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时间:2024-06-19

潘娜

(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教育学】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潘娜

(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高等学校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等现实困境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究和反思,建立、完善辅导员管理和激励机制,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加强其职业认同感,提升其素质,促进其队伍专业化,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成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23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很重要,也很复杂,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解决。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很重要。当代大学生自我判断是非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了,但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如不加以正确和有力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实证明,如果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有成效,高校就稳定团结、充满活力;反之,高校的稳定就会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就会偏离,其成长就会受到影响。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很复杂。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结构复杂、需求多样,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招聘、编制、培训、待遇、职称、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方面,需要动用高校各个部门,从各个环节予以重视,从而形成合力。三是高校学生直接面对最多的教师是辅导员,他们对辅导员的需求最多、期望值最高,这也相应地增加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实际难度。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长期性,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亮点和突破开始出现,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我们在思想上长期加以重视,而且需要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相配套,而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配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善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不断更新、丰富。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

总的看来,近几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发展态势良好。但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严重滞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一,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辅导员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各高校的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重教学、轻学生管理的现象,各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角色认知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导致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辅导员由于没有教学和科研任务,职称、职级又较低,这样比起同龄专职教师收入低很多,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辅导员进修、考察、交流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辅导员大多是专职辅导员,向专业教师转行的机会不多,由于科研成果较少,在职称晋升上很不利,就造成了有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前途担忧。“工作没奔头,岗位没发展,努力没认可”成为很多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辅导员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辅导员在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最终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二,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混乱,很难界定辅导员在高校中具体扮演了哪种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讲,辅导员是一种多角色的组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教育部的规定只是对辅导员的角色作了笼统的界定,至于辅导员在高校中具体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并未明确说明。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本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实际中,辅导员往往承担了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从而弱化了其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高校中只要是涉及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琐事、小事、杂事大量占用了辅导员的精力,使得他们无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偏离了辅导员正常工作的轨道。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与建设。

其三,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差,队伍流动性大。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是个体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普遍职业认同感差,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没有前途、没有社会价值的职业。

很多辅导员仅将辅导员岗位作为就业的跳板,从事着辅导员工作,心里没有装着学生,却想着改行或为将来的读硕、读博继续深造做准备。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差,缺乏成就感,自我认识消极。因此,他们对待自身工作劲头不足、责任心不强、思想不稳定,得过且过,既不对大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潜下心来深入研究问题。许多辅导员工作几年之后,出于职业发展考虑,考研或转岗的较多。辅导员工作队伍极其不稳定,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四,辅导员自身能力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很大程度上要靠辅导员带领学生来完成。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质量。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部分辅导员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其素质下降,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参差不齐,学历以本科为主,横跨各个专业,很多辅导员出身于理工科,却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辅导员知识面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把握其精髓了,不能恰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二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众所周知,辅导员从事着学生工作,是大学生的“政治领路人”,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内部党性不强、政治信念不坚定,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辅导员没有奉献精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学生工作持消极态度。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弱化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中坚作用,已成为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难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探析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139既然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那么如果不解决方法路径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将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基本前提: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和评价机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件关系高校发展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性措施。高校应始终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院校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的辅导员队伍。

制度管根本,理论上的重视必须有配套的机制和制度才能发挥出效力。高校针对辅导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相关的辅导员管理和激励机制,依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使用,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组织发展、干部任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要向辅导员倾斜。在经济上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信心和成就感。

其二,可靠保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辅导员应是大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和“精神导师”,不能把辅导员当作学生的“万金油”式的“生活保姆”。辅导员虽然身兼多重身份,其中心任务始终是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扭转当前舍本逐末的状态,高校应致力于从政策上引导辅导员承担起思想政治辅导的角色,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上。辅导员自身也应注意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的关注上,及时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说,“辅导员应通过鼓励、关怀和提供选择机会,来表现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创造能促进学生潜能实现的自由心理气氛”[4]。

其三,重要条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硬件”,而辅导员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软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辅导员是一项崇高的职业,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辅导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置身于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实践中。我们要大力宣传辅导员的典型先进事迹,从事实上让广大辅导员感受到从事辅导员这项职业是有价值的,坚定他们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念。

其四,有效途径:完善辅导员自身的素质结构,着力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一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归根结底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问题。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辅导员队伍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才能更好地引领广大学生。为此高校必须通过各种措施促使辅导员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先进思想观念,熟悉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培养其政治敏感度。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决定了其必须涉猎多个领域,高校要促使辅导员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本知识,并要求辅导员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高效地处理学生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质,对大学生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示范力量。辅导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学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1] 杨江水.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探索[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 王兰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王鹏.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672-2035(2011)06-0158-03

G643

B

2011-08-15

潘 娜(1981-),女,山西文水人,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辅导员。

【责任编辑 张进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