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时间:2024-06-19

● 郑海斌 苗军芙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 郑海斌 苗军芙

本文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目标,探讨“自助、互助、网上咨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身心正处于青春期和青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人格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人生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发展性的心理问题。从大学生年龄特点看,“80后”大学生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少,“90后”已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核心。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独立,网络依赖性更强,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1]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思想更加多元。而对网络的过渡依赖又造成了许多的障碍性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网络成瘾”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处在复杂的社会时代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的“90后”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解决“90后”大学生发展性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义问题严重

目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入校后,通过心理测验等方式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初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但原始心理档案建立后,却忽视了后续分析、追踪的工作,最终偏离了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预防、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许多学生因怕受到同学的歧视而放弃心理救助,造成高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心理教育工作最终流于形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上,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以发展性为主,障碍性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也指出,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专题网站(网页),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可见网络的优势是明显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网络平台的优势

1.网络平台结构具有开放性的优势。对大学生而言,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可以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网络为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开放了大学生交流的渠道。

2.网络平台具有内容丰富的优势。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可共享的资源更加丰富,可以提供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综合性的信息。

3.网络平台还具有智能化的优势。能根据需要,提供综合性的多功能服务。如可以提供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实现对每一位访问用户进行信息。通过掌握用户访问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分析用户的状态或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为大学生已建立的心理档案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利用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功能,收集每位用户在网络平台操作的信息,并且是持续、不间断的获取用户信息,从而为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每一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和学生个性特征打下基础,实现及时预防、干预和控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标。

2.引导大学生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达到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针对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设计心理知识模块,达到引导自助的目的。

3.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交流,达到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供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一人求助,多人帮助,网上互助;网上求助,网下救助,网上网下互动”的良好运行机制。[3]

4.实现网上专业干预和治疗的目标。设计答疑、咨询平台,为网上干预、治疗心理问题提供支持。通过答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咨询平台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室的重要补充。

(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逻辑结构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设计的逻辑结构共有4个功能模块组成:用户操作模块、用户数据收集模块、用户数据处理模块、用户心理档案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逻辑结构

1.用户操作模块:大学生用户注册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学号及设置密码,而登录需用“用户名”、“学号”及“密码”,用户名可以是虚拟的,学号一定是真实的,并且学号作为用户身份的唯一标识贯穿四个模块。登录后,用户即可使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中的所有资源。

2.用户数据收集:用户在平台中的操作将以数据的形式记录在用户数据收集模块中,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最原始的数据材料。

3.用户数据处理模块:在本模块,计算机将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筛选、分类处理,初步得出结论。

4.用户心理档案模块:在用户数据处理模块得出的结论保存后将自动进入用户心理档案库。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收集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将对数据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最终为进行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指导。

(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用户操作模块中的内容,也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核心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图

1.自助模块:设置心理常识模块,可以包括心理小常识、理论之窗、心理美文、心情故事等栏目;设置心理测量模块,以在线心理测试为主要形式,测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等内容;设置专题讲座模块,以视频的形式,创建心理课堂,探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2.互助模块:设置论坛讨论、聊天室交流,从而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在线或离线交流;设置上传附件功能,实现对自助模块的有益补充,达到互助自助的统一模式。

3.咨询模块:设置咨询预约模块,实现大学生网上网下预约咨询的功能;设置在线交流模块,实现网上即时交流、咨询的功能;设置离线交流模块,使交流和咨询更加充分,不断深入。

[1]邓然,尹启华,邹唐喜,田泽霞.“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9).

[2]李冬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纪桥,2010,(3).

[3]廖桂芳.“六位一体”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的构建与运行[J].教育与现代化,2010,(9).

*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郑海斌 苗军芙/齐鲁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何 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