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4-06-19

周渊媛,乔 雯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周渊媛,乔 雯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入世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类别结构、地区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动,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份额、市场渗透率及贸易竞争指数(NTB)等评价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标测算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且比较稳定;分类别看,试听和出版两类产品处于比较劣势,设计、艺术工艺品、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新媒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此外,从分工类型看,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处于输出型垂直分工,分工格局趋于固化。

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国际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发展规模与水平,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入世以来,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品①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增长。2003-2014年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额由最初的381.8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1899.70亿美元,年均增长15.70%;同期贸易顺差由351.89亿美元持续增加到2014年的1754.34亿美元,增长了4.98倍。与此同时,出口地位大幅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总额占全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3年的17.06%增加到2005年的19.08%,成为了全球文化创意产品第一大出口国,此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12年首次突破30.00%。随着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文化创意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动趋势成为政府、学者与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深入分析入世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动趋势,这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动

随着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变动呈现以下特征:

(一)出口类别结构相对稳定,但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设计类产品出口在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中居绝对主导地位。2003年以来,设计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维持在60%-80%之间,而艺术工艺品、视听、表演艺术、出版产品等六大类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都不足20%,且波动幅度较小。

进一步分解发现,设计类中的珠宝首饰、时装设计和室内设计是拉动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增长的“三驾马车”,2014年这三类设计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7.52%、21.87%和20.22%,已接近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七成(表1)。其中,珠宝首饰出口增势迅猛,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4.24%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27.52%,出口地位也由2003年的第六大出口产品一跃取代时装设计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同时玩具出口地位下降明显,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17.47%持续大幅下降至2014年的7.38%。此外,虽然雕塑、电子游戏、庆祝用品、藤制品和图书等五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但总体出口规模较小。上述变动表明,技术、知识含量高的文化创意产品已取代传统的玩具、游戏类产品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核心产品,出口结构日趋优化。

表1 2003-2014年中国十大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变动 单位:%

(二)出口市场拓展初见成效,但高度依赖美国与香港市场局面尚未改变 我国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出口到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但市场逐渐多元化。200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到前十大市场的比重合计高达78.06%,随着市场开拓力度的增强,该比重持续下降至2014年的67.20%。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核心市场仍然是美国和香港,这两大市场占据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2003-2013年间,美国稳居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3年对美出口所占比重高达35.79%,但此后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仅为19.82%,退居第二的位置;随着对香港珠宝首饰出口的快速增加,对香港出口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13.84%大幅上升到2013年的22.99%,香港也在2014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表2 2003-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前十大出口市场 单位:%

(三)出口主要集中在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省市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重要省市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突出的省市。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的资料,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龙头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昆明、大理、西安、重庆、成都和长沙等城市。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重要平台,从地域上看,截止2014年8月,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是上海(35个)、江苏(17个)、北京(13个)、广东(10个)、山东(9个),这也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②。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取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渗透率和贸易竞争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们计算了2003-2012年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总体和分类别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③。总体上看,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RCA指数均大于2,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呈先降后升的态势,2003-2009年间,RCA指数呈由2003年的2.90持续下降至2009年的2.19,但此后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2.80(见表3)。

表3 2003-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单位:%

分类别看,中国的艺术工艺品、设计产品、新媒体以及表演艺术等四类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十年间的RCA指数均大于2.4;视听和出版这两类产品的RCA指数均小于0.7,说明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动态来看,视觉艺术的比较优势波动最大,RCA由2003年的2.46下降到2008年的1.41,2012年又回升至2.76;视听和出版的RCA指数虽然低,但总体来说都有所上升,说明这两类产品的比较劣势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新媒体的RCA指数则由2003年的4.80下降到2012年的2.81,降幅较大,说明新媒体出口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④。200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17.06%,此后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2009年至今,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已达31.91%,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分类别看,新媒体、艺术工艺品、设计以及表演艺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高于总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很强,且增长态势明显,2007年这四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都达到25%以上;虽然近年来视听和出版的出口有较快增长,但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仍不高,2012年分别为4.60%和7.67%;相对而言,视觉艺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波动幅度最大,由2003的14.46%下降至2008年的12.79%,金融危机后2012年又回升至31.38%(图1)。

从竞争力的提升速度看,2003-2014年间,我国总体创意产品与分类产品的出口年均增速均在12%以上,按照增长率高低排序依次是,视听(18.95%)、设计(18.47%)、出版(17.54%)、总体创意产品(15.70%)、新媒体(15.21%)、视觉艺术(13.91%)、艺术工艺品(13.11%)、表演艺术(12.18%)。这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竞争力在近十年的提升速度很快。

图1 2003-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动

2.贸易竞争指数⑤。由表4可知,2003-2014年间,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NTB指数)比较稳定,一直在0.85上下小幅波动,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分工类型看,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处于输出型垂直分工,分工格局趋于固化。

分类别看,2014年设计、艺术工艺品、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四类产品NTB指数分别高达0.93、0.89、0.87和0.76,表现出很强的出口竞争力,而视听产品的NTB指数均为负,说明其竞争力较弱,处于输入型垂直分工。动态看,出版的NTB指数由2003年的0.26上升至2014年的0.55,竞争力稳步提升,且分工类型从输出型水平分工变为输出型垂直分工;艺术工艺品的NTB指数也不断上升,出口竞争力不断加强。此外,虽然新媒体总体上保持着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但是NTB指数从2003年的0.81下降至2014年的0.58,竞争力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

表4 2003-2014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的变动 单位:%

3.市场渗透率⑥。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这两大市场的渗透率进行计算(表5)。

表5 2003-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渗透率 单位:%

总体上看,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美国的渗透率快速提高,由2003年的19.33%快速攀升至2014年的40.50%;在日本的渗透率由2003年的25.39%稳步上升到2014年的38.30%。这说明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双边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存关系很强。

分类别看,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在美日两国的渗透情况也不尽相同。艺术工艺品的渗透力最强,在美国的渗透率由2003年的22.30%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54.23%,在日本市场也始终保持优势地位,由2003年的52.90%上升至2009年的72.93%,之后有小幅下滑,但渗透率仍保持在69%以上,这说明我国的艺术工艺品在美日两个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设计产品在美日的渗透率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分别由2003年的21.89%、24.62%上升至2014年的46.67%、36.64%;新媒体在日本市场的波动较大,由2003年的74.37%大幅下降至2006年的6.16%,之后缓慢上升2014年回升至41.17%;视听在日本市场的渗透率远远高于美国,2014年达18.93%,而美国则一直维持在6%以下,可见,视听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对美国市场的渗透力不够。此外,表演艺术、出版、视觉艺术在两大市场的渗透率也保持上升趋势。

三、主要结论与启示

入世以来,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产品结构日趋优化,技术、知识含量高的文化创意产品已取代传统的玩具、游戏类产品成为出口的核心产品,且设计类产品在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中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类别结构相对稳定;虽然中国香港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出口高度依赖美国与香港市场局面尚未改变;出口主要集中在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突出的省市,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

RCA指数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分类别看,我国的艺术工艺品、设计产品、新媒体以及表演艺术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视听和出版则处于比较劣势地位。此外,动态分析显示,艺术工艺品和视觉艺术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加强,视听和出版的比较劣势有所改善,新媒体的比较优势明显减弱。

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市场渗透率均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上述指标的提升速度均明显加快。分类别看,相对于视听和出版,我国设计、艺术工艺品、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具有更强的出口竞争力。此外,NTB指数显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处于输出型的垂直分工,分工格局趋于固化,这不利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结论表明,要想在“十三五”继续保持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强劲的出口竞争力,还有赖于在新常态和新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出口增长方式向质量和效益转变,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出口的产品和市场结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口品牌,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注释:

①本文采用UNCTAD有关文化创意产品的统计分类标准,将全部“文化创意产品”划分为“艺术工艺品”、“视听”、“设计”、“新媒体”、“表演艺术”、“出版”和“视觉艺术”等七大类。

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数量占首位,http://shzs. wincn.com 2014-08-18 09:53:27,来源:中国经济网。

③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份额的比率,RCA指数越高,表示一国在某产品的出口上相对于世界平均值而言,具有较大的出口比较优势。若RCA大于1,表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④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种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是竞争力强弱最直接的体现。

⑤是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若该指数为正(即净出口),表明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指数为负(即净进口),则意味着出口竞争力较弱。

⑥市场渗透率是指一国出口占目标市场总进口的比重,它反映一国某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竞争能力。

[1]曲如晓,董程.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特点及发展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10).

[2]白远.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VS消费小国[J].财贸经济,2010,(10).

[3]袁晓莉,张宁.中日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软科学,2011,(6).

[5]许陈生,程娟.文化距离与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J].国际经贸探索,2013,(11).

[6]王洪涛.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阻碍因素吗-基于中国创意产品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检验[J].国际经贸探索,2014,(10).

[7]乔雯,易法海.我国农药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8]张颖.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

[9]MICHAEL KEANE.Keeping Up with the Neighbors:China's Soft Power Ambitions[J].Cinema Journal,2010.

[10]Justin O'Connor,XinGu.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in Shanghai:a success st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4.

责任编辑 周觅

F746

A

1003-8078(2016)02-0022-04

2016-01-19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2.06

周渊媛(1994-),女,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乔雯(1982-),女,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2015年浙江省软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5C35051;2014年宁波市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14-C6;2015年度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0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