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视阈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4-06-19

● 马永庆

一、目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学新课改的情况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的连接上还有着不协调的地方。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与中学政治课教学缺乏有机的对接。有的老师认为,目前思政教育专业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融合欠缺。高校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老师对理论的逻辑和严整非常讲究,但是初、高中教材却是从生活逻辑入手组织教材的。从生活深入理论,就不能过于死板的照本宣科,要生动活泼,要有机地将生活和理论结合。从高校教育来看,这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做到,有的甚至非常枯燥,无法给学生作出好的表率。在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深度解读;在政治学的课程中也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缺乏与时俱进。有的中学老师说,大学毕业后进入高中进行实践,越来越发现,在大学所学科目有很多用不上,中学的教学实际与大学所学脱节比较严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知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的理论教学内容有了时代性,但缺乏动态性,学生的知识构架看似系统全面,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与广度,只是限于表面上的接受。

第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涵盖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许多老师认为大学教育中的理论深度与高中教学具体内容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如高中经济生活常识中的“银行货币”及初中的一些心理常识等内容,尤其是《文化生活》、《国家和国际组织》里面的具体内容,很多在高校教材中完全没有接触过。还有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演讲类、语言类课程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老师提出,刚刚开始中学教学时,许多专业知识必须从头学起,没有任何的积累,给我们的备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前学的理论太大、太深,不能有的放矢,到了学校再重新学习和看参考书,有些也不能完全参透。因此,高校教学应该了解初、高中的教材,尤其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标要求,增设专门训练讲课和说课的科目。

第三,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没有实现有机的结合。面对基础教育的需要,我们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与广度,也缺乏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的较强能力。因此,一些老师认为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增设对实际教学应用较强的课程。初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社会是动态的、鲜活的,但老师大都是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无从得知社会活动的具体流程,无从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高师思想政治专业不仅要增强教育实习这样的实践型课程,还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种主体,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具体流程。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自成一体,不仅形成了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脱节,而且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无法得以全面实现,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因此,研究中学新课改视阈下的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带有较强的师范性和应用性,为中学培养合格的师资是其主要目标。这一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政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学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政治课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体现了时代性、生活化、创新性、基础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必修课程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课有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了 “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部分,涉及到法律、心理、道德、政治等多学科知识。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初、高中课程标准,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依据。相对于大学课程,初、高中教学内容简单、尚浅一些,但却是高校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高校政治理论课需要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改革中,首要的一环是认真分析中学的课程标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以此确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任务。

其次,全方位、整体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涵盖面广,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要求我们既要把握专业相关的学科理论,又要建构起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更加严谨,富有理论性、科学性,不能对专业讲授的理论断章取义,使知识支离破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要面向实际,大学政治课课堂不是领着学生搭建空中楼阁,而是要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掌握、去运用。高师教学应该增强时代观念和实践意识,能够切实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构建知识体系固然重要,但再高深的理论逻辑也要适时适度地回归生活。教学要服务于实践,面向生活,回归生活,这是当今专业建设必须确立的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为了“明天”而服务的。从过去的经典课例中不断学习汲取营养是必须的,但是更要注重研讨“今天”和“明天”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用发展的眼光打量职业定位。在思政专业的研究和改革中,要处理好基础课程与拓宽应用课程的关系,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解决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知识学习与能力增长的关系,尤其是要体现思政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而且需要深入社会生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其三,加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鲜明特点,决定了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确立在一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但要与时俱进,更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学生也不能仅仅是获得抽象的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努力将这一思想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时,保证有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从内容上,要求老师在理论课的讲述中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从方法论上进行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方法上,要求专业课程利用讲座、讨论课、课程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和辅导时,配备有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学评议等各类练习训练。在课程考核时,安排有教学能力检测的试题。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方向,又将大大增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完善了“六步训练体系”。“六步训练体系”包括 “教育见习观摩训练”、“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设计训练”、“模拟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和“说课技能训练”等6个步骤。训练方法包括“讲、看、评、练”,训练形式包括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小组训练和大班训练、模拟试教和微格教学录像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研制了各项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本课程逐步形成了“见习观摩——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师生点评改进”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该训练体系的确立,突出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通过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