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歌唱状态的几对平衡关系

时间:2024-06-19

白 洁,郜 锋

(1.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2.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声乐艺术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与器乐艺术最大的不同也正是这一点。由于身体这种乐器的内部动态看不见摸不着,因此造成了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为了避免这种盲目性与主观性,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发声方法,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了解歌唱状态的“整体与局部”、“积极与放松”、“高位置与深呼吸”和“集中与打开”的平衡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整体与局部

1.整体

歌唱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是所有歌唱器官——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表情器官和思维器官等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不论在制造歌唱乐器还是使用歌唱乐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诸器官整体协调平衡统一。

声乐学习的整体协调性首先体现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之中,即歌唱乐器制造的过程中。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在初学声乐的时候,笔者对歌唱根本没有整体概念,所以经常出现在前一节课唱得不错,课下通过自己练习,再去上课时就已面目全非。这样经常反复,学习进度很慢。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由于笔者课下练习缺乏整体观念,只把注意力放在难点上,这样长期钻牛角尖,不仅解决不了难点,反而破坏了歌唱的整体状态。从此以后,笔者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歌唱状态的整体把握,仔细琢磨歌唱过程中全身肌肉的运动感觉,这样一来效果极佳,很快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局部

局部是针对整体而言的,在歌唱状态中主要是指歌唱的各个发声部位,包括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及吐字器官等。在学习中强调局部是由于局部是构成整体的部件,没有局部就谈不上整体。

3.二者的关系

正确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声乐学习取得成败的首要问题。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叶障目。因此,首先抓整体发声的正确歌唱状态,例如在强调整体的基础上,去调整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配合。在强调声音位置时,注意气息深度的支持;在强调喉咙打开时,注意声音的集中;在强调气息深度时,要注意声音位置的高度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松与积极

1.放松

在歌唱中积极与放松无处不在。所谓放松是指在发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舌根、颈部肌肉、上胸、双肩、双臂等器官和肌肉不参与、不干扰歌唱发声运动。如果不能很好地放松,就会使发出的声音走向极端,出现喊叫、挤卡、僵直、尖亮的声音。

2.积极

歌唱状态中的积极是指呼吸的一对肌肉、上腭抬起、咽壁有力、鼻咽腔打开。发声时声带必须拉紧,在拉紧声带的同时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在矛盾对抗中进行,如果没有这种对抗性的运动,声音必然没有弹性,缺乏光泽。

3.二者的关系

放松是积极的前提,积极是放松的保障。在发声过程中,要做到积极中有放松,放松中有积极。

长期以来,很多学习者包括笔者自己在内都很难真正做到积极与放松的平衡统一。例如:在演唱《岩口滴水》这首作品中,学习者为了追求高音,不自觉地下巴使劲或是脖子使劲,不但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唱不了多久声音就沙哑;在改正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为了寻求放松的感觉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全身放松,使声音暗、白、假、弱、沙,破坏了歌曲音色的统一性,无法表现歌曲的情绪,长期这样演唱将导致喉器病变。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科学的发声训练是一条捷径。对歌唱状态过于紧张的学习者来说,应先用叹气的办法,找气息的流动感和气息支点的深部位,用宽母音“O”来练声,找假、大、空的感觉,慢慢地刺耳的声音将变得流畅、圆润,上高音也不费力。相反,对于过于松懒的学习者,哼鸣练习成为一件利器,它可以使学习者找到鼻咽壁拉紧的支点,使声音集中;还可以利用母音“Li”使舌尖使劲,帮助声带闭合、拉紧。这样训练发声,该拉紧的肌肉将产生富有弹性的气流,达到结实明亮的声音效果。

通过调动学习者内在的积极,呈现给听众一个有光泽、有控制的声音,这才是声乐学习者需要养成的歌唱发声状态。

三、集中与打开

1.集中

所谓“集中”(又称“关闭”),它不仅是指音色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歌唱技术。真正做到集中的音色是收拢的,比开着的略暗,但柔和具有穿透力,并不是像有些学习者理解的集中,是捏着喉咙挤着鼻腔,使声音通道受阻变窄,发出强制性的亮音。

2.打开

打开在声乐学习中不仅是指口腔的张开,也指咽腔的张开,包括从声门往上的咽喉、口咽、鼻咽等共鸣部位,还指胸腔及两肋的张开。这些都是共鸣部位,要有一定的张力和紧张度,使各个部位及喉头协调动作以获得音色洪亮的声音。所以说,打开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共鸣腔形成合理状态的训练。

3.二者的关系

集中与打开是我们需要平衡的一对关系。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其实密不可分。沈湘老师有一句名言:“没有打开就没有真正的集中。”可见二者的关系有多么重要。

良好的歌唱状态必然是集中的也是打开的。例如在演唱歌曲《岩口滴水》“摘朵鲜花给阿哥戴”一句时,必须打开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当然打开并非越大越好。如果口腔张得太大会使上咽腔共鸣不充分。喉咙打开得过大使声带闭合能力减弱,声音空、虚、散,缺少应有的色彩及穿透力。胸腔打开得太大造成气息支持无力,声音不能竖起来导致位置低。因此,在演唱时不仅口鼻咽腔要打开,同时要紧抓额窦、眉心,使声音集中靠前,保持声音的通畅性。尤其是最后一个字“戴”,气息一定要保持,前面眉心处要有开花的感觉。

因此,每一位学习者都应该学会打开喉咙,运用打哈气的感觉,真正地打开共鸣腔体,使声音集中在声音通道中运行。同时,在打开的基础上,寻找集中的焦点感,通过哼鸣的训练手段,使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四、高位置与深呼吸

1.高位置

高位置是一种声音的感觉,它听起来是圆润的、明亮的、松弛的、飘逸的、有色彩的,听上去感觉高,而不是指某个部位或声音从哪个位置发出来的。

2.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种引导,一种感觉上的描绘,是要用深处的意识、力量、感觉来呼吸,造成横膈膜下降,使下腹腔同时产生反方向的压力,形成歌唱需要的呼吸状态。

3.二者的关系

要想得到高位置的声音就必须要有深呼吸的支持,使声带具备积极条件,从而发出高位置的、有控制的声音。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则说明气息不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高位置的效果是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体打开后形成的好的共鸣效果,而且声音位置越高就需要越深的气息来支持它,就像树冠越高其根系也必定越深的道理一样,这样声音位置与气息才能保持平衡。片面地强调高位置忽视深呼息会使歌唱状态失衡,声音出现挤、尖、虚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稳定喉结,避免喉结上提,也就是“低位高唱”,加强横膈膜的支持。在练声训练中可多练习“U”母音,使喉位降低,管道通畅。相反,如果片面追求深呼息而不追求高位置,那么高音区很难突破,就不会发出明亮、圆润、通畅、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水平也很难提高。因此,在练声中可加入哼鸣练习,找头腔共鸣的焦点,拉紧声带,放松喉结。高位置与深呼吸二者必须兼顾。

例如《岩口滴水》中的结束句“打得磐石如花开”,是一句辉煌的高音乐句,难度很大。尤其是“如花开”三个字除了歌曲情绪、速度上的处理外,在声音上更要求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要想完美地演绎这一句,必须求得高位置与深呼吸的统一。戏曲中的一句话“沉如底,灌如顶”,很好地说明了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声音位置的高和气息的深的内在统一。因此,只有将高位置与深呼吸二者的关系平衡得当,歌唱的声音才会优美、舒展。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声乐学习者应该在歌唱中注意协调“整体与局部”、“积极与放松”、“集中与打开”和“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平衡关系,在正确清晰的歌唱理念引导下,刻苦练习,才能产生美妙的歌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