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舒曼音乐审美观对抵制社会音乐生活“三俗”之风的启示

时间:2024-06-19

谈 音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由于为经济利益的驱动、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以及文艺批评流于形式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当前的社会音乐生活中庸俗、低俗、媚俗(以下简称“三俗”)的不健康风气存在依然较为严重。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三俗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国人精神生活的质量,影响着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学习以上重要精神,借鉴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音乐批评家舒曼音乐审美观,对抵制和治理当前社会音乐生活存在的“三俗”现象,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音乐市场和优化艺术环境,提高艺术家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一、舒曼“反对浮华庸俗、维护艺术尊严”的道德责任感,是当代音乐人职业修养的一面镜子

罗 伯 特· 舒 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19世纪德奥最有影响、最为杰出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特别是舒曼针对当时德奥音乐界和社会音乐生活中出现的“比德麦耶”的市侩风格艺术的腐败庸俗现象,开展了客观、公正的音乐评论活动,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正确的引导。对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舒曼的音乐审美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论音乐与音乐家》批评文本中。他的音乐评论活动和创作活动确立了他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舒曼在他的音乐批评中抨击那些粗制滥造的、充满商业气息的批量化的创作,主张艺术家不断提高艺术和道德修养,把从事音乐艺术工作当作自己崇高的社会责任。舒曼这种道德责任感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在他1834年创办的《新音乐报》中得到充分体现。《新音乐报》的办刊宗旨是:反对浮华庸俗、维护艺术尊严,开辟更好的大众音乐教育的时代,促使繁荣昌盛的新音乐时代早日到来。舒曼在《新音乐报》十年间,以论文、短评、格言、对话录、文摘等方式发表了大量的文稿,鲜明地表明了批评的标准和目的。舒曼极其重视艺术批评对音乐健康发展的影响,他曾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平庸的评论更能助长艺术里的平庸现象了。”[1](P278)

当前,在我国社会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最大。流行音乐如同一柄“双刃剑”那样,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功能同时存在。以词作家方文山和作曲兼歌手的周杰伦联袂推出的经典歌曲《折柳、红豆》(引自苏轼《江城子》)、《琵琶、东流水》(引自白居易《琵琶行》)、《菊花台》、《青花瓷》、《本草纲目》等曲目,以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广泛运用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元素、意象、意境、人物、典故等,配以现代旋律和营造婉约柔美,古韵十足的“中国风”歌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歌词中还化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具有穿越时空的古典背景,发挥了无尽的想象,营造了古典美的意境。他们的一系列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和传唱,无疑是现代流行音乐的突破性创新成果,使中国韵味淋漓尽致地得到呈现,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作为流行音乐的网络歌曲,虽然也出现过一些较清新的、大众化的“草根”歌曲,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歌曲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三俗”之风。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徐沛东同志曾严肃地指出:“一些网络歌曲淫言秽语、宣传色情,一些则痞话连篇,充斥着语言暴力。”①譬如较早流行的《飞向别人的床》、《小三》、《思密达》、《老公老公你要乖》、《你好陈水扁》、《女人洗澡不关门》、《吹喇叭》,还有一些歌曲以贴近百姓为名,将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的事情都写进歌词,如《我爱人民币》、《坐在马桶上抽烟喝茶》、《斗地主》,甚至还有更荒谬的,有一首歌直接叫《放屁》!这样一些恶俗的歌曲,在歌厅、饭店、发廊、广场一遍一遍地声嘶力竭,矫情做作地吼唱着,流行一时。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阎肃点名痛斥了恶俗网络歌曲《那一夜》。他说:“这样低俗、没文化的网络歌曲,就是在西方也很少见。这些低俗的歌曲简直是对音乐、对人心灵的一种亵渎和糟蹋。”②

这其中最受影响的要数青少年了。全国人大代表、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乐坛歌曲排行榜统计,爱情歌曲比重过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上榜的爱情歌曲中,大部分是无病呻吟的东西,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③《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5日07版发表了一篇题为《85.2%的人担心低俗情歌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文章,通过对“公众希望流行歌曲更关注什么”的民意调查显示,励志、亲情和友情名列前三。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新时代中国什么都在进步,唯有一些恶俗的“文化毒瘤”在拉后腿,中国的大众文化需要完成一个自我的超越。”④这种状况的出现,作为从事音乐工作者的人们不能不引起反思。

舒曼认为,音乐作品应确立进步性的价值标准,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他将“平庸、千篇一律”、“粗制滥造”以及“熟视无睹”当作音乐艺术的“三个死敌”。他说:“要知道音乐决不是供人娱乐,供人在茶余饭后遣愁解闷的东西。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1](P164)我们应该从舒曼那里借鉴智慧,学习他“反对浮华庸俗、维护艺术尊严”的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艺术和道德修养,把从事音乐艺术工作当作自己崇高的社会责任,抵制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三俗”之风,坚守音乐艺术工作者自己的良知。

二、舒曼要求“音乐创作应源于生活,承担崇高的社会责任”,是音乐创作的基本法则 舒曼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音乐创作必须与生活结合。他受“青年德意志”思潮中激进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于作曲家囿于自我创作的小天地的做法,对其柔糜的幻想和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进行了抨击。他郑重地提醒艺术家们,不要孤高自赏和脱离生活,音乐必须直接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营养。如果艺术家把自己与外界长时间地隔绝开,这样就会脱离生活,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他以贝多芬为范例说,“如果将贝多芬禁闭在一个偏僻的村镇上达十年之久,瞧他是否能在那里写出《d小调交响曲》。”[1](P255)他还就深入生活的方式提出,作曲家深入生活要注意吸收具有人性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认为搜集生活素材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有“普遍意义”,二是要有“真正人性的东西”,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情感。他提倡要向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舒伯特学习。只有像这些伟大艺术家那样,站在生活的最前列,积极地参与新事物,为争取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而进行的斗争,这样才算执行了他自己的使命。

舒曼将作曲家遵守这些原则,看成是艺术创作的道德问题,由此,他提出了艺术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即“道德的法则也就是艺术的法则”。[1](P223)舒 曼 还 要 求 音 乐 艺 术 家 应 重 视 开 采“旋律宝库”,要留神细听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

当前,我国有的音乐创作者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在创作和表演中出现了矫揉造作、低级恶俗的现象,这是对主流文化的极大挑战和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严重侵蚀。网络歌曲多是歌手个人情绪的宣泄,在歌词的创作上多数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为了哗众取宠,异想天开地把“老鼠爱大米”、“狼爱上羊”与人类“我爱你”的圣洁爱情扭缠在一起。有如前面提到的恶俗网络歌曲《飞向别人的床》:“我的欲望你能懂,我的身体给你碰,只有你能让我如此冲动……”还有《老公老公你要乖》:“老公呀老公你要乖,出差不要去找小三,现在的女孩都很拽,你知道我对你是真爱”等等,这样的歌曲曾一度在全民、包括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唱,其流毒不言而喻。

舒曼在评价门德尔松的《E大调奏鸣曲》作品第6号时这样写道:“只有诗意的和具有崇高精神的东西,才能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将来的道路。”[1](P91)他认为只 有 当 创 作 的 音 乐 是 从 内 心 产生的,并且能对别人发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时才是高尚的音乐。他为《新音乐报》立了一项规矩,要求编辑部把评论的关注点盯住当前音乐创作的新动向,凡是在新发行的音乐刊物上刊登的新作品,经过严格筛选才有资格进入本报评论的范围。舒曼努力提高评论对象的分量和民众的音乐品位。为此,他非常关注Hofmeister月刊的音乐排行榜上刊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作品,及时组织力量或亲自提笔进行评论,同时让这些文稿在《新音乐报》的重要醒目位置上登载。舒曼通过这种高质量、快节奏的乐评,既对当时音乐创作中的艺术倾向给予了及时的引导,又能促进音乐爱好者欣赏水平的提高。他的这些思想,对改变当时陈腐的社会音乐空气,促进健康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舒曼关于创作必须与生活结合,要继承优秀传统,提倡创新等创作的法则,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从事音乐创作的基石,对音乐家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舒曼重视对民众审美趣味培养的“治本”方略,是当前抵制“三俗”之风的有效举措 舒曼为了净化社会音乐环境,提升大众音乐生活质量,提出了“治本”的方略,即通过对公众的高质量的艺术教育来改变音乐生活质量。他经常在杂志上推荐优秀而略简易的乐曲供普通家庭学习。他还为学习音乐的少年儿童创作了一系列钢琴作品。他这种对培养德奥音乐传统的热爱从儿童抓起的作法,真可谓用心良苦。另外,舒曼还鼓励热爱音乐的业余爱好者,让他们大胆发表意见,不要太畏惧专业人士。因为他相信专业的音乐艺术和业余的音乐活动是相互作用的。

舒曼特别重视发挥《新音乐报》对音乐生活的积极导向作用。作为主编,舒曼了解新闻媒介对音乐生活的影响,同时他又积极发挥这一影响,对于当时德国音乐评论中反艺术倾向的粗暴、简单化的批评风气表示厌恶和反对。舒曼以《新音乐报》为阵地展开对市侩庸俗旧习的斗争。他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现实生活的弊端,痛心疾首地鞭挞时髦和庸俗,虚伪的激情和故弄玄虚,他反对炫耀技巧、自我陶醉,反对把音乐的社会功能贬低为听觉的享受,他驱逐无病呻吟的评论,并破除民众对外国偶像的一味崇拜。总之,他维护一切进步的,面向未来的新事物。他指出,面对这些社会文化腐败现象而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是每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失职,因为他认为“凡是不敢对任何事情中的坏现象进行攻击的人,必然只能半心半意地捍卫好现象。”[2](P41)

我们应该学习舒曼对民众审美趣味培养的“治本”的理念,借鉴他为提高民众审美趣味的许多有效做法。提倡在音乐会、晚会和文娱节目中多演唱、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经常在杂志上推荐优秀而略简易的乐曲和歌曲供音乐学习者练习。精心挑选中国音乐大师的作品进行改编并编入儿童音乐教材。通过对群众持久的、一系列的、高质量的社会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从儿童音乐教育抓起的做法,对群众起到审美趣味的引导作用,从而逐步改变社会音乐生活质量。

我们不能让“三俗”之风在高校滋长。因为“谁都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或将无所归依。”⑤我们应学习舒曼,做培养大众审美趣味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加强社会网络管理,重视学校教育引导,发挥中小学第二课堂作用。同时,在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举办各种讲座、社团活动,举行一定质量的音乐比赛,积极传播传统、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高等学校等可大力举办和协办具有一定质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如2014年5月20日在黄冈师范学院举办的武汉交响乐团音乐会,又如红歌合唱比赛、民歌大赛、器乐比赛、大众普及性的音乐讲座与交流等活动,让大学成为提高和培养高质量国民素质的最佳阵地。

四、舒曼《音乐家生活守则》,是当代音乐工作者道德修养的教材 舒曼发表于1850年5月30日的《音乐家生活守则》,除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道德的法则即艺术的法则”,还公开发出呼吁:“从事艺术决不是为了发财致富,但求做一个不断进步的艺术家,其余自可不求而得。”[1](P223-224)在西方音乐史上,公开表白“从事艺术决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者能有几人?鲜明地把“道德法则”作为“艺术法则”并忠实地实践着,又有几个文艺社团和个人?舒曼的《音乐家生活守则》在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具有革命性的音乐评论,将音乐家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提高到了重要高度。他提出的“法则”和“守则”,至今对艺术家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艺术修养仍然有着普适价值。

总之,社会音乐生活低俗之风、媚俗之演、庸俗之习严重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消减着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特别是严重诱导和毒害青少年。学习和借鉴舒曼音乐审美观,对于纠正我国当前社会音乐生活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贯彻党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打击“三俗”之风是治标,引导高雅音乐让她占领社会音乐生活的主流地位是治本。在坚决抵制社会音乐生活“三俗”的斗争中,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唱响主旋律,多创办《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样的优秀大众音乐栏目。不断提升栏目、歌曲和歌词的质量,产生更多像《卷珠帘》这样具有格调高雅、意境悠长特色的中国风、中国音乐元素的作品。只有创作并推广引人向善、向上、向前的精品力作,以优秀文化、优秀的作品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才能坚决抵制社会音乐生活“三俗”之风。

注释:

①②2007年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北京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引语系说话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③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2npc/GB/239294/17352012.html

④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813/00043417398.shtml

⑤人 民 网 教 育 频 道http://edu.people.com.cn/GB/14740935.html

[1][德]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德]古·扬森编,陈登颐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

[2]吴佩华(译).舒曼与现代生活[J].音乐译文.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