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恽代英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时间:2024-06-19

张 丽

(宝鸡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文艺。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文艺思想的宝库中汲取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经验启示,是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征程中,发挥新文艺不可替代作用的现实需要。在***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六周年来临之际,本文拟考察梳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代表人物恽代英的文艺思想,以探索发现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思想理论是在怎样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为恽代英所接受认同的?本文认为,恽代英是在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文艺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形成具体化了的文艺理论的思想基础上,在自身从事文艺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接受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思想理论的,这为他进一步在处理中国文艺现实问题时灵活运用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是因为它契合了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文艺变革的现实需要,这也正是恽代英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期,以失败而告终的戊戌变法,宣告了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改良的政治方案破产,但梁启超、黄遵宪、裘廷梁等在不触动封建帝制前提下,突出小说、诗歌、戏剧等现代文体,反对复古提倡白话文,强调文艺作品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革新主张,却开创了晚清文艺领域新风尚,中国古典文艺母体中现代文艺的雏形依稀可见。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现代进程,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无法彻底摆脱与封建官僚和帝国主义的联系,辛亥革命难逃果实被篡夺的命运,痛定思痛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新文化运动”。这种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彻底变革必然表现为对传统文艺的彻底变革,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端的“文学革命”,标注了中国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的分界线,在价值上追求民主、自由等现代精神,在语言形式上确立了白话文学的正统地位,全面翻开了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中新的篇章。

激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后的得到的微波信号如式(4)所示,微波信号和PLL产生的本地震荡信号混频后,经带通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后得到载波频率为fIF的中频信号,多普勒频率项fd(t)保持不变。此时对模拟中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中频信号u(n),并传输至FPGA实现的软件接收机中进行数字信号处理,FPGA内的数字信号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方案传入中国社会。依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的研究考证,当时经日本、苏俄、欧洲和美国等传播者翻译介绍,通过专著及《新青年》《晨报》《民国日报》等报刊媒介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概观、社会主义派别、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日本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包括恽代英在内的早期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也是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他们寻觅的视线由器物、制度向文化的转变,在中国社会绘出了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轨迹,正是在这汹涌的社会革命浪潮中催生了文艺领域的伟大变革,展现并引领着新时代的风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顺应了在中国建设无产阶级新文艺的现实需求,因而为先进阶级所掌握。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形成具体化了的文艺理论,是恽代英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资源

无产阶级通过五四运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中探索着自己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受当时苏联和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也接过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革命”接力棒,竖立起“革命文学”的旗帜,引领中国现代文艺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本土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成果,同样也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资源。李大钊是其中最早的代表,他以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文艺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原理,从社会发展方向角度强调了时代要求“为社会写实的文学”[1]( P169),并富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尊重艺术发展特殊规律的主张。曾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文学革命”旗帜的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后也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他突出强调了运用唯物史观对文艺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主张在不“自大排外”的前提下“保存国粹”[2](P648),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文艺工作者,避免在文艺批评上滥用党性原则等。

受阶级斗争思想影响,恽代英在探讨中国革命主力问题时开始注重立足实际分析社会阶级,随之在他思考革命文艺问题时也出现了文字词语转换的趋势。他在评价《社会问题总览》和《社会问题详解》时就指出中国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在于工人和农民问题,并明确阐述革命的基本势力必须是真正的生产者——农人,工人。那么革命的主要力量用什么词汇表达呢?列宁指出:“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煞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把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确定的成分连为一体。”[7](P117)李大钊“Bolshevism实是一种群众运动”[8](P365)的解释,也使“群众”具备了布尔什维主义的性质。此外,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还认为,十月革命后的“民众”被“赋予解放革命主体,或者至少是具备了革命素质的人群的含义”[9](P401)。基于此,恽代英在世界观转变前后,逐渐在突出了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阐释意义上使用以前用过的“群众”“人民”和以前几乎没有使用过的“民众”词汇替代了“平民”和“国民”。1922年,他号召“我们要唤起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要用哲学、文学、各种讲演、演剧的法子,打破中国人的所谓‘安分’之说”[6](P40)等,同时因为国民革命持续的原因,他使用“国民”词汇的时间相对较长,存在着各种词汇穿插混用的阶段,但其中转向的趋势是明显的。

生活质量是一个主观的、多维的、动态的概念,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生活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性研究热点。因为它既能评估治疗对患者生理功能的作用,还能评价社会支持和关爱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对生活质量研究多局限于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而对性病生活质量的研究不多,对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则更少。本研究通过描述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以期为患者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整体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恢复身心健康。

连续时间Guichardet-Fock空间中修正随机梯度算子的性质 周玉兰,李转,李晓慧(12-62)

(三)恽代英短暂的人生中宝贵的文艺实践经历,是他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实路径

恽代英幼年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私塾系统的文化启蒙,就读高等小学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文艺天赋,“作文常被老师整句、整段连圈朱批,有‘奇男儿’之称”[3](P6)。14岁时为觅一学习文字的方法,同时也是为日省以修养品行,他开始日记并几乎持续终身。他还围绕学习生活在家庭自办报纸,为他形成关注现实的创作特点和灵活运用白话文的语言风格奠定了基础。19岁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义务论》,开创了他政论文写作的新纪元。在校期间他发表政论文五十多篇。他在《爱澜阁自叙(续)》中总结了自己政论文的突出特点,在于重思想内容的新颖,轻辞章句法的矫饰。

在1917年“文学革命”的浪潮中,恽代英进行了现代艺术创作的初次尝试。他为学校筹赈会编写了话剧《水灾中的兄弟》,主人公亲人失散,不愿寄人篱下,就只能沿街乞讨,偶遇原本家境殷实而现在因贫盗窃的邻居,本来想通过赈灾救济改善生活,但无奈所赈物资微薄,无法改变他们一无所有、沦为社会底层的命运。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忠实地践行了“文学革命”倡导者李大钊明确提出的文艺“为社会写实”的原则:反映旧社会人民无以为生的同时,也通过赈灾物资甚微的细节反映出恽代英关于时人缺乏互助精神的现实判断,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1918、1919年底,恽代英进一步立足中国民主革命爱国救亡反帝反封的目标要求,先后创作了《真男儿》和《枕头上的感想》两部短篇小说,为他实现世界观转变后在理论上阐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提前做出了注脚。《真男儿》塑造了一个由彷徨到觉醒,因爱国而救国的典型有志青年形象,主人公甄新的思想转变及救国途径,对新文化运动中普遍存在的既富有社会正义感又不知如何着手实施的知识青年,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启发的作用。《枕头上的感想》则借用一位已经觉醒了的新女性一晚上的心理活动,抨击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小说主人公既是对长期封建制度压迫下传统女性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追求自由走向革命的现代女性的时代映射,具备了现实性和批判性等现实主义文艺的特征。

理论来源于实践,间接接受的理论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内化为主体的思想体验,为主体真正认同。恽代英在自身的文艺实践历程中逐渐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文艺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

恽代英从当时社会现实出发创造出怎样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无产阶级初登历史舞台,在构建代表本阶级立场的文艺理论的时候,尤其需要明确“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文艺为什么人”等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恽代英站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起点,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火炬,回顾自身丰富的文艺实践经历,着重从创作和功能两个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文艺与革命关系”的思考,并以人民导向明确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文艺本质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其实很普遍,但我国对于这种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肛门栓剂就会方便很多。

(一)强调文艺创作者的情感修养

文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导向和功能亦不尽相同。恽代英立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明确指出当时的所谓“新文学”作用于人们的思想世界,如果能影响人们的行动,使他们从事于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运动,才是真正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要求的,从而阐明了文艺功能反封建反殖民反消极的历史内涵。

李渔在《闲情偶寄》“意取尖新”一节中说,“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怕不必听。白有尖新之文,文有尖新之句,句有尖新之字,则列之案头,不观则已,观则欲罢不能;奏之场上,不听则已,听则求归不得。”[注]李渔:《闲情偶寄·意取尖新》,《李渔全集》第三卷,第52页。这里强调了“意取尖新”对于戏剧创作的重要性。

其次,革命是社会群众的事业,培养从事群众生活的能力是产生和维系革命情感的保障。在《自讼语》中他用“人事”指代群众生活能力,指明了知识分子应深入群众培养人事能力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做人,就需要掌握能做人的工作的能力,而要掌握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就不能不知晓做人的工作的方法,而要知道做人的工作的方法,自然就要在社会群众中习得方法。武汉学潮遭湖北军阀残酷镇压的事实,使作为当时学生运动领导人的恽代英认识到青年学生迫切需要深入群众,学习掌握组织领导和发动群众的能力,而在做群众工作的综合能力当中,特别是组织领导能力尤其重要。在《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中,他进一步指出要以计划力和魄力(主要指领袖精神)为重点进行活动的修养,并指出这些都离不开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至此他独树一帜的群众生活能力修养理论得以成形。

再次,社会科学会以理性认识的形态内化为主体的信仰,影响其情感倾向。这是恽代英自身经验的总结,幼年的他广泛阅读国内外社会科学书籍,18岁开始接触安那其主义。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笃信唯物史观、认同革命的观点,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言传身教,教导广大青年要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甚至细致地规定了每天学习的时长要求,还专门就此撰写了如《怎样研究社会科学》等文章,从书刊的名称到阅读的方法,无不详细阐释指导,真切期望青年学生们能够通过理论修养激发革命情感。

恽代英的文艺思想和理论在进一步深化的整体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现实启示?多数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角度,将恽代英与同一时代的邓中夏、萧楚女一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者来进行阐释和评价,肯定了他们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时代等关系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造性贡献,也指出了他们的政治功利化倾向,以至于把艺术真实混同为生活真实。这是侧重于从恽代英的文艺思想的具体内容角度来思考其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验和启示。本文以此为重要参考,在详细梳理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内容基础上,尝试概括出其特征,并由此思考它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现实启示。

(二)阐明文艺功能反帝反封反消极的历史内涵

中国的无产阶级自五四运动以来初登历史舞台,肩负着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创作革命文艺作品的历史课题。但恽代英对当时部分自称革命文学家的成果并不满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是情感生活的‘真实’的表现”[4](P159),并认为革命情感归根结底来源于创作者的日常修养。

恽代英首先批判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艺术形式及内容。针对八股文等封建文学形式,他揭示了其为封建统治阶级选取人才以维护其特权的反动本质,提出废除的主张。他还以身作则,倡导写作不预先布局,不作字句修饰,进而指明中学培养能看书能作文的普通人而非古文家或辞章家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词赋“不学亦可”的观点。可贵的是,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在充分肯定了包括八股在内的旧文学形式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基础上,阐明了批判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适用于教授普通民众,这就避免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针对饱含着纲常伦理思想的封建文学内容,恽代英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以《新无神论》奠定了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而主张怀疑一切天经地义的律令训条,并提出反抗封建家庭父母偏见应该审慎和婉的现实斗争方法等。

恽代英还较早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国家文化侵略的危害,系统地批判了维护殖民统治的文艺形式和内容。他批评了对待西方思想文化的错误态度,指出像奴隶一样亦步亦趋是得不到真才实学的。他较早地提出“文化侵略”的概念,并专门著文细数了帝国主义国家从事文化侵略的种种卑鄙伎俩;他还进一步著文揭露了接受帝国主义国家文化侵略后的洋奴嘴脸,批评了他们从事文艺工作时的奴化立场。但同时恽代英也做出当时世界各国存在文化竞争的判断,表明了我们“不能不采用欧美的生产方法,所以亦不能不酌量移植一些欧美的文化”[6](P259)的借鉴学习态度。

恽代英关于文艺功能最具有特色的观点认识,是提醒进步青年警惕和思考以新面孔出现,实则无益于甚至对革命产生消极影响的文学艺术。他认为只追求风雅玄虚的文艺作品,与八股一样无用,甚至更加有害。恽代英认为,一些文艺作者因为没有生活于水深火热中迫不得已联合反抗的情感体验,因而无法创作出对革命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他还以此批判洋八股的教育,认为资产阶级所谓的风花雪月的新文学,对于救国毫无裨益,甚至提出课程内容“太偏于理论或文艺的,都要认为不急之务”[6](P241)。这是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切服务于革命以救国的迫切心情的真实表现,现在看来不免有偏激之处,应客观地进行评价。

恽代英在思考无产阶级文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时,在突出了新文艺反对封建落后文艺形式和内容的同时,肯定了封建文艺形式的积极因素,在突出了新文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同时,指明了文化竞争时代借鉴西方文明的必要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经过独立思考,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文艺在革命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客观而辩证地从文艺的革命功能角度阐明了自己对于文艺与革命关系的思想认识。

首先,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萌生向往革命的情感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恽代英在《义务论》中指明了人类群居的特征,进而在《原分》中得出人人都肩负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结论。国难当头,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他在《社会性之修养》中给出培养公德等八点德行的解答,至《一国善势力之养成》一文,明确地强调了匹夫之责,完善了由人的社会属性至社会责任进而革命的论证。

(三)明确文艺的人民导向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涉及文艺本质的根本性问题。恽代英在阐述自己的革命文艺理论时,逐渐用工农占主体的“人民”“群众”“民众”等词汇,扬弃替代了淡化阶级差别的“平民”“国民”等字眼,并从革命的主要力量角度阐明了人民的主体成分,在文字表述和内涵构成两个层面回答了无产阶级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问题。

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兴起的“文学革命”,是以陈独秀的“国民文学”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作为反对封建专制旧文学的锋利武器的。恽代英早期也深受这一思想口号的影响:差不多与陈独秀首次使用“国民文学”同时,恽代英在勉励从事文艺工作的广大青年要加强社会能力修养时,要求注意唤起国民的大力量,即是将“国民”作为文艺创作的直接对象和明确目标,创作国民文学。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创作国民文学的时候,恽代英要求从事文艺工作的广大青年要注意下级平民的通俗教育,即是从文艺的普及和提高角度阐明平民文学要义。此时他使用的无论是“国民”还是“平民”,都是借用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立场上对社会主体的称谓,不具备针对当时中国社会以工农为主的人民主体的特定指向,因而在推动文艺与人民结合过程中成效不彰。

现今,信息化技术体系形成推动数字化技术发展,BIM技术应用范围逐步广泛,尤其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诸多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突出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BIM技术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后续阶段更好的运用BIM技术进行规范性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创造实际的便利条件。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社会及文艺发展方向等当时中国文艺领域至关重要的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应,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据此进行了各自的阐发,这为恽代英形成自身对于文艺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影响着其文艺思想理论的内容和特征。

②编程和安装时定制安全策略、访问控制、页面的静态处理。操作系统采用相对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充分发挥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保护机制功能。数据库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

在文字表述上实现从悬空着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向以人民为导向的文学文艺的艰辛转向,是恽代英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原理,凭借对中国革命现实的准确把握,努力揭示文艺本质问题的必然结果。虽然他还没有直接概括出文艺来源于人民生活、文艺反映人民心声、文艺为人民服务等理论表述,但其强调工农为主体的人民革命性,以及关于文学家应深入革命生活,文艺作品真实反映情感生活等观点已经孕育着他完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家“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并阐明“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5](P11-13)这与恽代英强调文艺创作者的情感修养高度一致,共同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的尊重和掌握。

(一)从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现出来的鲜明阶级性,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核心和首要问题

阶级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与其维护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必然的具有阶级属性,这一观点是随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被逐渐接受的。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举起的是进化论的理论武器,他们认为文学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进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殖民性质的旧文学。随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李大钊在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介绍了因经济地位差异导致的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的原理。陈独秀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述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以阶级斗争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恽代英则更进一步。1920年他受陈独秀委托翻译了《阶级争斗》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提到了三本对他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举足轻重的书,《阶级争斗》就是其中之一。翻译《阶级争斗》对恽代英本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完成世界观转变的他自然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阶级斗争的立场和观点思考无产阶级文艺建设问题。在讨论文艺创作者对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时,他指出“诗人是生的,不是做的”[10](P356),号召有志青年投身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者应该承认自己的地位,直面剖析自己置身其中的社会底层生活,真实地表现自己阶级的情感。他还揭示了不同阶级情感对于文艺创作乃至对于革命的不同影响。恽代英文艺思想所体现出来的鲜明阶级属性,是当时中国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势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传播的必然结果。尽管他在上海大学演讲时教导人们不要做小说诗歌此类的观点过于激进,但他仅仅是针对封建殖民压迫下资产阶级文艺对革命的软弱消极作用的批判,并非针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这与后来创造社、太阳社打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大旗,矛头直指资产阶级,并错误地批判鲁迅有着质的差别。

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所体现出来的鲜明阶级性特征,是他在探索如何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过程中,突出思考“为了谁”,进而思考“依靠谁”问题的具体表现。这一抓住核心本质问题的经验,对于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此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这应当始终作为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予以关注。

宋代“动词+过”的用例,主要集中于《朱子语类》中。宋代仍以“动词+过”为主,也出现了“动词+过+宾”的用例,但是这种用例特别少。这个时期“过”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结束”也在发展,如:例(14)。但是出现了“过”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已有的经验”,即“过2”的用例,如:例(13)。但是宋代“过”表示“完成”和“曾经”的用例在其他文献中少见,比较集中于《朱子语类》中。“过”由唐代“过1”表示动作的结束和完成到宋代分离出表示“曾经”义,由此“过2”产生。

(二)从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现出来的强烈革命性,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文艺特殊性的关系

文学艺术的战斗传统始于“文学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了新文学对于思想启蒙和政治革新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思想政治变革过程中发挥文学变革的先导作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就明确指出,欧洲灿烂辉煌的文明得益于文学艺术革命,中国政治界虽然经历了三次革命,但并没有改变黑暗现实,思想文艺领域没有革故鼎新是主要原因,因此他“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11](P205)。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具体阐释,以及中国民主革命形势发展,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然地视文艺为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武器,从属于服务于中国如火如荼的民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李大钊在《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中,就号召中国新文学的创作者们以俄国文学家为榜样,凭借文学作品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实践,发挥文学的战斗性,以实现社会解放。恽代英则在《八股》一文中直接阐明了新文学应具备激发国民从事革命运动的积极作用的观点。他在规劝青年知识分子们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时,进一步强调要以小说激发被压迫人民奋斗的精神。他还分析了作家创作不出革命文学作品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明了自己的生活之有需于革命,他们瞒却自己生活的卑污与苦脑(恼),专门矫揉虚伪的以为革命是牺牲为社会做好事。在这样不知道革命或不从自己真正情感为出发点以从事革命的人当中,怎样会产生革命的文学呢?”[4](P158)恽代英文艺思想的革命性战斗性特征,源自于革命现实的需要,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不能否认的是,过度强调文艺的革命性战斗性,甚至直接将文艺作为革命的宣传手段,忽略了文艺特殊的艺术性特征,以至于出现了取消艺术的极端认识,对后世的影响更为严重,导致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现象,更被无限扩大化为“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灾难。

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所具有的强烈的革命性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的民主革命时期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但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过度强调文艺的革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的缺陷。这一教训对于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中国,在注重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亦应当充分尊重文艺发展的特殊规律,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准确把握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作用。

表4反映的情况,与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关于近年来我国女性职务犯罪率呈明显快速增长态势的判断基本一致[9],表5关于女性职务犯罪人数的统计也印证了这一判断[10]。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三)从恽代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现出来的具体实践性,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文艺实践的关系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因而一方面主体的实践经验对于文艺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文艺作品应表现并反映着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开始就界定了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强调了物质生活基础对其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在阐明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变更的原理时指出:“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12](P3)恩格斯也明确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3](P100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从这一角度认识文艺的。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将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构造,明确了其随经济的构造变化的规律。恽代英继承了这一观点。首先,从革命情感的养成角度,强调了文艺创作主体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做一名革命文学家,首先要投身革命,培养革命感情。他这里的投身革命,具体指的就是有益于革命的社会实践活动。早在新文化运动前期他就在严格律己的同时指导青年积极从事社会实践。在《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中,第一点就提出每星期至少从事社会改造实践六个小时。其次,他还注重文艺作品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这里的现实指的是对工农群众生活实践的真实反映。在《出版物与实际运动》一文中,他“以为有志的青年,最好是能利用这些刊物多研究实际问题或至少多作叙述实际生活的文字(例如农民劳工店员学生之类的各类实际问题或实际材料)”[10](P412)。这就利用艺术的写实方法,激发了革命的情感,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恽代英文艺思想理论所体现出的具体的实践性特征,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坚持独立思考的结果,它不同于理论到理论的直接传递,更多的是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强调的是针对文艺实践需求而进行的文艺理论创新。这一经验对于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当代中国文艺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在不断深化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坚持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指导。

如果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做出了最为生动的历史注解,那么***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昭示着继续推进和深化这一伟大进程的现实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秉持复兴中华夙愿,立足社会历史现状,探寻推进文艺发展规律的经验教训,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源,探寻恽代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亦是期望当代文艺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中发现值得深入思考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