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 张照松 韩高波 张立柱
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张照松 韩高波 张立柱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主题课程而言,课程资源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主题课程是一种综合课程,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是实施主题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主题课程资源的来源、种类非常宽泛,根据来源分布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根据性质特点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根据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每类资源各有优势,互为补充,不可或缺。我们认为,主题课程资源分得越细,在开发利用上就越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主题课程目标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人文资源、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有力补充,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学校建有仪器完备的实验楼、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6800个信息点的校园网络、艺术专用教室以及陶艺、烹饪、木工、刺绣等实践工场;开辟了寿光蔬菜博览园、化龙镇胡萝卜基地、寿光巨能电力、寿光社会福利中心等校外活动基地。
【案例1】:《饮食与健康》是六年级上册主题课程资源包中的一个活动主题,教师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本着“减少投入、提高效率”和“校内为主、校外补充”的原则,教师主要组织了三项活动来达成这一主题的目标:一是家长义工进校园活动。六年级六班的学生家长李成伟在寿光卫生局工作,是饮食与健康方面的专家,学校邀请他进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对学生搜集调查的资料予以解答和指导,许多学生都从中获益匪浅;二是校园抽样调查。学校有司机、保安、餐厅工作人员、绿化人员、维修人员、卫生室医护人员等多类职工,提供了比较广泛的调查样本,这保证了调查的结果具有代表性、科学性。三是现场演示操作。请寿光食品卫生安监部门的专家桑志成到校,利用餐厅、烹饪工场的检验仪器,现场演示检测,与学生一起得出检验报告,并就报告进行分析。在现场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饮食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完成“饮食与健康”这一主题所需要的课时由7个缩短到4个。并且学生参与面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多,加上学生家长的参与,学生的自主性明显提升,认识和体验更加深化,生成了一些新的目标和主题。
自然课程资源就是指天然存在、自然生成的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社会课程资源是指各种综合性的社会资源。
学校在自然资源上有独特的优势,校园内有几百种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60%以上,地处寿光弥河畔,靠近弥河生态公园。在社会资源上,学校周边地区集中了寿光众多的社会课程资源,比如寿光市农展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湿地公园等,学校周围的社区还经常举行社会性的公益活动、文艺演出。
【案例2】:《家乡旅游资源知多少》这一主题活动,几乎全部需要在校外进行,难度大、困难多。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所有教师达成一致共识:寿光市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较广,要想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需要确定出最佳的路线,而且路线上要包含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并实施了以下路线。
第一站:寿光弥河生态观光园。观光园靠近弥河,自然资源丰富,绿化面积大,动植物丰富,并且有专门介绍寿光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的碑刻。在观光园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边听解说边记录,不时还有学生的质疑问询。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对家乡的旅游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确定出每个小组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第二站:寿光展览馆。展览馆内用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寿光的旅游资源,学生们都有直观的体验。结合活动前在图书馆、网络上查阅的资料,每个小组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了详细完整的资料。第三站:寿光市旅游局。在初步了解家乡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到旅游局会议厅听取了专题报告,学生们分组进行了汇报,旅游局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点评和补充。
回校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每个小组都整理出一本《家乡旅游资源小指南》,里面包括重点旅游资源的简介、现状、保护措施等,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上都有较大收获。为达成更好的效果,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物、活动等;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与主题课程实施相关的人际关系、学校和社会风气等课程资源。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我校教学设施完备,计算机网络发达,拥有6800个信息点,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建成多个信息技术教室;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还充分挖掘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形成了完善的家校共育机制。学校校风良好,人际关系融洽,注重学生责任心、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案例3】:《当地的生物群落》主题活动必须用到以下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为将以上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师开展了三步教学活动。
第一步:在校内开展了“校园植物种类知多少”的调查研究,学生们对校园内几百种花草树木进行研究,采访老师、绿化工人,查阅资料,收集标本,认真比对。第二步:教师组织了“生物群落展览周”活动,学生们到图书馆、微机室查阅了生物资料,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在校园内举行了展览讲解活动,增强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加深了对生物种类、习性的认识,提高了保护生物的意识。第三步:在校外开展了“走近菜博会——蔬菜知多少”主题活动和“走近母亲河——弥河”主题活动,了解寿光蔬菜的品种和蔬菜的高科技;通过实地观测、采访,了解弥河改造的过程,探究改造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结合前期的调查研究,又组织学生开展了“爱绿护绿小天使在行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完成这一主题活动共用了5个课时。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多项活动,每项活动都集中完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学生接触的面广、了解的知识多,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等。
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强。学校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从全市招考有县级以上荣誉的名师任教,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学校的学生家长来源广,水平比较高,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条件性资源上,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主题课程的实施提供场地、媒介、设备、环境,为主题课程提供有力保障。
【案例4】:《变废为宝我能行》这一活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经过讨论,认为废品成宝有两种途径:一是收集后进行简单的加工改造,制作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二是收集后将一些科技含量高,应用价值广的废旧物品进行分类,然后运送到专门的回收部门。在确定活动内容后,教师列出了完成课程所需要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为开发利用好以上资源,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在校园内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垃圾分类箱,建成缝纫和手工制作工场,成立环保工艺品制作小组,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废品,做成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装饰品,让废旧物品重新得到利用。
活动二:利用社会事件。当时恰逢大连港漏油事故发生,需要大量吸油物,学校马上组织了捐助物资活动,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收集点。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参与,人们纷纷主动送来家中的破旧衣物。
完成这一主题共用了4个课时,学生们还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活动中,许多家长参与性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大。活动中,学校和家长都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为这一主题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主题课程的实施更具整体性,在规定的课时内,高效率地达成主题课程的活动目标,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课程实施模式。虽然在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实践上还有很多欠缺,但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会逐步走向科学完善。
张照松 韩高波 张立柱/寿光世纪学校
(责任编辑:刘君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