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 郭 赟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代表了两大文化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融合而且存在矛盾,很多情况下产生无法调节的文化冲突。将社会交换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师生文化冲突的探究中,从而能够找出应对策略,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世纪60年代社会交换论产生于美国,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是目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换论主要关注人们之间的心理动机,不赞同仅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结构分析社会的方式,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倡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是个人,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社会的融合相当于一种彼此交换的过程。社会交换论主要包括四个命题,分别为:成功命题,对于一个人所做的全部行动中,如果某个行动可以带来较好的汇报,这个人就偏向于经常做该行动;刺激命题,当一个人在以往对某一刺激采取的行动得到了奖励,一旦相似的刺激产生时,这个人就愿意采取和以往相同的行动;价值命题,当某个行动产生的结果对某个人非常有价值,这个人就将做出该行动;失落-满足命题,一个人在某一阶段经常得到特定的酬劳,那样在以后得到相同酬劳的时候对这个人的价值将降低。从社会交换论的角度来看,交换的物质不仅包括金钱、商品等物质性资源,而且包括社会地位、经验、权威等非物质性资源。在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只有尽可能地满足对方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满足,这样的交换关系才能维持更长的时间。若交换双方有一方不能获得希望得到的资源,就会感觉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终止交换关系,进而使另外一方也无法获得预期的资源。
高职院校属于一种特殊的组织,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交换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交换是最普遍的形式。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蕴涵于教学结构之中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冲突、理解和融合,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冲突是指处于社会交换的双方展开的斗争,当交换双方有不同的目标时,交换双方所获得的回报没有较大的价值,或者在获得预期目标的过程中受到了对方的影响,交换双方处于即彼此协作又相互对立的状态。当交换双方发现各自的行动和预期的资源不一致时,不能得到希望的回报时,就在交换双方之间产生了冲突。
高职院校师生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价值观、地位、资源以及目标上的差别,冲突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采取直接和公开的方式阻止对方实现自己的目的动态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能够维护各自的利益而采取的阻止对方达到目的的行动。从社会交换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师生文化冲突,能够全面地探究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内涵,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教师是一个社会职业,具有通过成人社会来转变未成年人的社会价值,因此,具备社会规范所给予的权威。权威一方面能够给教师带来权力,另外一方面也制约了教师是国家代表的社会地位,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维护和传授社会所承认的普遍规范以及国家的意志。如果发现大学生对其表述的价值观念体系有所疑问并且不赞同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制止学生屏除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教师的价值观念保持一致。此外,高职院校学生不管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已经和成人一样成熟。高职原子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不再对教师的有盲目崇拜的心理,学生已经渐渐地产生了比较独立的判断,和高职院校教师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平等。因此和高职院校教师保障社会规范文化权威的付出是不一致的,主要表现在:高职学生通常情况下不愿意拥护教师的权威,总是坚持自身的价值判断,同时经常把坚持与众不同和挑战权威当成独特存在的一个标志。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亚文化与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在接触中形成冲突。
高职院校的师生相对于中小学师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因此,容易导致两者文化交流的不畅。从时间上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的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个体性劳动,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活动。个体性劳动的工作特征使教师忙于自身的教学任务,工作任务又影响了教师将较多的精力付出于教学科研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学生的文化。高职院校学生有较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通常情况下会受到校规的约定,受到教师的限制比较少,除了在课堂上和教师有接触以外,大多数时间都不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学生并且熟悉教师,对教师文化更是不够了解。高职院校师生文化交流的时间不够,对教师和学生文化群体彼此熟悉和沟通非常不利。从空间上分析,高职院校给师生创造了可供选择的空间氛围,然而对于教师文化群体以及学生文化群体而言,选择过多将导致接触过少。学生上课的地点不确定,教师也在不同的教师给学生上课,尽管在同一校区内学习和活动,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课堂以外,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少,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就产生了背离。
目前,高职院校中教师通常情况下都坚持过去的师生观,认为自身的权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的,对于希望平等的学生来说,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制教师对自身的控制和约束,但是采取“一切围绕学生转”的方式也是不太现实的,相反会更加促进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的产生,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适应目前社会环境的师生观念,同时形成新型的师生观。新型师生观并不是把学生作为中心,主要是关注高职院校师生双方在教学结果的地位是否平等,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阶段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功能,能够公平公正地对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以追求学生的个人价值作为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从人格的角度应该彼此尊重。高职院校师生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的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能应该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的地位。高职院校教师享受被尊重的特权,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该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彼此尊重彼此的人格,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公平地对等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将所有学生都看作独立完整的人,特别应该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自尊感,从而能够形成相应的被接纳感,这样就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公平的对话。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知道教师的行为是为了希望自己能够成材,对教师不提出特殊的需求。
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经常的“对话”,能够相互聆听对方的心声。高职院校师生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经常独断专行,并且压制学生或者对个别学生偏心。教师和学生缺少对话,教师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经常会减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考虑并且尊重所有学生的建议,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积极地和教师进行“面对面”和“心对心”的沟通,从而能够有利于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具有自信心,积极地帮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理解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约束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相互间的差别是不能相互比较的,教师和学生都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能够直面挫折,能够不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交往带来的价值,从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
高职院校师生文化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师生文化冲突,建立以彼此信任为前提的社会交换关系,在权利和合作之间寻求一个最优的平衡点,争取构筑一个民主、平等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
[1]李强.社会交换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3).
[2]张德辉,王雷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教师与大学生社会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9).
[3]肖永忠.对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文化人类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8,(12).
[4]宋倩,廖昌荫.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特点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