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途径

时间:2024-06-19

侯金香,谢鹏璇

(1.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2.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语言与比较文化学院,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4072)

【教育学】

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途径

侯金香1,谢鹏璇2

(1.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2.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语言与比较文化学院,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4072)

西方各种外语教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先后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以培养交际能力著称,而且逐渐取代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成为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主要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中国教师和学生对交际教学法的使用和推广难以适应,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不能达到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对西方外语教学法如何进行学习、研究和“本土化”改造?实践证明,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正确选择”和“合理优化”的原则,加以个性化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外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质量。

西方外语教学法;课堂;本土化;交际法;语法翻译法

多年来,我国外语界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把不同流派的英语教学法引进了国门,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活跃了我国外语教学法研究的气氛。从最初的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到后来的阅读法(Reading Method)、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再到现在流行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前也称之为功能法 Functional Approach),这些方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注:method“方法”指自成理论体系的教学方法,approach指为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

以上的英语教学法毕竟产生于西方的土地上,英语国家的人讲的语言与他们的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历史渊源。种种英语教学法或许在他们当地运用得非常成功,但这不能必然地认为在我们东方语系的国家里就可以拿来照搬使用并获得成功。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吸取精华,联系实际,探索西方英语教学法本土化的途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最佳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法翻译教学是结构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逐步进行语法规则知识的传授,然后通过举例来实际练习句子的应用。当时的语法训练都是局限在句子结构层次上的,很少直接涉及语篇和语境。因此,当交际教学法产生以后,语法翻译法被认为不能使学生在语境中进行交际。然而,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认为语法能力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而且,维多逊(H.G.Widowson)等应用语言学家也强调了语法教学也是提高交际能力所需要的。

如果仅仅把语法圈定在句子这一层次结构上,只是从形式上进行解释,不考虑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不把语法结构和语篇联系起来,不把与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和情景语境联系起来,所教语法知识是很难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的。但是,如果课堂教学中一味强调语言的实际练习,而轻视语法教学,则会导致学生的输出语言中句子结构混乱和很多语法错误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句子结构上,而是要注重教会学生通过语法来表达意义,实现交际,帮助学生选择或创设一定的语境和文化情境来练习语法。

发端于英国的交际教学法的提出适应西方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但是它所提倡的教学原则与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间还是存在很多矛盾。所以,我国英语课堂完全照搬交际教学法在实践中是有困难的。

在我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已成为教育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即使处于强调个性发展、强调师生平等的今天,中国教师和学生也难以摆脱上述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上,比较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尤其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者”;而学生是“聆听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师“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学生有规有矩地坐在桌前倾听教师的教导并记笔记。教师的权威性是不能受到挑战的。

中国学生受到集体主义、面子文化传统的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谦逊、恭敬,是被动的听众。他们害怕讲得太多或讲得太好,会被认为是炫耀自己,讲得不好又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失面子。同时为了保持与同学之间的平等和睦的群体关系,学生之间不愿意或者说不善于展开锋芒毕露的辩论,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展开辩论和讨论活动,在实践中也是有困难的。

而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西方学生喜欢在竞争的状态中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语言课堂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可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而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助者和引导者。在西方,沉默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会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因此,课堂中小组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必然会深受学生的喜欢。

而在我们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有的教师甚至片面理解交际“活动”的涵义,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头到尾活动,甚至出现声嘶力竭的情况。教师应该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每节课不可能都是热闹非凡,总要有动有静,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自己要能有所控制。

当今我国各级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种教学跟着考试走的现象,常常忘记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测试、教学手段等当成了目的。所以当学生闯过了中考、高考关后走进大学课堂,还是以考大学英语4/6级、通过研究生考试为目的。而国内各类型的英语考试的重点总是放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在考试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一门外语考试,语法翻译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连倡导交际法的Wilkins也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侧重rules of grammar,第二阶段偏重rules of use。中国学者廖巧云做的调查也显示:在中国不涉及语法教学的交际法对大、中学生是行不通的。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在听和说方面是不会有很大进步的。[1]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用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因此,交际法并不是一种信手拈来就能按其原则直接使用的方法(method),而应该是一种教学途径(approach),通过这一途径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交际能力。交际法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思想。所以,要放松对学生的控制,对学生言语的正确性要求也要放低,只要思想交流不发生误解就可以了。

虽然交际教学法在西方社会外语教学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影响的中国学者来说,完全采取“拿来主义”,或彻底摒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显然是两个极端。

借鉴外来经验需要本土化。经过学习、了解和鉴别后,对那些对国内外语教学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方法,如Immersion,Task-based,Content-based,Project-based等,可以积极研究引进,但大规模推广之前,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实验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和合理优化。“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法。”(“No one approach can provide learning for all.”)[2]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以及外语教师自身的不同的素质和教学风格都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节好的英语课常常是多种教学法共同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的前提是大胆吸收和充分利用其积极的和有益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改造既不是对西方外语教学法进行简单的复制,也不是将其进行机械的拼装,而是对其在进行正确取舍后,将其与那些我们已经掌握的、被实践证明是比较成熟的外语教学法进行合理优化基础上的再创造。唯有如此,西方外语教学法在我们土地上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它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的最高境界是个性化。个性化既是课堂外语教学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西方外语教学法不仅需要进行本土化或本民族化的改造,而且这种本土化或本民族化的改造对于每个外语教师来说还应当发挥自己原有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的作用,努力使其与西方外语教学法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整合达到个性化的境界。这种个性化的境界,就好比过去扬州八怪作画时所倡导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西方外语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或本民族化改造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外语课堂教学效率最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英语教学应该采取交际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结构主义理论产生的语法翻译法有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花费较少的精力掌握语言知识。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工具,而交际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我国目前外语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的现实下,传统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结合是一种最佳选择。

[1] 廖巧云.交际教学法的运用:问题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2(6).

[2] Wasyl Cajkler,Ron Addelman.The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2000.

1672-2035(2011)04-0155-02

G427

B

2011-05-07

侯金香(1956-),女,山西代县人,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副教授。

谢鹏璇(1986-),女,山西太原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比较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

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至2011年度重点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SSKLZDKT2010075)

【责任编辑 张 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