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时间:2024-06-19

张 朋, 朱 勇, 吴言宁

(阜阳师范大学 物电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自高等教育朝着内涵式方向发展后,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主阵地,在立德树人道路上发挥着中坚力量,其中承载着育人功能资源配置的图书馆,也在育人进程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集文献资料收藏、学习管理服务、文化发展记载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性建筑,既有着物质文化的建设特点,也有着人才的培育职能。基于当下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运作中暴露出的物质文化育人功能弱化问题,本文立足于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对现状展开切实分析,并提供对应的优化方案,以期达成强化校园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最终目的。

一、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概念

图书馆物质文化包含所有具体存在的文化景观,如环境、设施、资料等,以及以抽象形式存在的精神载体,如制度、理念等。总的来说,图书馆物质文化内核更多在于其结构、特性及功能,且一般被作为文化建设的有形工具。与精神文化相比,物质文化具有实体性特征,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其文化共享价值。因此,图书馆物质文化在高校教育机构当中大多承担着以物质实体满足精神需求的职能,从而由辅助角度达成育人目的[1]。

(二)图书馆物质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为信息特征。众所周知,图书馆是收纳、典藏各类书籍文献的场所,也因此承载了大量知识信息,能够促成新文化元素衍生,即利用信息的价值导向功能为高校内部人员提供辅助学习服务,最终达到以信息推动信息更迭的发展目的。第二为传播特征。书籍作为一种可流动物质,能够通过人为力量进行传播,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借阅功能也与其传播特征相符。除实体物质层面外,书籍中蕴含的知识信息也能够通过意识层面加工进行再传播,如教师可通过借阅书籍达到丰富自身知识积淀的目的,再于授课中将知识积淀转化为教学效能,即精神层面的图书馆物质文化传播特征[2]。第三为开放特征。图书馆之所以被作为高校标志性建筑之一,除了其特有的知识信息收纳、整合功能之外,更多在于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开放性,即面向校内全体师生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且在空间规划、设施摆放等方面均按照公用式标准进行设计,旨在便于具有需求的校内人员自行取阅书籍,在育人方向上无形中强调了教育的对等性。

(三)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的功能维度

首先,智育功能。智育即以智力开发为主的育人行为,大致集中在知识的汲取与认知的构建层面。图书馆在高校内部的定位大多倾向于知识文化的象征,得益于丰厚的书籍典藏与人为因素影响下催生的学习氛围。图书馆在智育功能发挥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学生将其作为自主学习的主阵地[3]。同时,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机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及发展诉求的一大体现渠道,学生能够通过浸淫其中获取精神动力,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智力、思维的进一步开发。此外,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突显高校学科建设特色、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其次,美育功能。美育即以审美能力构建为主的育人行为,一般集中在美学体验与艺术感知的层面。图书馆中,无论是集文学艺术结晶于一体的书籍文献,还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空间造型,抑或是人为打造的人文环境,都无不传达着对艺术美学的追求与开发。也正因如此,在高校图书馆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于有形或无形间参与到美的感知、体验过程当中,甚至可因此形成进一步传播或开发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的构建过程便被视为图书馆的美育功能。

最后,德育功能。德育即以品德塑造为主的育人行为,一般集中在价值观构建与行为习惯养成等层面。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发挥通常以严密的管理制度及正面的标语设置等途径为支撑,其中管理制度包括门禁系统、借阅流程、书籍保护要求与馆内纪律要求等;标语设置范围则包括馆内展板、名人名言画像、走廊碑刻等。通过此类兼具抽象与具象形式的道德引导行为,学生既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作用下形成正确的潜意识思想道德框架,也能够在价值观引导作用下审视自身不足,图书馆德育功能由此得以发挥。

二、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育人功能发挥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资源投入不足、难以跟进实际需求等情况仍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设备上,阅览桌、借书台及计算机查询设备均需要做好科学的投入建设与规划,部分高校由于缺乏重视,存在随意分配的情况,导致供不应求等现象时有发生。第二,宣传展品上,宣传标语的筛选与设计、文化育人氛围的塑造与覆盖等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图书馆的人文特点,但这一板块也时常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受到忽略,致使文化育人的内核难以得到有效突显[4]。第三,其他设施上,图书馆内一般需要配备饮水机、风扇或空调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设施添置不足或未及时维修老旧设施等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入内学习的动力[5]。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方面难以为学生入馆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各种规则管制方案无法有效落实,借阅流程混乱等问题也容易随之发生,这不利于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有效发挥,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可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作为优化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一大方向,为图书馆育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渠道。

(二)馆藏资源分布不均,文献共享效应受限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情况来看,类别混乱、配置不全的现象较为突出,师生的不同需求难以均衡满足。例如,不同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不同,部分高校在引入图书资源时,更侧重于热门专业类别,对于部分冷门专业则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具有专业知识查询需求的学生无法得以满足[6]。另外,在不同书籍的分类与摆放中,布局的合理性也密切关系着取用效率,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设计使用区域时未兼顾学生使用习惯与类别分布,或存在随意摆放的问题,导致学生取阅困难,文献的共享价值也难以彻底发挥。馆藏资源配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下滑,影响自主学习效率,不利于提升其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混乱的资源分布状况容易于无形间给学生造成“无序性”引导,降低学生的馆藏资源搜索效率,不利于图书馆文献共享功能的发挥。此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学科建设所需支持的匹配度不足,这主要体现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学术特色不足,缺乏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发展内容,加上学术期刊类别少、刊期旧、数据库建设不足等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也难以让图书馆馆藏资源真正发挥学科育人的教学使命。

(三)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人性服务意识缺失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来看,大多仍延续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意识,现代性、科学性特质仍相对薄弱,一些人性化服务板块也难以落实,整体模式趋于被动化[7]。例如,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高校图书馆大多以出台硬性的管理条例为主,缺乏人文要素,文化育人的核心价值无法注入其中,面向学生的引导契机就此流失,加上革新频率偏低,管理内容大多停留在许久之前的适用范围,不利于当下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缺乏主动管理意识,部分高校图书馆针对噪音管控、光源调节方面的服务细节未做到积极处理,阅读环境难以得到本质优化。这一方面不利于阅读环境的有效构建,学生难以在浓厚的图书馆学习氛围中实现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在被动且僵化的服务管理下,学生获得的人文艺术感知体验有限,不利于发挥图书馆的智育和美育功能。此外,管理松散的状态容易催生各类违规借阅行为,如长期借书不归还等,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专职人才队伍欠缺,师生互动流程匮乏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来看,专业化程度不高、岗位设置混乱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流程设置,导致人为性因素在育人过程当中可发挥的价值有限,不利于培育效能提升[8]。例如,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或招纳学生日常兼职,并无系统的培训流程,且缺乏专职的人员指导与把控,导致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同样也无法与学生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积极的沟通关系。缺乏专职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对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首先,由于人为引导力量的流失,图书馆物质文化对于学生精神建设的正向影响被削弱,不利于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其次,图书馆管理人才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表现出的专业性与严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图书馆章程践行的认知,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状态容易形成负面导向作用,这对大学生的图书馆学习造成了阻碍[9]。

三、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优化路径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设计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质文化,所面向的主体为学生群体,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应始终围绕这一主体,强调以服务质量带动育人质量,同时推动校内物质文化建设价值的进一步增长[10]。首先,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应当充分遵循科学化标准,紧密结合学生在图书馆内学习的实际需求,以现代化技术为载体,做好基本规划并定期查漏补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加以完善。其次,可通过面向学生群体展开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为需要优化的配套设施做出参考,如安全方面的门禁系统升级、生活方面的物品添置(饮水机、绿植等)、舒适度方面的温度调节设备(风扇、空调等)、照明设备(采光、灯照等),均可作为基础建设重点,用于促进图书馆物质文化育人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最后,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重点及治学方向,将校规校训、名言警句等内容制作为标语,纳入基础设施体系当中,在重塑物质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图书馆物质文化内在价值的目的。

(二)发挥资源共享功能,强化文献资源配置

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为书籍,书籍资源的配置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最终的共享价值,因此需要结合各方面要素对此进行科学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取阅需求。首先,在书籍引入环节,图书馆应综合考虑校内所有开设专业的资料供应需求,即便对于人数偏少的冷门专业,也需要与专业教师做好对接工作,确保引进书籍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查阅需求。其次,在设计资源分布区域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取用习惯,同时配备计算机检索设备,方便学生快速查找所需书籍文献,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推动资源共享功能升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可考虑采用“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相结合的模式来增加资源利用渠道,为物质文化育人工作奠定扎实的材料基础,使得图书馆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使之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可进一步推动现代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当中的落实应用,通过打造“数字图书馆”等形式来完成线下书籍资源的再复制,通过电子扫描或电子录入等形式将文本书籍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在输入学号信息及密码的状态下进行线上借阅,在提高取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升级馆内资源共享价值,直接打破空间、时间限制,促使图书馆物质育人功能随之得以强化。总之,基于图书馆的物质文化特质,只有当资源共享渠道得以拓宽后,其育人价值才能够得到本质发挥,这就需要在后期发展建设过程中将此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以文献资源的良好配置带动整体物质文化育人框架的全面升级。

(三)推行人性服务机制,提升文化管理效能

要从根源上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被动地位,促使文化管理效能直接作用于物质文化育人体系当中,就应积极将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引至图书馆管理实践体系中,从而全方位推动文化管理效能的根本提升。首先,融合时代发展要素,建立现代化服务管理机制,内容涵盖馆内行为管理条例、书籍借阅流程、定期升级维护馆内设施的规章制度等,同时面向学生展开服务需求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引入后续完善的参考条件当中,使人性化服务管理理念由此得以突显。其次,在常规运行基础上,可开设“推荐阅读”“课程导向”等附加功能,通过强化自身服务功能来达成提升育人效果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有规划、有部署的引导章程下快速摸清自主学习方向,实现智力开发、审美能力开发、道德素养开发的多重目的。另外,在制度细则设置上也应注入人性化要素,充分强调以德育人理念,利用培训教育服务等环节来做好面向学生的约束与管理工作,如定期开展关于文化道德修养建设的培训与考核,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监管的重要性,使自律意识充分渗透于学生的认知当中。最后,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类机构,可从提升服务质量的角度推进文化管理效能提升,如主动针对噪音管控、光源调节方面的服务细节进行完善,优化学生在馆内的学习体验,进一步迎合育人需求。

(四)组建现代人才队伍,强调沟通互动原则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在物质文化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后期优化建设的一大突破点,通过建设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最终带动整体育人质量的提升。首先,基于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需求,严格规划设置相关岗位,由经过专业教育及系统培训的专职人才做好把关工作,面向全体全职或兼职员工做好职业道德、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等教育培训工作,防止因认知有误或缺乏操守而导致管理效应下滑现象的出现。其次,强调“以人为本”的导向原则,建立起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机沟通渠道,用于信息告知、学习引导、现状调查、成效反馈等,这样在拉近相互之间关系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归属感,进而使之形成更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互动关系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主动摒弃书面化、形式化套路,如沟通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问卷调查等层次,而应深入挖掘“是什么”“为什么”等本质要素,以便于后期做出针对性的优化。例如,在进行主题为“你认为制约你到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活动时,管理人员可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抽样进行一对一对话,找出学生的意见或诉求所在,用作后续优化改革参考,从而与学生构建“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关系,这样有助于育人工作的深化开展。最后,打造适应高校学科发展的学科馆员服务体系。一方面,学科馆员应深入学科专业领域,强化对学科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学科现状、学术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多维度、全面化的信息和内容,推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强化学科馆员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提高其媒介素养。学科馆员应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和前瞻能力,并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学科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从而打造系统化、智能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为高校学科建设注入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着高校整体文化育人功能的有序运转,对大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后续物质文化育人工程建设中,应当持续关注图书馆建设、管理及运行的动态发展趋势,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进程及学生的实际诉求,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真正将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育人功能发挥至最大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