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时间:2024-06-19

张会来, 任佳伟

1.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哈尔滨理工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年来,“思想政治引领”一词多次出现在党中央文件和***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课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和《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都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格局,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指的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高校学生,通过组织动员、政策导向、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等手段,开展对多元社会思潮的辨析、批判和价值澄清,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增进共识、凝聚人心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家国情怀和人民立场,筑牢青春奋斗的思想之基,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青春密码。不同时期的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扎实锤炼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正如***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2]。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3]。新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更加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2]。因此,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从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榜样教育、抢占新阵地等方面,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汇聚中国青年在新时代接力奋斗的青春伟力。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以***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用党的科学理论引导和武装高校学生。一是坚持党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筑牢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中的堡垒作用。二是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3]。因此,要加强思政课内容生产与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用“理论的力量、历史的思考、实践的成就”来打动学生,讲好、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引导高校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2],真正做到“启智润心”。三是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元素”,遴选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做到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上的同向同行。四是要发挥干部教师队伍联系服务青年新格局。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加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坚持教育与育人相统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做到“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3],当好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五是要深植校园文化的红色基因,进行内容鲜活、创意独特的校园文化作品创造,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展现青春脉搏,培育高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和人民立场。六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依托学生组织的纽带作用,组建理论学习、热点问题研讨、青年宣讲、经典著作诵读等活动,激发高校学生自我学习的效能,形成理论学习“由点到面”的辐射效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真正入心入脑入行。

唱响主旋律,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弘扬主旋律与对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的批判,两者缺一不可。一是要持续强化对高校学生的正面引导,精准捕捉青年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和思想困惑,及时回应青年学生的关切,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二是高校要整合学科优势,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3],做好相关的理论阐释和应用研究,为高校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供理论指导。三是开展对各类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理论批判和价值澄清。***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是一个循序渐进、次第提升的接续过程。在不同阶段,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程度、社会现象的价值感知、社会思潮的思辨能力等各有不同。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要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群体特质和成长阶段特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开展理论批判,主动出击,揭示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背后的政治动机、意识形态逻辑、理论荒谬、事实虚无等,理直气壮地批判,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思想认同,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施效能。

汇聚榜样力量,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高校学生自我价值定义的身份感开始形成,正是思想政治引领的关键期,榜样引领所起的作用尤为凸显。正如***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青年学生寄语,“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3]。一是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通过主题班会研讨、观看专题记录片、榜样故事宣讲等活动,发挥革命英雄、时代楷模、社会模范和身边典型中“向上向善”青年的朋辈引领作用。二是采用短视频线性叙事提升榜样引领的感召力。改变传统的“文字+图片”的单一叙事模式,以通俗化、年轻化的方式,生动的故事性叙事,发挥以情动人的情感传播效应和教育效果,更加契合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规律性。三是发挥学生党员和“青马工程”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党员和“青马工程”学员是经过推优程序产生和培养的先锋模范,是高校学生身边直观的榜样引领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抢占新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引领作用。近日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核心用户和活跃群体。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介的交替影响,网络虚拟社区越来越成为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主战场”。正如***总书记所说,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近年来,社情民意、突发事件等都通过网络向高校辐射影响,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关键,一方面增加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坚持转换思维,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的育人引领功能,在巩固现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同时,增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技术赋能,依托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智媒驱动等技术手段,唱响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的红色主旋律,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二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能够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舆情事件等主动发声、同频沟通、回应关切,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引领新阵地。三是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效能化建设,推动网络平台思想政治引领在观点呈现、兴趣导航、内容传播、情感共鸣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智媒驱动、学生全覆盖、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模式,形成主客体之间的全时双向互动沟通、思想政治引领的多主体协同共建,破解思想政治引领中吸引力、实践性不足和片面化的问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格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