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欧阳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必要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前,开展学情调研,通过大数据充分了解掌握大学新生的“德”况和需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立德”,有的放矢“树人”。
为有效获取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状况,柳州市共4所高职院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于2019 年9 月18 日至19 日,在新生入校一周内军训期间,联合开展“柳州市高职院校2019 级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状况调查”。
调查采用4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联合研制的问卷。问卷包含新生基本情况和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状况两大方面的内容。新生基本情况有4 项,“所在学校、所在二级学院、性别、入校方式(单招、对口、高考)”;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状况,设计了8个方面的指标:其一,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程度,了解新生心目中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其二,人生观,主要了解新生的人生目的以及在人生目的支配下的处事习惯,担任学生干部的主要目的;其三,价值观,主要了解新生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践行情况,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把什么作为最关键的因素;其四,政治观,了解新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及运用情况;其五,道德观,了解新生自身道德意愿与行为;其六,恋爱观,主要了解新生是否谈过恋爱、择偶的主要标准;其七,法治观,了解新生法治思维状况及习惯;其八,新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及需求,主要了解新生希望本学期思政课或者任课老师为自己解决的困惑和难题。
调查组根据样本量计算保守公式和样本平均期望值,确定本调查所需样本总量,使用“问卷星”平台,用分层随机方式开展抽样调查,在4校的所有二级学院,随机抽取2640 名新生参与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56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0%。问卷数据由问卷星系统自动提供。
在有效参与调查的2561 名新生中,男生占70.6%、女生占29.4%;单招入学占29.3%、对口入学占35.4%、高考入学占35.3%。
调查表明,柳州高职院校2019 级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素质总体健康积极,呈现向好向上发展态势。新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素质较为重视,能选择较为高尚的人生目的,三分之一的新生对担任学生干部持正确动机,大部分新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分之一的新生能把“品德”视为实现人生价值首要关键的因素,新生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大部分新生在助人为乐、行为自律方面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半数学生把“人品”视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少部分新生有一定的法治观念。
同时,不容乐观的是,新生群体存在一定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思想理论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大部分新生在入校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未能普遍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法治思维。
所有参与调查的新生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自己的希望,迫切希望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有效指引。
(1)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程度
多数新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比较重视。数据显示,78.9%的新生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10.6%的新生选择“专业技能”,8.2%的新生选择“心理健康”,2.4%的新生选择“无法确定”。
(2)人生观
多数新生选择较为高尚的人生目的,仅有少数学生对担任学生干部抱有正确动机。数据显示,在回答“你主要为了什么而活着”问题时,70.6%的新生选择“为他人(包括父母朋友亲人等)、为国家,也为自己”,11.7%的新生选择“为他人(包括父母朋友亲人等),也为自己”,4.4%的新生选择“为他人(包括父母朋友亲人等),为国家”;在回答“分析和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习惯首先考虑?”问题时,20.6%的新生选择“别人”;在回答“在大学如果你想担任学生干部,最主要的目的是?”问题时,仅有10.3%的新生选择“为班级为同学服务”。
调查发现,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对新生产生消极影响。例如,13.3%的新生主要“为自己”而活,13.2%的新生“在分析和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习惯首先考虑自己,89.7%的新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倾向于为自己的主要目的“为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能力、为展现自己的才干、为今后应聘工作增加砝码”。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关注。
调查还发现,多数新生选择人生目的应该是“为他人为自己兼而有之”,但无法确定“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和“为自己”在人生中哪一个应该更多。数据显示,在回答“分析和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习惯首先考虑?”问题时,66.2%的新生无法明确选择“别人”或是“自己”,而是选择“‘别人’和‘自己’都有”。绝大部分新生人生观尚未形成,可塑性较大。
(3)价值观
调查表明,大部分新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在“友善”方面做得较好,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最关键的因素,少部分新生选择“品德”。数据显示,77.7%的新生“入校之前与宿舍同学(或同班同学)的关系最接近”“互帮互助比较融洽、偶尔产生矛盾冲突但比较和谐”,21.8%的新生选择“既无大的矛盾冲突也无融洽和谐,平淡如水”。对于“要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认为其中哪一个因素最关键”的回答,36.7%的新生选择“品德”。
调查发现,极少数新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差强人意,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最关键的因素,绝大部分新生未能做出正确选择。数据表明,0.5 %的新生“入校之前与宿舍同学(或同班同学)的关系最接近”“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关系紧张”;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最关键的因素,63.3%新生选择“能力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改变新生“以技立人”观念,培养学生立德树人迫在眉睫。
(4)政治观
新生高度认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极少部分新生在入校前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为指导分析、处理问题。100%的新生明确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43.9%的新生回答“入校前你在思政课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它对你的作用是?”问题时,选择“为你分析、处理问题提供科学的立场方法”。
调查发现,大部分新生在入校前难以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指导人生。39.0%的新生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为自己解决生活、学习的问题直接提供具体方案和措施”、12.6%的新生选择“知道对自己有用,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用”、4.5%的新生选择“不知道对自己有什么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以致用的能力,需要指导。
(5)道德观
在助人为乐、行为自律方面,大部分新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少数尚未养成,需要教育和培养。数据显示,88.3%的新生“经常帮助他人”,11.7%的新生“极少或从不帮助以及偶尔一两次帮助他人”,“在教室里,当看到你坐的座位抽屉里有塑料袋、饮料包装袋等垃圾时,你会?”83.4%的新生选择“拿走扔进垃圾桶”,共16.6%的新生选择“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或不是我丢的不理它或自己的垃圾也扔进去”。
(6)恋爱观
在入校前谈过恋爱和未谈过恋爱的新生基本相当,在新生择偶最主要的标准中,半数选择“人品”,半数做出比较感性的选择,需要教育引导。数据显示,入校前谈过恋爱和未谈过恋爱的新生都是42.7%,“不清楚自己的情况算不算恋爱”的新生占11.8%,“单相思而已,没跟对方恋爱”的新生占2.9%。“在影响选择男女朋友的因素中,你认为对方的哪一个因素最重要”,52.9%的新生倾向选择“人品”,38.2%的新生选择“性格或爱好或能力”,5.9%的新生选择“颜值或身高或经济条件”,2.9%的新生选择“工作或家庭背景”。
(7)法治观
少部分新生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大部分新生法治观念不强。在回答“当你在微信、QQ 等发言或者留言,准备点击发送出去之前,以下哪一种想法占主导”问题时,16.1%的新生选择“这段文字合法吗?”,21.8%的新生选择“这段文字符合事实吗?”、46.2%的新生选择“无需过多考虑”、15.9%的新生选择“写完了赶紧发出去痛快”。
(8)新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及需求
新生迫切希望本学期思政课或者任课老师为自己解决的困惑和难题,依次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适应大学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业和心理健康问题。
分析发现,新生思想道德状况具有明显的前后矛盾、思想和行为不一致特点,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人生的能力不足;需要在适应大学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方面得到有效指导。
大部分新生重视思想政治素质,但未能把“品德和人品”置于首位。绝大部分新生明确“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最关键的因素时,只有47.7%选择“品德”,大部分选择“能力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择偶时选择把“人品”放在首位的只占半数,半数把“性格、爱好、能力、颜值、身高、工作、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置于首位。
大部分新生选择崇高的人生目的但行动上达不到要求。绝大部分新生明确选择“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但是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绝大部分选择“为自己”,在为人处事中明确习惯首先考虑“自己”和不清楚应该考虑“别人还是自己”的达80.3%,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良影响在新生中客观存在。
新生明确提出,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明确前进的方向,应对人生道路的挫折,正确分析处理各种问题。习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1]可见,新生的强烈需求与树立正确三观的极端重要性高度吻合。
从小学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思想政治课,但是大部分新生不知道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自己分析和处理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学以致用,使自己今后在学业、事业、家庭中能够终身受益。
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新生普遍感到迷茫,看不清方向,希望老师引导自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专升本和转专业规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面对就业压力、解除心理困惑、挖掘自身潜力,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2]依据本次调研基本情况和分析发现的具体问题,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专科生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我们对本学期柳州市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提出如下对策与措施。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础”课要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不经调研,对新生一无所知,直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制定并实施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全体任课教师凭经验一厢情愿开展教学的片面做法。
“基础”课实施教学前应以本次调研素材和分析研究为基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新生思想道德法治状况,将学生的成长困惑充分融入教学内容,专门组织研讨思想、道德、法律三大模块中理论讲授的重点、难点,着重应解决的问题,对应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别、数量、要达到的目的,有的放矢的制定突出新生主体性的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其中还应增加目前使用的2018 年版“基础”课教材中未涉及的“适应大学生活”的内容,针对联系新生实际制定课程授课进度计划,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和亲和力,打造具有动态的生成性课堂。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基础”课应适应新生重视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需求,加强而不是回避或者减少理论讲授,特别在“思想”模块涉及的人生观、理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以透彻的学理和彻底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5]“基础”课教学应排除过去盘旋在部分教师头脑中高职学生层次低水平低,抗拒接受理论教育的错误认知,也应该剔除过去对灌输式教学的片面否定,针对新生主动迫切需要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求,将这一问题所在的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其中的“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课程重点内容,做到既从理论上灌输,讲清楚正确的人生观包括: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又针对新生在问卷中出现的理论与行动脱节、前后矛盾等问题,为学生解答清楚“人生应该在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启发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实现人生价值;同时针对新生情况相应确定各章节重点,在理论讲授方面予以突出,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6]“基础”课应针对调研数据,发扬学生在思想道德法治方面表现好的方面,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例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大学生生活作为课程难点,并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确定各章节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一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强调德育既是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高职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是需要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使学生切身体会***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把“品德修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7]“基础”课应针对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需求,更新教学观念,秉承“爱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信之”的信仰教育理念,通过构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化人、以信立人”的“爱、知、行、信”协同育人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标。
具体来说,“基础”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增强课程亲和力,应设计符合各校学生特点贯彻“爱、知、行、信”理念的实践项目,例如“大学生涯规划”“读红书做视频享体会”、“柳铁(生态、柳职、城职)骄子学习报告”、“思政课与我的成长”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内生原动力,弘扬心中正能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还应该发挥部分学校校级领导、二级学院领导承担思政课常规教学任务的优势,录制精彩片段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发挥课程思政积极作用,与各校全国师德模范、全国及自治区优秀教师合作,结合课程内容录制短视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典型示范作用,有意识寻找历届优秀毕业生录制3-5分钟的视频,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相应的章节播放,引导学生学习榜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