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马俊臣 李娟 张景生
美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调查研究*
●马俊臣 李娟 张景生
在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有目共睹,因此研究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对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在继承前期研究成果——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到美国高校考察的机会,对美国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如何提高我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提出了一些看法。
美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调查研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因此研究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使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科学合理的体现。世界各国为了保证自己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因此信息技术从进入教育领域以来就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对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说无疑是空前的,他们在感受信息技术发展、享受信息技术成果的同时,对信息技术价值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其信息技术价值观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成功申报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的实证研究”之后,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赴美国北乔治亚州立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交流与学习,并访问了美国几所学校。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对美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于互相借鉴和促进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借助这个机会,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美国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进行了研究。
整个研究过程总体上分为理论基础构建、确定调查量表、问卷发放、回收和问卷的统计分析几个阶段,观察和访谈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
(一)理论基础构建
本研究理论基础的构建基于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的前期成果,从“效应说”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价值观问题。“效应说”认为价值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本研究把信息技术的价值理解为信息技术对教师产生的效应,其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种效应最终要体现在对教师生存、发展以及完善的作用和影响中。信息技术价值观指主体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活动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主体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
在理论分析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信息技术价值观结构,这个问题在课题组前期努力中已经有明确成果。本研究延续已有成果,从分析信息技术价值观元结构和信息技术价值观内容两个角度来建构信息技术价值观的横向和纵向维度。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的结构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对价值观进行元结构分析、从内容角度进行分析、纬度建构等,已有的研究为我们确定信息技术价值观的结构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参照不同的划分角度,在《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课题研究中构建了信息技术价值观结构。
表1 信息技术价值观结构[1]
(二)调查过程
1.问卷的制定
问卷中所有的题目都按照信息技术价值观的结构展开,并且翻译成英语,采取由上至下的方式选取并设计了30条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题项内容,采用Likert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至“完全符合”为1至5记分,编制了封闭式问卷。并请文字专家和外国语学院专家对题项的表达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进行了适当修改。因为中文问卷已经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所以翻译之后的英文问卷没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2.研究对象的选取与调查方法
课题组成员选取了在北乔治亚州立大学进修的本州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互相保留了联系方式,回国后对部分美国教师又进行了网络测试问卷。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68份,其中有效问卷66份。所得有效问卷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一)元结构维度分析
表2 美国教师在元结构维度上的得分
从各题平均得分数来看,得分最高的是教师价值态度4.2639分,其次是价值判断4.1250分,价值行为得分最低,为4.0167分。这说明了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态度都在“支持”的层次上,比较乐观,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此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由此看出,价值行为明显低于价值判断和价值态度。
(二)内容维度分析
表3 教师在内容维度上的得分
从数据看出,美国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各个内容维度的分值除了教学价值以外都超过了4分,只有教学价值行为的平均分值相对来说较低,为3.4444分。从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美国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非常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他们所提倡的是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方式,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见长。因此,调查结果中显示教学价值行为的平均分值相对其它维度较低。
(三)教师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之间的两两相关研究分析
表4 教师价值判断、价值态度、价值行为相关分析
由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821(**)。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态度没有呈现显著相关,价值态度与价值行为也没有呈现显著相关。
从这个分析可以清晰看到教师对信息技术各项价值的判断、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价值判断对其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即积极的判断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但是价值态度对其行为的影响没有呈现显著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对此表现出的想法证实了这一点。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价值,所以会有意识的应用,但是在态度上并没有太多考虑喜欢还是不喜欢、愿意还是不愿意等,这也与他们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后续研究中还会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
(四)结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们能得到美国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情况,结论如下: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得分明显要低于其他内容维度,这说明在美国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过多关注技术的运用,通过访谈也发现,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在美国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价值判断与态度和其价值行为并没有统一起来。后来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不少人认为,在美国,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并没有刻意的行为,而我们的调查问卷是基于我国教学过程中的规定性应用行为而设定的。因此,行为的调查项就显得数值过低。
综合以上两点结论,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讲,我们知道当某种价值观呈现为一种文化生成的主流观念形态时,它就会发挥着唤醒认知和态度、评价事物的作用,并同时为个体所接纳,最后内化生成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织力量,用以指导和调节个体的行为。在美国教师所倡导的自由、自主学习氛围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在唤醒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态度和认知的基础上,其行为还是同样没有统一到相同的高度。由此可以认定,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会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创造性价值。但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价值行为也具有个体的特殊化,因此积极态度和认知之后所表现的行为水平层次、内容结构和行为方式还需要借助价值取向做深入、具体的分析,后续研究会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旨在调查美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现状,以期能对我国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有一个参考和借鉴。我们知道,国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么两种情况:一部分人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影响教学效果,拒绝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化教学省时省力,一味追求,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效果,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某些学科、课程使用电子教案教学的课时进行了限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美国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国家,尽管其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存在些许偏差,但我们不能否认其教育信息化走在全世界的前列的事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国内很多学者也专门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本次的调查也印证了有关的观点: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培养教师科学的信息技术价值观,首先要有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理解才能付诸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时、有效地使用,不能泛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效益。这对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稳定的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会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刺激反馈、不断调节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影响信息技术价值观形成的客观条件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因此不论是改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的判断、态度,还是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行为,最终都要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的动机和兴趣,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的价值,并尽可能地使教师在践行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行为本身产生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1]李娟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郭峰.网络教研场域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4]崔志蕊.科学技术价值观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5]顾建军.试论科学的教育价值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
[6]王玉樑.价值和价值观[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8.
[7]李宏伟.技术价值系统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1).
(责任编辑:冯永刚)
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FFB108093)的研究成果之一;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UTAUT理论的网络教研价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J12WH05)的研究成果之一。
马俊臣/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生办公室李娟张景生/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