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强迫症的病因与诊治探索——析某大学生强迫症咨询案例

时间:2024-06-19

刘 月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一、一般资料、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一般资料

张某,男,生于1994年8月,汉族,某大学大三学生。该生有重复阅读、反复摆放物品、反复洗手、强迫怀疑等症状。体型微胖,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与宿舍舍友几乎不交流,未参加任何社团,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家庭情况特殊,属于单亲家庭,在其15岁时,父亲因为一场车祸去世,母亲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该生身上,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因害怕与舍友交流,每天除了按时上课,都在图书馆固定的地方学习,很晚才回宿舍,近期生活方式无重大改变。

2.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自父亲去世之后,学习压力较大,从最初的重复阅读、到反复整理物品、再到反复锁门、反复洗手,随着重复的次数逐渐增多,强迫症症状逐渐加重,进而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别人眼中也是另类,因此害怕与他人交流。

(2)个人陈述:除了上课,我只想待在图书馆固定的角落,我总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母亲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感觉我没有后路,我现在几乎所有精力都在备考考研上,但是复习看书的时候,每一句话我都忍不住要阅读至少六遍以上,高中时候我的这种重复阅读症开始出现,随着学习压力增大,症状逐渐加重。

二、既往史、个人成长史、咨询师和他人观察以及病因分析

1.既往史

经核查,求助者并无重大的躯体疾病,也无精神病史,因强迫症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为此主动来寻求帮助,以前从未有过咨询经验。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靠母亲外地打工维生,是独生子。由于在其15岁时,父亲因意外事故去世,母亲将所有期望寄托于张某,自此求助者心理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开始出现了如“我必须把这段话读六遍我才能记住”、“我如果学习失败了,我也没有后路”等强迫观念,进而也就在生活中出现了反复摆放物品、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咨询者在高二以前的强迫行为与观念较轻,但是到高三,直至进入大学阶段,症状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已经对生活与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情绪低沉,害怕与他人交流。

3.咨询师和他人观察

求助者面容憔悴,精神状态不佳,还笃定地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语言表达较为流畅。

4.病因分析

(1)外在原因

求助者特殊的家庭环境及其母亲对孩子过于殷切的期盼,使其背负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由此诱发求助者出现了强迫观念与行为,并且逐渐加重。

(2)内在原因

内在原因包括行为、认识和人格三个层面:一是求助者长期的心理压力,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缓解,并且求助者自己也没有付出较大努力去有意控制,长期积累导致症状出现频率逐渐加大。二是求助者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观念。三是人格特质问题,比如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苛刻等。

三、评估与鉴别诊断

(1)评估诊断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3》中强迫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强迫症是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却无法控制,病人意识到强迫症者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觉得别人都用异样阳光看自己,害怕与人交流。根据诊断标准,我初步评估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

(2)鉴别诊断:

与恐怖症相鉴别:恐怖症是对外界特定对象发生恐惧,并主动回避。该求助者虽然出现了害怕与他人交流,但不是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怖症。

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该咨询者尚未达到该程度,可排除焦虑症。

四、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逐渐缓解强迫观念与行为。

长远目标:求助者能够接纳自我,形成合理的认知,身心健康发展,不断走向自我实现。

2.咨询方法: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暴露疗法与反应预防

3.咨询师和求助者的责任与义务

咨询师:遵守职业道德,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求助者,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好咨询的各方面内容,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

求助者:向咨询师提供真实材料,积极地配合咨询师,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4.咨询时间与地点

结合求助者的课程安排情况与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其进行商议,最终约定的咨询时间为每周周一的16:00-17:00。咨询地点在心理咨询室。

五、咨询过程以及咨询效果评估

1.咨询过程

咨询分四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共同制定咨询方案(前两次)

(1)方法:采用共情、鼓励、自我暴露等技巧来建立与求助者良好的咨询关系。

(2)具体内容:总结求助者强迫症状发生的特定时间、频率与场合等,从中发现问题症结,以便制定好咨询方案。

(3)咨询片段:

咨询师:你的强迫行为你自感多余,但却无法摆脱,你为此苦恼不已,我非常能理解你目前的处境。

求助者:(低头、沉默)

咨询师:其实我以前也有与你类似的烦恼,该记的记不住,该忘的忘不了,该思索的问题还常常走神,不该考虑的问题却难以摆脱,还反复收拾衣柜、检查门锁等。其实这种反复是行为,苦恼是情绪,这属于心理学范畴,需要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你愿意配合我吗?

求助者:(抬头,注视咨询师)我愿意

咨询师:你能来求助,你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你积极配合与坚持,我相信你的病症消除只是时间的问题。

求助者:谢谢你,我一定好好坚持。

第二步:利用RET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观念(第3至5次)

RET法就是以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咨询片段:

咨询师:你情绪低沉的直接原因并非是强迫行为本身。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

咨询师:是你对发生在你自己身上这种情况的认识。每个人对发生在他自己身上或者周围事情的认识或者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和状态,只有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才能有效地把控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的会是这样吗?

咨询师:比如一个人不小心打翻了杯中的牛奶,让一半都撒掉了地上,旁观者甲会说:哎,真可惜,好好的一杯牛奶被浪费掉了那么多,满脸的惋惜;但是旁观者乙却说:噢。还好,还剩下半杯牛奶可以喝。你看,同样的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求助者: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咨询师:大学生群体中的强迫症现象屡见不鲜,但他们也不一定都活在煎熬之中,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求助者:难道是我和他们的认知不同?

咨询师:这正是我下一步要和你探讨的问题,冷静地想想,你怎么会觉得你在你舍友眼中是个“怪人”?

求助者:感觉

咨询师:其实这也许是你的主观臆断。

求助者:(沉默30秒)那他们为什么不主动和我说话呢?

咨询师:与人相处有个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不想成为舍友眼中的“怪人”,首先你就不能把自己划到舍友圈以外,你得积极地融入。要不试着主动与他们交流,看看效果如何,可以吗?

求助者:行,那我试试。

(用此方法解决求助者“我必须.”、“我没有后路”、以及过分地看重母亲对其的期望等不合理的认知)

第三步:利用暴露疗法与反应预防帮助求助者逐渐缓解强迫行为(第6-12次)

实地暴露结合反应预防,对求助者的强迫行为予以矫正。求助者暴露到引发强迫行为的情景,将出现执行强迫行为的冲动和相应的不适,如让他们执行这种行为,不适和冲动迅速减退,但这将强化强迫行为;如果要求他们控制强迫行为,在以后三个小时内,这种冲动和不适将逐步消退。

让学生按自己日常习惯,出现重复阅读的情况,按照反应预防的原理予以制止,并进行记录。按此方法也可以将求助者暴露在会引发其出现强迫行为的情境中,并进行适时地制止。同时给求助者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准备好专门的家庭作业日记表格发给病人,记录每天的暴露及反应预防的时间、任务及暴露过程的焦虑变化和应付方法。要求其按时完成。

第四步:效果巩固,结束咨询(第13至14次)

根据求助者强迫症状缓解的情况,做科学评估,并给求助者讲解自我暴露和反应预防的原理,教会其自我监控。

2.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目前状态明显改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同时也给求助者做了SCL-90和YBOCS测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得分已经明显降低,说明已经帮助求助者有效缓解了强迫症,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