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4-06-19

杜 雯

(黄冈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着教育管理模式僵化、形式单一、内容滞后、教育管理途径单一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90后学子成为了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而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90后大学生在性格特点、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差异,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

(一)教育管理模式僵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以死板的规章制度为核心的模式。[1]这种重规章制度轻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模式,无形之中将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广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上下级关系。90后大学生通常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的性格特点,自我认可意识强烈,大多人不愿意受到条条框框式的规章制度约束。在此情况下,采用原有的制度化模式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容易激化原有制度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不仅不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反而会激起其逆反心理,阻碍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采用说教的方式,通过开展讲座或思想政治课告知大学生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等,说教的内容枯燥、缺乏新意,难以激起大学生的兴趣。这种灌输式的教育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致使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相关教育理念,导致众多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进而教育效率低下,教育收效甚微。

(二)教育管理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多局限于会议讲座或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沟通仅限于会场或课堂。这类沟通方式在心理上加大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感,使学生不能和教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阻碍了师生之间沟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90后大学生大多喜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而由于时代性差异,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很少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没有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师生沟通交流不畅,造成师生之间的误解,不利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参与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包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就业等各方面的指导。由于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没有明确进行分工,而一位教师往往无法同时具备所有方面的教育指导能力,导致在某些方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育管理主体缺位 目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高校教师主导管理工作,少量学生参与并配合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当学校出台相关方针政策时,可能会出现与大学生的利益相冲突的情况。由于学校并未让家长和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家长和大学生在部分问题上交流不够,以至于相互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导致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增加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误解与不信任因素,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新举措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注重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引入人文关怀。实践证明,传统的纯粹采取规章制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放下身架与学生平等对话,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意愿,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使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进而保证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明确专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职能。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一线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通常一位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者几个特定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然而并非所有辅导员对各方面的学生工作都得心应手,从而导致工作效果不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将90 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分类,如思想政治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就业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和管理,为大学生入团、入党等方面工作进行指导;学习辅导员,为大学生提供学习、考级、考证、考研、科研、社团竞赛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生活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就业辅导员,主要负责帮助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划。这样一来,各类别辅导员都由该类别的专业人员担任,大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对大学生进行专项辅导与教育,确保大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接受到专业性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另一方面,要努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让广大大学生家长和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首先成立大学生联合会、社团联合会、年级学生会、班委会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对大学生日常事务进行民主化管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集体决策的认知程度,增强大学生对各类决策的认同感。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政策,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学方案地制定,对大学生教育管理起到监督、参谋的作用,也能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实践表明,让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理解,家长的监督能够加强高校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2]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管理形式 90 后大学生的个性较强,且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较大。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管理形式过于单调、枯燥,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兴趣,不仅教育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管理形式十分重要。要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形式,拓宽教育面,扩大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的同时受到教育。例如:组织各种大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各类学科、文体、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竞赛或活动中,不仅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且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多其与社会和他人接触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素质。[3]与此同时,在参加竞赛或活动过程中,其亲身参与、分工协作,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技能得到锻炼。学校通过这种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易于让其接受,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效果。

当前,网络平台已成为90后大学生进行交流的主流途径,教师同样需要利用诸如邮件、飞信、QQ、MSN、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丰富教育管理的途径。利用网络平台不仅能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张红梅.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2]王玲玲.家长委员会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及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3]赵树江.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