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辩证考量

时间:2024-06-19

英 明

沈阳工业大学 “四个自信”研究暨课程思政指导中心,辽宁 沈阳 110870)

自党的十八大对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安排和具体部署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新时代,“共同富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宽广外延,越来越成为理论学术界和现实生活中家喻户晓的热词。值得深思的是,究竟“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热议,众说纷云、见仁见智,其中有一种观点把“共同富裕”与“四马分肥”“劫富济贫”“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等同起来,非理性地简单化地误解了、曲解了共同富裕,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解和担忧。我们到底应该从什么视角深入思考共同富裕呢?正如“恩格斯认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它看不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工作中没有不犯错误的,没有不导致失败的。”[2]为此,我们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智慧滋养下,在辩证思维方法层面理性思考共同富裕才可避免走向形而上的精英主义和极端的民粹主义的陷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理解和深刻把握共同富裕,并使之成为一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为,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4]本文试图运用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认识、分析、把握、推动共同富裕,从而提升对共同富裕所处复杂局势的认识,提高推动共同富裕的本领,增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能力。

一、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史看,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正如***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5]这是我们党对共同富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判断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政治自觉、价值自觉,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共同富裕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牢牢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

1.共同富裕正处于“两个大局”的同步叠加期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共同富裕正处于“两个大局”的同步叠加期。“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6]从国内形势上看,共同富裕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临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行全过程民主、统筹发展与安全、保证社会和谐安定的新形势。从国际形势上看,共同富裕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呈现出抬头和盛行趋势,共同富裕面临新的考验,严重威胁和阻止共同富裕进程。共同富裕正处于“两个大局”同步叠加期,面临着国内国际可知的、不可知的,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想预测、又难以预测的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风险挑战。

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在“两个大局”同步叠加期中的“危”和“机”,为全面、完整、系统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科学方法。“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7]辩证思维启发我们,整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察、分析就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正如毛泽东生动形象地把辩证思维方法比喻成“先看到桅杆”的“望远镜”和洞察一切的“显微镜”。我们既要借助“望远镜”登高望远,认识和判断共同富裕的所处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规律;也要借助“显微镜”见微知著,观察和洞悉共同富裕所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机遇挑战,从而在“两个大局”同步叠加期认识共同富裕所处的历史方位。如果我们用辩证思维的观点和方法透视就会发现,共同富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新机相互叠加的历史阶段。

共同富裕要在“两个大局”同步叠加期抢抓机遇。我们要紧紧扣住“时”和“势”,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互相成就的双循环格局,充分调动和运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善于化“危”为“机”,“两个大局”中危与机是并存的,是相互联系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战胜了危、危就转化为机,失去了机、机就转化为危。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善于利用变局,在变局中抓住促进共同富裕的机遇,把外部压力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集中力量把内部事情办好,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2.共同富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全面小康社会已建成,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是共同富裕正处于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唯物辩证思维启示我们,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必然包含着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8]这启示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同理,任何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也是一个过程,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阶段)在形式上表现为时间上的接续性和空间上的延展性,在内容上表现为目标的转换、任务的安排、战略的调整、功能的调节、关系上的更新。

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前提。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政治不断健全,实现全过程民主;科技创新突飞猛进,文化多样繁荣发展;社会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绿水青山舒适宜居。另一方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然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和迫切需要。到2035年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们必须清楚辨识共同富裕所处的这个历史阶段正是“小康社会”向“共同富裕”接续转换的历史交汇期,既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又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协调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继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从而使共同富裕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共同富裕正处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发展时期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它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列宁指出:“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9]这启示我们,矛盾的同一性属性表明对立面是存在同一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互为存在前提;矛盾的斗争性属性表明对立面以相互独立形式存在,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并互为斗争样态。正是矛盾的这两种属性的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矛盾的对立面表现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迫切要求。尽管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接续迈进“共同富裕”新征程,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一方面,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是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如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那么共同富裕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政治口号”和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自己否定自己的同时,不断地使自己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转化,从而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共同富裕正处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相互对立中,在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在弄清楚共同富裕所处的历史方位后,就要结合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遵照我们党制定的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科学辩证地遵循和把握好基本原则,进而促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在统筹效率和公平中推动共同富裕

如果我们用唯物辩证主义透视公平和效率就会发现,公平和效率都不是静止的,都是处于运动的。假如我们以孤立静止的眼光看待,公平和效率是绝对排斥的;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平和效率具有同一目标。不是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更不是只要公平、不要效率。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富裕”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平的效率将走向“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公平是对效率的资源配置,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共同”的根本标准和重要保证。

共同富裕,一方面,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战略支撑的重要作用;要大力鼓励和真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成才,特别是要引领和调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从业的科学技术型、专家工匠型、高级管理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保证公平正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在分配领域的政治自觉和价值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概要的说,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高社会效益,保证社会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2.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统筹现实和可能中促进共同富裕

如果从辩证思维视角理解,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就表现为现实与可能的对立统一。现实着眼于客观事物的现实存在,而可能着眼于未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伴随自身运动可以相互转化。我们不能一味地脱离实际追求需要,而是要考虑现实情况是否可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阶段共同富裕所处历史方位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的原则。尽力而为,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人类谋幸福、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心使命;铸就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一以贯之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意志品格。量力而行,考验的是中国共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工作作风,铸就的是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行。

促进共同富裕,要善于运用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辩证思维方式,把需要和可能辩证的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尽力而为,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着力点,既要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蛋糕”不断做大做优;又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调整体制机制,保证公平正义,还要把“做大的蛋糕”合理分配,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清醒认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分估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判断我国财政可持续支撑能力,考虑当前经济实力和财政收支是否可能实现预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不能“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10]。政府要调节好公共资源配置,重点解决好兜底性、普惠性、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即使将来经济实力雄厚,公共财政资源特别充分,仍然要大力倡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鼓励勤劳致富的理念,防止落入“养懒汉”“不劳而获”“福利主义”的致命陷阱。因此,必须在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中统筹需要和可能,把握好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则。

3.坚持循序渐进,在统筹当前和长远中实现共同富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当前与长远是辩证统一的,是一对相互运动的统一体。我们要以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观察事物,既要看到眼前现状,又能预测未来走势。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没有当前就没有长远,只有使当前优先得到基本保障后,才能发展长远;但也不能一味地牺牲长远利益而满足当前利益,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进而导致事物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不了最初设立的目标。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不是同时同步富裕,所以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把当前阶段的战略任务和长远规划统筹起来,才能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进。我们必须清醒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11]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循序和渐进的辩证统一思维,统筹好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和长远的任务和目标。

共同富裕,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安排逐步推进,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统筹起来,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大搞冒进。从时间维度考量,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导致前功尽弃、事与愿违;从过程维度考量,不能把推动共同富裕的“整个过程”中的“阶段过程”割裂开来,而是要把“阶段过程”当作一个“整体过程”看待;从目标维度考量,不能搞机械平均、单纯平均,否则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资本配置畸形。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向前发展的过程,既要一步一步走,尊重“循序”的基本规律;又要一个“阶段目标”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把握“渐进”的发展方向。把握好“循序”和“渐进”的辩证关系,把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起来规划,把当前任务和长远任务统筹起来实施,进而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4.坚持“先行先试”到“整体推进”,在统筹局部和全局中促进共同富裕

局部和全局在唯物辩证法中就表现为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整体在空间上指事物的全局、在时间上是指发展的全过程;部分在空间上表现为事物的局部,在时间上表现为各个阶段。整体居于支配地位,统领着部分;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被整体所统领。整体(全局)由部分(局部)构成,整体(全局)必然包含着部分(局部)的成分,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由于共同富裕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和有力举措。一方面,必须要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顶层设计优化,整体推进共同富裕,力争整体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最优,实现全局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最佳效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是一个总体概念,城市和农村是一个整体,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是一个整体,各行业是一个整体,各类人群是一个整体,物质和精神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局部,坚持局部击破,实现以局部功能推动全局前进发展的理想目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共同富裕这个“全局概念”和“局部概念”,要善于运用以点带面的辩证思维,采取“先行先试”和“全面展开”的推进方式,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压茬推进各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率先在共同富裕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造促进共同富裕的普遍性经验,从而把握共同富裕“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基于此,共同富裕必须统筹局部和全局,运用“先行先试”和“整体推进”的辩证思维方式,持续推动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企业行业发展的包容性,进而不断取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效。

三、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必须善于学习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彻底把“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问题,准确把握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直面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从而切实促使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1.正确把握守正和创新的统一,回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2]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不仅是历史的有力结论,而且是人民的正确选择。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即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直面“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而在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要坚持“守正”,坚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正”、科学社会主义之“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正”。马克思主义是“根”,“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3]科学社会主义是“本”,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特征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4]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源”,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深厚根源。所以,“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创新”,创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理论之“新”、制度之“新”、文化之“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因土壤。“实现共同富裕,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15]特别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概括的说,新时代共同富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性质、时代特征、时代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进而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积极主动回应“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2.正确把握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回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共性,也要符合“中国特色”的个性。共性和个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表现为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别。共性和个性构筑了辩证思维的基本问题场域,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是正确认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的钥锁。按照唯物辩证思维,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要善于把握客观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6]已然成为一项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7]“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18]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9]“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20]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现代化。从共性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然遵循着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从落后的农业化转变为工业化、再到先进工业强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先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快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从调整经济领域分配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协调发展,先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再逐步治理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结构失衡问题。从个性而言,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根源于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协调的共同富裕,是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谐共生理念的共同富裕,是在和平与发展道路中不断推进的共同富裕。说到底,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超越资本逻辑的人民逻辑,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旨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21]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现代化”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的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中实现的,同时又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理念。共同富裕打破了“西方化等于现代化、现代化等于资本”的思维定式, 改变了单一物质层面富裕的“美丽神话”,超越了坚持资本至上的逻辑,确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总的来说,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共性和“中国式”个性的辩证统一,积极主动回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

3.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回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既是相一致的,也是相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的自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22]党的百年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一以贯之是相统一的。就党性而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根本在于其完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任何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就人民性而言,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饱含人民情怀,成果人民共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换句话说,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二者高度统一。

共同富裕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23]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共同富裕作为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形态,仍然面临着“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仍然面临着长期性、复杂性、多元性、动态性难题。只有把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才能使人民群众在党的团结领导下创造更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共同富裕,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的更高更远更宽大的视角,自觉把党性和人民性辩证统一起来,自为地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必须加强党对推动共同富裕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长期执政的致胜密码。必须始终保持自身本领过硬,始终引领时代,在积极回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中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之,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热词”,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必须从“两个大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的历史方位去把握,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先行先试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上去把握,从回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的高度上去把握,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