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施幸福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苏 珏

(南宁市兴宁区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024)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的快速发展期,是成长的关键期。“问题学生”主要是指一些因为受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以及自身存在需要改进的因素,致使在学习、认识、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发生偏离常态的情况[1]。“问题学生”的转化成为班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幸福教育为转化“问题学生”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

希腊语中,幸福(eudaimonia)指神眷顾的美好生活,品格和命运是幸福感的来源;英文中,幸福(happiness)主要指现世的快乐,物质上的成功和安全是幸福的基础[2]。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奋斗的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导向。简而言之,幸福的实质就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满足感,是基于精神充实的价值再现。幸福教育则是以兴趣为主,发掘学生的潜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察觉幸福的感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幸福的人格[3]。在幸福教育的感召之下,学生能更好地成长,享受幸福人生。

二、幸福教育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教育能称之为“幸福教育”?如何才能判断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方式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幸福教育”行为?这需要深入分析幸福教育的几个基本特征。

(一)重要性

教育为个人和社会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幸福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标[4]。学生的幸福与个人发展密不可分,感悟幸福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迎接成长中的挑战,培养优秀品格,促进个体成长。幸福教育在肯定学生自身价值的同时,引领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转消极为积极,让学生认识幸福、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幸福教育对学生产生触及心灵的影响,徜徉在幸福教育中才能从本质上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喜悦。由此可见,转化“问题学生”不能缺少幸福教育的助力。幸福教育为“问题学生”搭建一条成长的康庄大道,培育幸福之人。

(二)整体性

教育具有系统性,需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学生的成长具有多面性,需要从不同维度去探寻成长的有效途径。单一的教育方式具有片面性,对学生的成长引导不到位。幸福教育能多角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不单重视学习,同时关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强调个体和整体的统一,让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需要从教育的目的、理念、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将幸福教育贯穿始终,并将其放在教育的主导地位。

(三)发展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幸福的界定不断变化。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持续发展的幸福观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建立目标,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幸福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美好愿景,根据学生需求,为学生构建正确的幸福目标。基于此,幸福教育便能紧跟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发现幸福、感悟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

三、幸福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初识幸福

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管理学生,就应当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具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切入点,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5]。“问题学生”因其情况特殊,且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更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剖析学生的问题根源,抓住实质,一一击破。打开“问题学生”心灵中紧闭的窗户,为他们植入幸福理念,让“问题学生”体验幸福成长的美好。

1.个案情况:小龙是班级里面公认的“问题学生”,初一开始,小龙的问题就逐步凸显出来,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常常无缘无故出言谩骂其他同学,班里的同学不愿与其交流。初一开学第一个月,因小龙无休止地“口无遮拦”,其同桌要求换座位,而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愿意与小龙同桌。小龙一度陷入低迷状态,课上肆无忌惮地违纪,作业更是一塌糊涂,且常因小事大发雷霆。

2.操作步骤:望闻问切,深入了解。通过家访了解到:小龙是一名留守儿童,三年前,他的父母进城务工,小龙就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对小龙缺乏教育。课余时间,小龙常在街上游荡,加之无节制地玩手机,从网络上接触了种种暴力行为,思想日渐散漫。

症结剖析。亲情的缺失让小龙变得冷漠,网络的冲击让小龙易暴躁。小龙情感的缺失导致他用极端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通过错误的方法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了扭曲的认知、行为的不端。

对症下药。首先,多与小龙沟通、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通过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等方式,寻找打开小龙心扉的契机,让其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接着,与小龙达成协议,并安排纪律委员与其同桌。平时在课堂上给予小龙更多的关照,为他创设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并时常带领全班鼓励他,肯定他细微的变化,让小龙在细微处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弥补他心灵的缺失。初一学期结束时,小龙“口无遮拦”的毛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也开始逐渐与班里面的同学交流。

针对情感缺失的学生,更多的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填补他内心精神的空缺,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幸福。在转化小龙这一类“问题学生”的时候,不应单纯地进行教育或惩戒,而应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增加他的存在感和成功感,让他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重塑其心灵,端正其行为。

(二)互助陪伴,发现幸福

“问题学生”的出现,不仅源于其自身的主观原因,还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要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吸纳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对“问题学生”形成大爱、真爱的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6]。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幸福感知力的源泉。施行幸福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绝不能忽视亲情的幸福感召,亲情的关爱能帮助学生提升幸福的感知力,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家校合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幸福感。针对“问题学生”,需建立幸福成长档案卡,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多渠道联系,如电话、QQ、微信等。家校合力帮助“问题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幸福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家”到“校”,由“内”到“外”的渐进助力下,帮助“问题学生”走向正轨,发现身边的幸福。

同时,不能忽略班集体的力量对转化“问题学生”的助力。应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友善的幸福班级,让“问题学生”在同学互助陪伴中发现幸福。“问题学生”常因缺乏关爱而出现偏激的行为,在集体中易产生不良的评价,这些负面因素常使他们疏远集体,演化出种种极端行为,产生恶性循环。幸福班级的建立,能让“问题学生”在充满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转化,更易融于集体。同龄人间的关爱易被察觉,更容易被接受,这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知力,为“问题学生”的成功蜕变奠定基础。

在前述案例中,小龙和纪律委员成为同桌。换座位前,教师特意找来纪律委员说明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换座位后,纪律委员常帮助小龙学习,还主动与小龙交流,并让小龙加入他们的戏剧小组,带领小龙参加班级的戏剧演出。此后,纪律委员与小龙结成“一对一”幸福帮扶小组,帮助小龙在遇到问题时走出困境。班里面的其他同学逐步接纳小龙,小龙不断感受到班集体带来的关爱和温暖。

实践证明,“问题学生”在多方互助陪伴下发现身边的幸福,家庭的关心温暖、班级的认可和接纳让“问题学生”得到心灵的治愈,安全感的重塑让他们的心灵充满归属感,内心的安定让他们行为得以转化。

(三)鼓励赏识,感悟幸福

每个学生心里都藏着“光”,同样,“问题学生”并不缺乏光彩,而是缺少发现“光”的眼睛。但教师常被“问题学生”浮在表面的不良行为所蒙蔽,而忽略了他们明亮的内心。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隐藏的“光”,用赏识的力量引导学生感悟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感悟幸福的力量,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

1.个案情况:华林身材瘦小,却是班里的“四大金刚”之一。他和很多科任老师都有过冲突。被批评教育时,他总无动于衷,心急上火的时候就把课本重重摔在地上,甚至玩“人间蒸发”。

2.操作步骤:一次自习课,班里无人管理课堂纪律。华林伺机在讲台上讲笑话,其他学生都认真听着,班里面除了华林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响。教师抓住此次契机,让林华管理此次自习课纪律。自习课剩下的时间变得格外安静。教师便推荐华林做副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班里面自习课的纪律。此后,班里自习课的纪律再也不用教师操心,而华林的纪律也因为这件事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问题学生”长期不被人关注,缺乏关爱和鼓励,内心总藏着自卑,他们常通过极端的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教师需要呼唤他们藏在内心的正面意识,为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自身的优点进行蜕变,抓住契机转化他们的负面情绪,增加“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幸福。

(四)严于自律,享受幸福

有一类学生常被教师“挂在嘴边”,即针对同一问题被多番教育、屡教不改,让人头疼不已。这类“问题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控意识比较弱,做事常常不考虑后果。在教育这类“问题学生”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帮助他们搭建自律成长的平台,端正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1.个案情况:初一开始,晓辉几乎没交过作业,课堂上总控制不住开小差。经过多次思想教育,晓辉虽态度端正,仍屡教不改。

2.操作步骤:约定。初二伊始,教师找来一个塑料瓶子和晓辉约定:他每交一次作业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一天没有违反纪律可以获得2颗五角星,每天可以把五角星放到瓶子里,等到攒够100颗五角星,可以获得一份礼物。

鼓励。晓辉交作业的次数开始有所增加,作者鼓励晓辉让他担任小组长,负责收他们小组的作业,并强调,小组长是本组的榜样,需按时完成作业,若没能及时交作业,允许过后补上。

追踪。设立“幸福自省卡”(表1),达成目标可兑换奖励。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晓辉几乎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且他所管理的小组作业交得最早,也最齐。

表1 幸福自省卡

所有的学生都有上进的意识,只是“问题学生”容易在成长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对困难容易放弃。晓辉的“光荣五角星”正是他自律的凭证,是对他进步的肯定和赞美。晓辉的自律能让他产生成就感、幸福感,让他在纠正不当行为的过程中变得更积极。

(五)奖惩有度,创造幸福

奖励是表扬学生的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它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奖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问题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为“问题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惩罚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提醒方式,让他们端正态度,把握成长的正确方向。

1.个案情况:婷婷是独生女,父母过度溺爱,养成了她肆意妄为的性格。她违反纪律时,只要老师一批评,就能当众哇哇大哭。婷婷认为自己的错误永远是别人造成的,自己永远是受害者。一次,婷婷随意在教室走廊丢垃圾,面对值日生的指责拒不认错,且一味将错误归结为值日生的失职,而自己却是受害者。

2.操作步骤:制造契机。婷婷值日当天,教师故意让一位学生在婷婷负责的值日区域丢纸屑。在婷婷以有人乱丢垃圾向老师告状之际,教师引导其换位思考,让她意识到自己先前行为的错误。面对婷婷这类“问题学生”必须要转换教育策略,让他们在制度的规范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是非意识。

通过这次变相惩罚,婷婷极端的是非意识得以转化。教师抓住机会,在班上表扬了婷婷,并把当月班级“进步之星”的称号授予了她。婷婷因此次“奖惩事件”转化了自身的价值观,能辨别是非曲直,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就是她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创造幸福的过程。

奖惩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在针对溺爱过度的“问题学生”时,可以合理利用奖惩帮助他们明辨对错,让他们有正确的判断意识,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奖惩的过程就是化消极意识为积极态度的过程。态度的转变就是“问题学生”创造幸福的过程。把握好奖惩的力度、角度和态度,以他们自身的荣辱感驱动意识和思维转变。

总而言之,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幸福教育,给每一位“问题学生”施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可以为转化“问题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认识幸福、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过程,“问题学生”在幸福教育的滋养下,端正思想、转化负面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应本着平等、和谐、关爱的原则,帮助“问题学生”自省、自律、自强,重拾自信力,走向成长的正轨。让我们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静待花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