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改造的科学依据——以黄冈市实验小学为例

时间:2024-06-19

蔡增杰,张玉青

(1.黄冈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州中学,湖北 黄冈 438000)

论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改造的科学依据
——以黄冈市实验小学为例

蔡增杰1,张玉青2

(1.黄冈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州中学,湖北 黄冈 438000)

由于交通、地理、人文条件以及小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影响,致使老城区小学无法迁建或扩建,但为了满足人们高标准的教育需求,对老城区小学校园进行相关的景观改造势在必行。黄冈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典型的老城区小学,该校在校园景观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同时,对校园景观设施做了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一举措学校育人环境得到改善。但在改造过程中还存在校园景观整体规划协调性,景观设施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性,校园景观设施安全性,因地制宜,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该校的校园景观改造经验得失为其他小学提供科学依据。

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科学依据;黄冈市实验小学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原本的城市中心地带渐渐的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原本城市中心逐步沦为老城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出老城区。[1]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存在生活无法独立、交通安全等问题,造成老城区小学校园无法搬迁。再加上老城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老城区小学校园的扩建面临许多问题。但是,为了满足人们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对小学校园环境进行相关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黄冈市实验小学校园景观改造经验得失为例,总结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改造的科学依据,为其他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改造提供借鉴。

一、黄冈市实验小学概况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小学。据校史记载,该校始建于1904年,前身为黄州高等小学堂,懿范学堂,信友小学,省立二师附小,黄冈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早年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革命家曾在此传播革命;包惠僧、陈荫林、王亚南等曾在此求学;刘西尧、陈锦文、秦兆阳等为抗日救亡执教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培养大批学子。

学校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前教学楼、逸夫楼、木质教学楼、文庙、办公楼、综合楼等。主要小品有泮池、东坡暗井、特色文化长廊、特色文化墙。校园内古树原石景色独特,花坛、绿林、雕塑交相辉映。地面铺装以柏油路和水泥硬化为主。校园内,前教学楼建于1980年,外表是古朴的砖红色,门厅为波浪造型,仿岩石砖贴柱。 逸夫楼建于1995年,楼体外围是2cm*2cm蓝白马赛克贴面瓷砖。大厅内水磨石地面,仿岩石砖贴墙面。 木质教学楼于1954年苏联援建,砖木结构,后粉刷白色乳胶漆,双向内走道。文庙始建于明中期,再建于清同治七年,现在作为学校图书馆使用。(见图1)整个校园环境幽静美观,能够借用历史遗留景物和现代建设搭配装扮校园,使得校园环境丰富多彩又充满文化内涵,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1

二、黄冈市实验小学校园景观改造的成功经验

黄冈市实验小学建校百年以来,学校的校园景观经历了多次的改建、扩建、重建。今天的校园有百年来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景观。犹如一卷史书向我们叙述那绵延的历史。近几年来,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景观的改造,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特有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地域独有的记忆,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就是对历史的延续。黄冈市实验小学的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坡文化,北宋时期苏东坡曾在此工作生活,东坡暗井现存该校;二是考棚古迹,清代黄州府贡院位于该校,现存贡院古建筑一栋;三是近代红色文化,近代以来有多位革命家在此工作、学习、任教。以上这些都是该校的宝贵资源财富,黄冈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对上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了许多工作。从校园景观改造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新建了文化长廊,以彩绘墙的形式宣扬该校独特的文化遗产。彩绘墙的内容有与本校相关的革命先贤、杰出人才的照片及英雄事迹;建校初期校园原貌;东坡诗词、生平事迹,东坡画像、东坡暗井、黄梅戏等本土特色文化。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直观方式使东坡文化、考棚古迹、红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匪浅。首先,学生学习了苏东坡的诗词以及他爱国爱民、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精神和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其次,学生了解了该校以前的面貌,了解了考棚的原貌,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再次,学生了解近代革命先贤在该校革命、工作、求学的感人事迹,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第二,对现存景观古迹进行保护性改造。学校将考棚内部改为图书馆,里面设施齐全,办有东坡画廊,并用透明材料做隔断。学校将校园中“泮池”、“东坡暗井”进行修缮。“泮池”周围种植高大挺拔的松树、樟树,与前教学楼交相呼应,“泮池”拱桥林立,池水碧绿,池中种植睡莲并有金鱼、乌龟在此嬉戏,作为校园门户景观具有美观和导向功能。“东坡暗井”旁新建了茅草屋、石碑,周围种有大量兰花和草坪,各类高矮不同树木搭配其中增加了景观的层次,鹅卵石铺装的小路更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这一项改造不仅对学校遗留的文化古迹进行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而且起到了美化校园景观的作用(见图2)。

图2

(二)校园景观设施的完善 校园景观设施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营造校园环境,黄冈市实验小学对景观设施进行了完善。一是教学楼中原有特色宣传栏进行了维修,定期宣传、表彰优秀学生,同时在教学楼里面增添了图书角和多媒体以及学生们的书画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除了嬉戏打闹能够有更多活动的场所,对学生也起到激励作用。二是校园中原有不锈钢展板改为仿古红漆斗拱展览板,更具特色。新建的牌坊式校门,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更在形象上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校园内增添了一些友情提示、树种介绍等标牌,标语形式多样化。三是生活区新建卫生间更加方便了教职工学习生活。四是校园植物配置局部更加层次丰富,同时兼顾各类花卉的季节更替。以上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学环境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上都得到了提升。

三、黄冈市实验小学校园景观改造不足之处

近几年黄冈市实验小学校园景观改造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果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的话,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校园建筑外观整体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到:“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每一座建筑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一体中的一个单元。它们需要同其他单元对话,从而使得自身形象完整。”也就是说建筑需要统一才能够使环境更加的和谐。

黄冈市实验小学各类建筑修建年代跨度比较大。有清朝同治年间的砖木斗拱古建筑,有建国初期砖木梁架建筑,也有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钢筋混领土建筑。由于修造时缺乏长远规划,致使学校各建筑物在外形、色彩和结构形态上不够统一。就学校客观实际来说,考棚2014年6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棚四周百米范围内都属于保护区域。因此,考棚不能随便动,考棚周边的教学楼、办公楼、家属楼都在保护范围内不能重建。为了达到学校建筑风格统一,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将考棚四周的建筑物外部颜色统一成考棚色彩。另外可以对考棚四周建筑物按照该校考棚建筑的风格加一些外部装饰,从而加强校园建筑的整体协调性。

图3

(二)校园配套景观设施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性 景观设施是校园文化物化的外在形式之一,是体现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其艺术形式要与校园文化所表达的内容相统一。[2]该校的配套景观设施仅仅满足了功能的需要,存在外部形式不美以及各配套景观设施的艺术风格混乱,这与学校独有特色文化不相适应问题。例一,前教学楼大厅内改造的图书角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功能,但是与教学楼其他配套设施的风格有突兀。前教学楼大厅内红木质和不锈钢展板,以及大厅的欧式壁灯存在风格杂乱的问题。例二,逸夫楼内部大厅的书墙采用博古架形式,但椅子是现代简约式风格。例三,校园内的一些标识牌既有不锈钢材质也有木质,它们的外观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例四,垃圾桶以及不锈钢展览板材质、造型风格也没有统一。例五,车棚简陋使用性能差,也欠缺美观性。垃圾场简陋陈旧影响校园景致。例六,生活区公共厕所刷成粉绿色在色彩搭配上不协调。上述配套景观设施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缺乏宏观的校园文化考虑,笔者建议校园配套景观设施风格采用古朴风格与考棚风格相适应,另外材质要统一。

(三)校园景观设施安全性 校园建设中安全尤为重要,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相关安全设施的完善。[3]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该校在景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上下课楼梯拥挤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楼学生过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由于黄冈市区小学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所以该校这所重点小学生源爆满,受择校费利益趋势以及其他各种人为因数致使每个班的学生严重超标,每个班接近70人,严重超过教学楼使用功能。同时,教学楼楼梯栏杆杆件设计不够科学,学生容易攀爬,其实用功能受到了影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我国因此发生的事故也有很多。例如,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踩踏事件,造成10名学生死亡。再如,2013年2月27日,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名学生死亡。对于该校存在问题,笔者建议教学楼因根据其实际容量控制学生规模,楼梯栏杆进行改造。同时,可以在楼梯间多张贴一些指示标语,在放学等人流高峰期楼梯实行分时段单向放行。尽可能的满足实用功能与美观功能,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另外一个问题是木质教学楼中木楼梯因使用频繁年久,有很多破损变形的地方,笔者建议可以在原台阶边缘安装金属包边,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增强景观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

(四)因地制宜,提高资源利用率 因地制宜是指依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实际有效的方法达到建设最优化,早在《园冶》中也有提到“规划因地制宜”。在旧址改造中因地制宜是关键,不仅会更贴切改造需求,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于人力物力环境承受力也是一种低耗方式。针对老城区的小学学校面积不可扩大的局限性,景观设施的合理改造利用尤为重要,应该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设施改善教学条件的不足。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设计功能性最优化,使本土特色精神文明景观更易被学生接受。

该校除了乒乓球活动中心外没有其他室内体育场所,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活动中心还有空余房间可以开发做另外的的体育运动场所。另外员工活动中心与相临的器材室都有些破旧,还有乱涂乱画现象。笔者建议应该翻新作为兴趣室,或者实验室来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这样既没有浪费教学资源,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发挥景观设施的实用功能。木质教学楼背后有一块长石墙,是同学们经常经过的地方,也可以利用起来做成文化墙宣传优秀的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黄冈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对于校园中的老建筑既要保护其历史性,同时也应使其融入到校园环境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以起到记忆与教育的双重功效;面对当代快节奏的城市建设,老城区小学校园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去留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传承与保护本土特色文化遗产,使其融入到当代校园建设中,成为当中的有机部分。因此,老城区小学校园景观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整体规划协调性、景观设施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性。同时要充分考虑景观设施安全性,因地制宜,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学校的景观建设实用功能与美观功能相适应。让老城区的小学校园更加具有特色文化,让老城区小学校园不再是遗留校园,而是成为本土优秀文化遗产的载体和育人基地。

[1]杨震,徐苗.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实践策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4)31-36.

[2]陈友水.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3(11)105-106.

[3]王爱玲.浅谈培养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C版,2014(10)191.

责任编辑 张吉兵

2016-04-11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1.16

蔡增杰(1976-),男,湖北荆州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张玉青(1980-),女,山东潍坊人,黄州中学一级教师。

P901

A

1003-8078(2017)01-0068-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