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刚志, 姚 锋
(1.中南大学 法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2.湖南大学 期刊社, 湖南 长沙 410082)
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之基本构想
○周刚志1, 姚 锋2
(1.中南大学 法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2.湖南大学 期刊社, 湖南 长沙 410082)
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长江经济带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厚基础。为此,我们可以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基础,规划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与此同时,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发达交通网络,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丰富文化资源,组建强势文化产业集群;依托长江经济带的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区域经济多增长极。为此,我们需要制定《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并建立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联席会议与特定文化产业协会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
长江经济带; 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冀朝鼎先生曾言:“东晋和南朝时期,长江流域作为生产中心日益重要,自唐朝之后,就确定无疑地获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1](P109)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如果我们以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为依托,构建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或将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第一,长江经济带面临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据统计,中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在长江流域,但是当前长江在各类化工企业的污染下早已不堪重负,其接纳废水总量位居全国七大流域第一位,且绝大部分都是高污染的工业废水。有学者提出:“长江经济带经济高增长与能源消费量呈正相关,并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为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则要增强资本存量、劳动、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间的协调性。”[2](P123)可能是基于长江经济带的此种现状,《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增长是发达工业国家投资总体转向服务行业这一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3](P105)因为文化产业还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同志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不断提升是绿色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基础。”依托“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对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长江经济带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据学者统计,长江经济带沿线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3个,占全国总数的43%。长江上游以巴蜀文化、黔文化、滇文化为代表;长江中游则以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鄱文化为代表;长江下游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吴越文化、徽派文化、海派文化。[4]如前所述,长江流域在南北朝时期就成为“中国基本经济区”,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结构优势。
第三,长江经济带具有文化产业的深厚基础。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共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批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三批共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其中近半数位于长江经济带区域。[5]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各省市依托其区位优势与传统产业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譬如:长江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文化产业重要程度、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6](P5)而湖南省连续数年跻身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行榜上的前十强之列,其电广传媒、出版集团、中南传媒、拓维信息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并形成了“广电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电视湘军”等较为响亮的名片,等等。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厚基础,理应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发达交通网络,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对于长江经济带一直持有一个误解,此即将长江经济带简单视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而形成的经济区域。实际上,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早就指出:要“建成畅通的黄金水道、高效的铁路网络、便捷的公路网络、发达的航空网络、区域相连的油气管网、一体发展的城际交通网”。长江经济带是以传统长江流域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区域,它所依靠的现代化的“综合立法交通走廊”而非单一的长江航线。不过,鉴于信息技术在现代产业中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此种交通走廊能够依托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网络”及其出租车服务系统,同时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则长江经济带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望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旅游文化产业走廊”。
第二,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丰富文化资源,组建强势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只是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各类风险和逆向选择,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之间协作的集体效率,从而产生正向的外部经济性的聚集体规模经济,而且还能通过集群式的技术革新去大幅度压缩技术创新的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组织创新来培养市场经济中和大公司并驾齐驱的新的市场主体,进而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形成和地区和国家竞争优势。”[7](P24)产业和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文化产业恰恰是非常需要产业集群支撑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法交通走廊”的建设,为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契机。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丰富文化资源与“综合立法交通走廊”,打造强势文化产业集群,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产业走廊”有望因此形成。
第三,依托长江经济带的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区域经济多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最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最初只是关注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而非区域集聚性。因为任何企业都需要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依托,因而被逐步适用到区域经济学领域。有学者指出:“建设长江经济带决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像撒胡椒面一样均匀地分布于长江经济带,而必须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作为‘增长极’,并选择那些关联效应比较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这些‘极’来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的发展。”[8](P67)实际上,除了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构成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一大增长极之外,2015年《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已经正式提出“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此外,长江上游还将形成跨区域的成渝城市群,以及黔中和滇中量大区域性城市群。如此,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都将以文化旅游、广电出版、动漫影视等各具不同特色的文化产业为基础,形成多个经济增长极。
第一,制定《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凝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共识。美国学者英格尔哈特曾经断言:“西方民众的优先价值观正在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从把物质必需品和安全定为首要目标转变到更注重归属感、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9](P149)从消费的内容来看,人类社会生产技术的每一步跃进,都是围绕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也将随着人们某种消费需求的满足而变化。因此,从农牧业生产转向工业生产,乃是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从工业生产转向文化生产,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极大发展,则是各发达国家产业转型的普遍规律之一。有学者认为,现代休闲消费多为“文化消费”,它不仅服务于人们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水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10](P34)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寓教于乐”“寓文化发展于产业发展之中”的“文化发展”目标,消费者还可能在文化生产、消费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文化创意”,形成经济持续、稳定、绿色发展的态势。为此,笔者建议长江经济带参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或者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凝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共识。
第二,设置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战略。正如叶必丰教授等学者所言:“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市场自发来解决的。不过,市场的力量却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来自政府的制约,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遭遇行政区划上的阻碍。正因为如此,长三角区域的诸多政府在实践中创造出了目的在于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商对话和缔结协议的联席会议制度,此举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各级政府、环渤海区域政府和其他区域政府所效仿。”[11](P1)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文化旅游的品牌打造、市场管理,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文化产业增长极的形成,等等,不仅需要国务院及各部门的领导与协调,尤其需要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因此,建立长江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或者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就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我们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联席会议机制”,参加成员可以包括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也可以包括长江经济区各省人民政府、中心城市人民政府中主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导。我们可以通过此种联席会议制度,依据国务院或文化部等中央部委的领导和规划,依托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制定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形成高效运行的战略实施机制。
第三,通过长江经济带特定文化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交易机制。依据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严格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前者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而后者则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因此,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固然具有监管、政策引导及支持、扶助等职能,但是产业发展本身终究还需要由文化企业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设立“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协会”等特定文化产业行业组织,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交易机制的形成及健全。尤其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为长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据介绍,文化服务这一方面是上海自贸区的六大重点服务内容之一,同时,文化服务在演出经纪方面,“取消外资演艺经纪公司的持股比例的限制,允许开设由外商独自注资的演出经纪机构,为整个上海市区提供服务”;至于文化娱乐场所,则“容许设立外商独自注资的文化娱乐场所,在上海的试验区内提供服务”;等等。[12](P361)尽管上海自贸区对于外资在文化服务业的开放仅局限于试验区范围之内,但是此种开放不仅为人们体验域外文化服务提供了机会,而且为中国文化企业了解、学习域外文化服务的经验提供了宝贵机会。以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纽带,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生产能力,长江经济带就有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文化企业,为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江经济带是以传统长江流域这一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区”为基础,而形成的重要经济区域。但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对于湖南省的重要意义,绝不是仅仅局限于长江“黄金水道”所形成的运输能力与贸易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推动《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制定,同时建立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联席会议与特定文化产业协会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湖南省拥有的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就可以凭借发达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构建并融入“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从而顺利实现产业转型、文化发展等战略目标。
[1]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M].岳玉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2]任毅,丁黄艳.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与产业转型策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英]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范建华.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N].中国文化报,2015-05-15.
[5]鲁元珍.“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N].光明日报,2016-04-07.
[6]王婧.重塑文化产业空间关系:长江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耿蕊.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曾刚等.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基础与谋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9][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M].严挺,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潘海颖.休闲消费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1]叶必丰,何渊,李煜兴,徐健,等.行政协议: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2]肖林.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A Basic Framework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orridor in Yangtze Economic Zone
ZHOU Gangzhi1, YAO Feng2
(1. Law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Periodical Press of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Presently,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is facing the urgent task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there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ffic corridor there, it is possible to design a cultural industry corridor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At the same time, relying on the developed traffic network there,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competitive cultural tourism brands; relying on th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there, it is possible to build a powerful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relying o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multipl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oles.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overall plann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corridor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and establish mechanism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such as government joint meeting and a specific 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cultural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2016-12-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文化法制体系研究”(15ZD03)
周刚志(197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姚 锋(1980—),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大学期刊社编辑,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F207
A
1672—1012(2017)01—00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