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 孙连盛
让“活动”成为品德课教学的有效载体
● 孙连盛
品德课对儿童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却是多流于表面的知识性的学习,脱离了生活实际,仅仅为测试而教学。这样不但背离了品德课程的最初设计理念,而且最终会造成学生的知行脱节。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让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将知识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效果。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更多地通过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一单元《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时,学生们刚从各个幼儿园跨入小学,彼此都不相识。认识同学、沟通交往成为他们最迫切的一种需要,也是每个孩子进入小学面临的第一个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就要注意幼小衔接,营造良好的学生交往氛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交往。爱游戏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找到了朋友,兴趣相同的孩子还寻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增强了儿童的交往意识,提高了儿童的交往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儿童对品德课的兴趣。
品德的形成不是靠灌输知识实现的,而是通过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而形成的。如开学初,学生卫生习惯未养成,常乱丢废纸等废物。据此,在第一册《我自己会整理》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无用的废纸清理出来并随便丢在地上,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垃圾场。好多学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学生就问,废纸不是应丢在垃圾桶里吗?我漫不经心地反问,这样不是很方便吗?对此,很多孩子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不用老师讲道理,这种反面的体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增强环保观念的新起点。在教学《春天说了什么》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欣赏、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和乐趣。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和春天一起玩,想想春天说了什么。在活动中,大家都非常有兴趣,在浓浓的春意里陶冶了情操,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教师也在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转变。
品德课中有很多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近。如文明上网、环境保护、节约时间等等。在教学时我们不应只是空洞说教,而应多注意组织活动。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场景,让学生“真实”体验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么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在教学《学习真快乐》中,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或同伴最近的进步,通过互相欣赏来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树立更科学的学习观、人生观,激发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保护环境》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去调查,发现流经城区的云溪河污染严重,两岸的居民都把垃圾倒在河滩上,河水中不时可以看到小动物的尸体,黑色的河水散发着臭味。我又和学生一起写了倡议书,到各个村居委会去发放;帮助他们出黑板报。让学生体会到,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在学校里学习的“纸上谈兵”,在社会上更是无处不在,让他们学习的知识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品德课教学中的活动应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激趣,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提升。
孙连盛/山东省胶州市胶东办事处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