为束缚学生的枷锁。教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分数是在智力上作出努力的结果,并用恰如其分的分数奖励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但不能滥用分数,评分的不公正是对学生心灵的摧残。

一些习惯性的蔑视性的教学话语:“不要不懂装懂”、“如果你知道这个知识,可能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等,常会很轻易地在本该充满关怀、享受愉悦交往、体验智力挑战的课堂上让学生遭遇难堪,使脆弱的心灵不得不去承受本不该有的精神压抑、冷漠与放逐。老师要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让我们的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最纯朴、最敏锐、最温柔、最真诚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要忘记呵护学生的心灵。冷漠的话语,淡漠的神情,不仅损伤了教师的威严与形象,更重要的是让本该充满生机与活力、会把愁烦转为微笑、会让溪流汇成大河的课堂演变成了散发着压抑、沮丧、惶恐等气息的“心灵屠宰场”。

三、给予:尊重与信任

卢梭说过:“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和课文、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做到 “读出文本”,“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发别人之未发,及别人之未及。

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信任之中,信任能带来温情和力量,信任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信任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行更有信心,信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信任能使学生乐于去尝试和表现。“那些不能显示对孩子充分的信任的成人,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或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信任引领着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多用一用孩子的眼光,善于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位置看待问题。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原生态的自己往前走;多给学生一点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原生态的自己创意;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原生态的自己选择。用尊重和信任给学生铺设一个进步的台阶,就是赋予了学生一个主动成长的机会,也就是给他们插上了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自信快乐的阳光。

四、呼唤:等待与耐心

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同时还有乐观的态度、临场智慧。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生命的珍视、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我成长、自我表现的信心。

我们的教师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等待与从容,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顺其自然,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最好不介入,什么时候应该“什么都没有看到”。也因为缺乏耐心,我们往往无法改进自己的教养与方法,使课堂变得更有机智、有更多学生自己的领悟、尝试和表现。教师缺乏耐心,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学生的失败和自尊心的受挫感。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训练,按照预设好的流程先布置学生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表现呢?要求大家发挥想像,然后说出来。过了一会儿,在老师指名下,学生纷纷站起来回答。一位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一位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另外一位学生竟然让青蛙坐上飞机作环球旅行……一个个发言依照授课老师的意图进行,也不知不觉地打动了听课者,授课老师很满意。就在这时,一位很少发言的男生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到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授课老师马上阻止他说:“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课后,这位男生在作文中继续写道:“……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了许多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见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老青蛙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急忙回去,又跳到井里,想还是井里安全啊!”看到男生的作文,这位老师的心被震撼了,这才感到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自己!

现实中,河水里不是常漂有死鱼、市场上不也常有卖青蛙的吗?这名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待青蛙的命运,对现实进行思考,更显得有理性和智慧,可这位老师却没有倾听他的心声,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

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因而孩子的花期又迥然相异,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不应该存机变之心,行机变之事,我们应积累足够的耐心等待,对他们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