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影响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因素

时间:2024-06-19

● 刘玉红 郭冬梅

试析影响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因素

● 刘玉红 郭冬梅

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师评价中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际评价活动中的关键性要素,他决定着整体评价活动的旨向。本文从教师评价的价值关系入手,分析了影响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主导因素教师评价的本质及评价主体知识与角色等主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价值取向的功能定位。

教师评价;价值取向;影响因素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因而基于某种意义与取向上的价值“审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教师评价是“审查”教师职业价值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师职业价值进行意义生成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基于某种价值取向上的教师评价会直接关涉到评价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评价的价值关系

价值取向是在一定的价值关系基础上提出的,对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形成相异的价值取向,因此厘清教师评价中的价值关系是分析价值取向的前提与基础。

从本体论角度分析,评价是人们对价值关系的认识或反映,在评价活动中,包含两个维度的关系:第一维度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第二维度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评价客体即评价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对象,也就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根据以上价值与评价关系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可构建成为:第一维关系即价值关系,是由评价中主体A与客体A构成,如听者与命运交响曲的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整体作为第二维评价关系的客体B,如前例中人与曲的关系所形成的人的主观感受。评价的实际过程都是对已有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如命运交响曲对人情感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根据评价者所把握的价值主体的需要为尺度衡量价值客体的意义(命运交响曲对人情感产生影响的程度)。所以,在评价活动中,作为客体的价值关系就成为评价赖以进行的基础和依据,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把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评价的关系构成也是这样的,教师不仅仅是价值客体、评价客体,同时教师自身也是价值主体,教师评价中要考虑教师的主体需要与主体价值。在实际的评价中我们最易忽视教师的自我需要,即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外界、他者对教师价值的认识与需要,同时更要满足教师自身对价值的需要与追求。因此,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要从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需要(包括教师)与评价主、客体关系两个维度来形成对价值取向的认识与把握。

二、影响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因素

价值取向是教师评价中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际的评价活动中最关键性要素,他决定着整体评价活动将向何方去。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教师评价活动时,都有意或无意地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标准来进行评价活动,并以此为旨向推动教师评价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价值取向可以外化为评价目的,但在外化的过程中,教育价值观、评价主体的知识背景与角色意识等会对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形成与确立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首先,教育价值观决定着评价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价值倾向。换言之,就是学校为什么而办学?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教师评价做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评价的目的、标准和所选择的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的作用。总之,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决定教师评价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教师评价观。

其次,评价主体的知识系统影响评价的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评价者,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不同的知识凝聚成不同的认识背景,这种背景直接左右着评价的向度与限度。在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的知识背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其对教师职业、角色等存在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不同的知识背景,使他们产生了对同一对象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就构成了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

最后,评价者的角色意识影响评价的价值取向。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期望传达给个体,而个体则在社会活动中主动地接受了这些期望,形成了自己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理想,而这种角色意识与理想会直接影响到自身价值的取向和对他人价值的判断。

通过以上几方面对影响教师评价价值取向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把握评价的方向,科学的理解教师评价的本质特征,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效度,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服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功能定位

(一)正确认识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其功能合理定位的基础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能。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常将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视为教师评价的全部,并认为是评价的本质所在,这必然导致价值取向上过于追求教师工作“量”。然而事实表明,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并不能体现教师的全部价值,而仅是对现实业绩的衡量,所以只有在正确把握教师评价的本质后,才可能厘清教师评价本质与教学效能考核的区别:即教师评价不等于教学效能考核,只进行教学效能考核的教师评价是把评价等同于测量,用量化的方法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师评价实质是一种事实判断,而评价本质的内涵不能仅为事实判断。

十八世纪美国学者格朗兰德将评价活动表述为:评价是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与价值判断之和。可见,评价是建立在量或质的描述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活动,他的这种表述虽然略显粗糙,但却揭示了评价活动的本质,即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评价活动的本质即价值判断是在事实描述基础上,根据评价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取向对客观事物(评价对象)做出价值程度判断,因此,价值判断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活动。所谓“客观性”,即是指在客观描述被评客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如对教师教学样态的描述。“主体性”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应该怎样”的一种认识,其影响评价结果的判断,反映了评价者的主体需要和愿望取向。通过以上对评价本质的分析,我们可引申教师评价的本质在于对教师职业活动全部价值所进行的好与坏、优与劣的价值判断活动。因此,教师评价不能只作量化的判定,还要对教师职业行为所体现出的所有潜在与现实的价值进行价值判断。

基于对教师评价本质的分析,可认知到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不能以事实判断为依据,而应以价值判断来分析教师评价的价值关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导引教师评价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首要任务。

(二)正确把握教师评价的本体和附属功能

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定位是既要把教师评价作为满足学校管理需要的工具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同时,教师评价还要为教师自身发展服务,必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应答。总的来说,教师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评价具有的内在本体性功能,即教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教师评价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和水平,准确地指出被评价教师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教师积极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做出更大的努力,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教师评价的导向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功能,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师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为教师提供有用的建议。

另一方面是教师评价具有的外在的附属性功能,即教师评价的鉴定和选拔功能。教师评价的鉴定功能可以揭示教师的工作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评定教师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了解被评价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相对位置。选拔功能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提升、奖励等提供依据。

总之,教师评价价值取向不仅在于鉴别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高低,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改进工作提供帮助,进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英]乔伊·帕尔默编.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4]章立军.教师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厦门科技,2003(6).

[5]李方.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1996(9).

刘玉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郭冬梅/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

(责任编辑:曾庆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