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功之路》(中级综合教材)的语法点编排研究

时间:2024-06-19

谢晓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教材的研究对整个汉语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教师与学习者的桥梁。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清知识点,做到一目了然。目前,针对《成功之路》展开的研究基本以语言要素研究为主,其中对词汇的研究内容最多。针对语法点的研究相对比较杂乱,有涉及单个语法条目,也有针对单个词法或句法的研究,但是针对《成功之路》中级阶段语法点的编排展开研究的论文比较少。本文以《成功之路》中级阶段的语法点编排入手,着重探讨该教材中级阶段语法点编排的特点,帮助编写者提高对大纲的重视程度,保持教学内容与大纲的相关性;帮助汉语学习者更清晰地把握自身汉语水平,做到“所学即所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汉语语法的自信,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 语法点的数量和等级

教材中合理的语法点的数量和等级,在减轻教师课前备课的同时也会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吸收合适的内容,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

(一)语法点的数量及覆盖率

该阶段四册教材都将语法点与单词编排在一起,并且用阴影符号进行标识。经统计,语言点的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成功之路》中级阶段语法项目数量统计表

每册教材的语法点数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很明显,教材中语法点数量从《提高篇1》到《提高篇2》呈现下降趋势,从《提高篇2》到《跨越篇1》又呈现上升趋势。

每课语法点的数量也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多的达到10个,少的只有4个,相差6个之多。除此之外,该阶段语法点总数共194个,平均每课6.9个语法点。杨德峰认为“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教学经验,中级教材每课语言点应该以四到五个为宜。”[1]但是该阶段的语法点数量远远超过了4~5的范围。

语法点的覆盖率将结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展开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成功之路》中级阶段语法覆盖情况统计图

《课程大纲》中三级语法点数量68个,四级语法点数量38个,中级阶段共106个;五级语法点数量为39个,六级语法点数量为28个,高级阶段共67个。中高级阶段常用语法点数量一共为173个。由图1可知,中级共覆盖《课程大纲》42个常用语法点,覆盖率为24.2%;其中中级的语法点11个,覆盖率为10.4%;高级阶段的语法点31个,覆盖率为46.3%,其余均为超纲不常用语法点,数量高达152个。中级语法覆盖率只有10%,高级常用语法点和超纲不常用语法点却占多数,这样的分配是不合理的。除此之外,四册教材中级语法覆盖数差距较大,在6~8个之间,分配极为不均匀。

(二)语法点的等级分布

教材中没有出现在《课程大纲》中的语法点均视为超纲不常用语法点。经过统计,三级语法2个,四级语法9个;五级语法21个,六级语法10个。由图2可知,中级语法点占比为6%,高级语法点占比为16%,两者相差10%;超纲不常用语法点共152个,占比为78%,远远超过了整个教材语法总数的一半。

二、语法点的呈现

好的语法编排可以帮助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排混乱的语法点则会让学习者一头雾水,如图2所示。吕文华指出“一部教材能达到教起来顺手,学起来容易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编者在语法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上下过一番功夫,有其独到之处。”[2]因此针对语法点的编排情况展开研究是必要的。

图2 《成功之路》中级教材语法等级统计图

(一)语法点的切分

语法点的切分应该做到将含量较大或者非常大的语法点切分为几个层次;或者将难度较大的语法点分散在不同阶段或者同一阶段的不同课程中。该阶段在语法点切分上存在以下不足:

1.将不同等级和难度的语法点安排在一起,出现切分混乱的情况。趋向补语应该按照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中宾语的位置-趋向补语的可能形式-趋向补语的抽象用法等这样的难度等级进行编排,但是该教材中却将不同难度编排在一起。以《提高篇1》第7课为例:

过来“V+过来”主要有以下意思:

(1)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你跑过来干什么?赶快回去!

(2)表示物体随动作改变方向。

请大家把书翻过来,做一下下一页的近义词练习。

(3)表示回到原来的、正常的或比较好的状态。

上次他病得真厉害,一年后才完全恢复过来。

按照“过来”的解释和配例,(1)与(2)都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用法,属于四级语法点;(3)则属于趋向补语的抽象用法,属于五级语法点。吕文华指出“纷繁复杂的规则在一课之内倾盆而下,作为知识是系统的,作为训练能力则很难达到熟巧的程度。”[3]因此,将难的语法点编排在简单的语法点之前,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

2.语法切分不符合认知规律。教材中共出现关于复句的语法点有22个,如条件复句有四个,按照五级-五级-超纲-五级展开;并列复句有四个,按照五级-超纲-超纲-超纲展开。该阶段的复句内容难度较高,没有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编排,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不利于对语法点的吸收和理解,也不利于后续内容和练习的展开。

3.语法点归纳过于笼统,完全没有进行切分。《跨越篇2》第5课中编排了“多重定语”,第7课中编排了“有字句”和“存现句”。这三种都是内容较多、知识点相对复杂且需要大量练习的语法点,尤其是“有字句”和“存现句”。教材中只编排了解释和配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切分。以“存现句”为例:

存现句:山谷里突然爆发出姑娘们欢乐的叫喊声。主语是处所短语,动词后面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或“了”,宾语是动作的发出者。

中国女子足球队终于赢了,球场上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

我们正准备过马路,右边突然开过来一辆大卡车。

该教材只编写了“存现句”中的一种情况“存在句”,而没有编排“隐现句”。如以下例句所示:

烟囱里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黑烟。(表示出现)

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表示消失)[4]

那么这样的切分方式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而且解释中所使用的都是专业术语,难度较高。

(二)语法点的解释

陆俭明认为“教材中语法解释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5]好的语法点解释不仅展示了基本的含义,还能够明晰每个语法点的语用条件和语义结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的运用。该阶段的语法点解释做到了不同的语法点有不同的解释方式、补充了具体的结构形式以及有意识地补充相关义项和用法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只有中文解释,没有英文解释。比如:

“有”字句 表示“发生和出现”,后面常常是一个主谓结构。

存现句 主语是处所短语,动词后面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或“了”,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

该阶段共有6个语法点只有中文解释,没有英文解释,共占比3%。这6个语法点都较为抽象,但是中文解释中却包含了较多的专业术语,如果不搭配英文解释,不能保证学习者可以做到完全理解。

2.语法点的英文解释不准确。经过统计,该阶段共有14个语法点存在英文解释不合理的情况,占比为7.4%。如下所示:

似的(助词)just as 常常与“跟”“像”连用 《提高篇1》第4课

如“跟雪似的那么白;苹果似的脸儿”[6]等。句子一般为比喻句,翻译为like更加合适,just as也可以理解为“正如”,但教材中没有凸显出句子所包含的比喻意义。

V这V那 this or that 指示代词表示虚指 《提高篇1》第4课

“V这V那”为语法点的固定形式,如“干这干那;写这写那”等,“这”和“那”都搭配同一个动词。但是英文解释却只对其中的“这”和“那”进行直译,表示为“这个或那个”,完全不符合该语法点表示虚指的语法意义。

3.英文解释易造成混淆,无法辨析相似语法点。比如用“according to”来解释的有以下语法点:

据(介)according to根据。据+名词、动词或小句《提高篇1》第5课

按(介)according to按照,表示遵从某种标准。按+名词《提高篇1》第5课

按……来……according to按照(标准、要求、规则)等做事情《跨越篇1》第1(介)according to(表示方式)按照;根据 《跨越篇1》第4课

这些语法点在汉语语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却有着不同的使用语境。学生在产生混淆的同时,往往会出现错用滥用,甚至是逃避使用的情况;而且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分辨相似语法点的差异。

4.中文解释过于草率。以《提高篇1》第3课的“将”为例:

将(介)used,to introduce the object before the verb.

与介词“把”的用法基本相同,常用语书面语。

“把”字句存在不同的难度等级,如果只是简单地用一句话解释“将”与“把”的用法基本相同,则略显草率。吕文华指出“对外汉语教材受结构主义理论影响较深,重形式而轻语义、语用的状况今天依旧存在。此类问题举不胜举,说明我们的语法描写存在不管用的现象。而教材中的语法解释在结合语用特征方面则几乎是空白,影响了学生正确、得体地进行表达。”[7]该语法点仅仅给出一个简单地解释,甚至都没有编排例句,这样的语法解释显然作用不大。

5.中文解释缺少针对性。以《提高篇1》第3课“当”为例:

当(介)when,while 面对着,向着,在……前面。

当着……的面

口语考试的时候,我们得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用中文讲一个故事。

她胆子很小,从来不肯当着大家的面唱歌。

该语法点中文注释并不是针对“当”本身,而是针对所补充的“当着......的面”进行解释。这样的解释缺乏逻辑性和针对性,增加学习者记忆负担的同时也导致解释和语法点不相搭配。

6.中文解释不完整。以《提高篇1》第4课的“谁”为例:

谁(代)whoever 任指,表示任何人。

谁也不知道雨是什么时候下起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停的。

既然规章制度已经制定出来了,谁都得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谁’有两种用法,一种表示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另外一种是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8]该教材中只解释了其中的一种用法,那么这样的语法点解释是不完整的。

(三)语法点的配例

好的配例能体现出教材对学习者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把握,也能够展现出语法点的结构形式和具体的语境条件。杨德峰指出“所谓规范是指教材中出现的句子必须符合语法,符合逻辑,符合汉语习惯,不能有病句,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应经得起推敲。”[9]配例是帮助学习者接触汉语表达的重要途径和来源之一。该阶段配例存在形式多样、提供具体语境、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及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点。但是语法点的配例依然存在不足,如表2所示。

1.配例的数量分布不均匀。笔者将例句中出现的AB对话计算为一个例句。

表2 《成功之路》中级阶段语法点例句数量统计

由表2可知,首先从总数上看,四册教材语法点配例分配不均匀,第二本教材只有69条。然后是教材中每课语法点的配例,最少的为6条,最多的为27条,相差21条。最后从每个语法点的配例来看,194个语法点共配例428条,平均每个语法语法点为2.2条。《提高篇1》为2.6条;《提高篇2》为1.8条;《跨越篇1》为2.3条;《跨越篇2》为2.0条。只有《提高篇1》和《跨越篇1》达到了2.2条的标准。佟莉指出“例句数量太少会降低学习者兴趣,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点的学习,例句数量太多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压力。”[10]因此,该阶段语法点配例在数量的分配上还需要调整。

2.补充形式简单,没有配例,导致语用环境不明确。有一部分例句是以短语或者固定搭配形式出现的,仅仅做了简单的补充却没有编排例句。以《跨越篇1》第1课“毫无”为例:

毫无(副)none一点儿也没有。毫无+〈名词〉

毫无希望;毫无关系;毫无准备

该语法点只简单列举了三个固定搭配,但没有针对这三个固定搭配编排例句,学生无法通过几个简单的固定形式了解该语法点的具体语用条件。

3.补充的配例与语言点存在部分不符合的情况。以《提高篇1》第2课的“起来”为例。

用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状态开始发展,程度继续加深。高兴起来;苦恼起来;唱起歌来;

该语法点属于五级-趋向补语的抽象用法。但是“唱起歌来”并不符合该课 “起来”的语法解释,不但不属于程度的继续加深,而且与“高兴起来”“苦恼起来”的形式并不相同。由《课程大纲》可知,“唱起歌来”属于复合趋向补语中宾语位置的变化,在汉语等级中为四级语法点,而“高兴起来”与“苦恼起来”属于趋向补语的抽象用法,为五级语法点。因此,该语法点与补充的配例形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应。

三、语法点的练习

杨惠元指出“优质的学习内容要通过练习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通过练习掌握,熟练运用要通过练习达到,语言交际能力要通过练习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要通过练习实现。”[11]无论是旧课还是新课,练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巩固作用。没有大量的练习,学习者无法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语法点练习的数量

笔者将涉及语法点的两道大题按照小题展开数量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成功之路》中级阶段语法练习小题汇总表

由表可知,《提高篇1》共103道小题,平均每个语法点为1.04道小题;《提高篇2》共77道小题,平均每个语法点有1.08道小题;《跨越篇1》共98道小题,平均每个语法为1.30道小题;《跨越篇2》共80道小题,平均每个语法有1.24道小题。由此可知,针对每个语法点的练习数量太少。周健认为“提供足量的练习对于学生把汉语的规则知识转化为汉语的表达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2]但是由于每个语法点搭配题量太少,并不能帮助学习者将所学到的语法知识转化为汉语的表达技能。

(二)语法点练习的题型

总体上看,四册教材搭配九种练习题型是比较丰富的,从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及口语表达均设计了不同的题型帮助学习者掌握和理解该课的内容。但是每课语法点的练习题型都是一样的,均采用完成对话和选择填空两种类型来练习。程相文认为“通过研究发现教材中练习项目的重复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二、教材中同一种练习形式使用的频率过高,会给人造成重复乏味的感觉,以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第三、不分析句子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特点,一律套用同一种练习形式。”[13]实际上,这样的练习题型的设置还是略显单一。

教材中编排的两种练习形式各有特点。此类练习题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语境,让学生利用语法点自己编写句子。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的语用条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日常交际;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而且也让学生明白和理解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此类练习是具有有效性的。

A:你要的书我给你带来了。

B:真是太好了,我的毕业论文需要这本书,到处找不到,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A:别客气,,。(算得了什么呢)

另外一种练习形式是选择填空,这种练习方式难度相对较低且有选项作为支撑。它可以考察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以及对语法点的理解能力,是一种有意义的练习方式。但是这类题是针对每课中的语法点所编排的练习,所以学生很容易出现从选项中寻找含有本课语法点的方式来完成练习。这样不仅导致教师无法判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无法保证能否达到语法点练习的根本目的。

最近手头太紧了,把一分钱分成两半花。

A.他舍不得

B.恨不得他

C.他恨不得

D.他记不得

四、编写建议

现就该语法点编排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和意见,以期帮助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一)语法点数量及等级的编排建议

1.控制语法总量。编者对该阶段应该出现的语法点进行评估和调查,在科学统计和研究的基础上编排常用的、重点的语法项目,以保证语法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以大纲编写为依据。就该阶段的语法点数量而言,可以按照60%来自中级语法,30%来自高级语法,剩余10%可由教材编写者自由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编排,以保证本阶段语法数量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3.明确语法形式和内容。编者在进行语法编写时应该明确语法点的概念、形式和内容;完全可以在编写教材的前期做一些问卷调查,帮助编者明确语法点的相关设定。

(二)语法点切分的编排建议

1.按相同难度类别切分。编者可以按照相同的难度类别将语法点进行切分,把相同难度的编排在一起,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分配在不同课时中。

2.重点切分内容复杂且含量较大的语法点。语法点的切分要有针对性,对句式和一些句法结构展开切分,或者对语法点内容比较多的语法点展开切分,努力做到切分完整,切分合理,不忽视一个语法点。

(三)语法点解释的编排建议

1.提高英文解释的准确性。编者要仔细揣摩语法点与英文解释之间的意义联系,避免出现使用类似或者相近的英文来解释一个语法点;要做到对相似语法点的理解;注意思考每个语法点的深刻含义,仔细检查和纠错,提高准确性。

2.明确相似语法点的语用条件。编写者提高对语法点的语用情况的编写,可以先查阅相关资料理清关系,然后针对各自的语用条件进行合理注释,标记清楚各自的条件,保证语法解释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四)语法点配例的编排建议

1.规定例句数量的标准。例句的数量应该有一定的标准,编写者可以中级阶段每个语法点保持4个例句较为合适。

2.根据形式补充例句。如果不给出相应的例句,学习者无法理解语法点具体的语用条件和使用环境,容易导致偏误的出现。教材中可以将补充的固定搭配与例句相结合,保证语法点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语法点练习的编排建议

1.练习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单个含义或单个用法的语法点少编排一些练习题,一个语法点一道或两道小题;但是对含量大且较难的语法点可以多编排一些,做到合理区分语法难度,使练习题量编排的更有针对性。

2.灵活编排,交叉运用。可以采取每册设置不同题型的方式来编排,适当加入一些日常交际中会使用到的内容。难度较高的语法点可以设置一种或两种题型,难度低的语法点可以设置一种题型,交叉使用,提起学习者的做题兴趣。

3.明确划分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的题型。课堂练习的题型应该以师生的互相交际作为主要方向;而课后练习可以以书面练习和互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以,可以采用动笔与动嘴相结合的练习,将课堂与课后进行区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研究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取各家之长补各家之短,努力编写出适合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教材,以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以《成功之路》中级的语法点作为研究方向,针对语法点编排的特点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探讨“教”与“学”的关系,保证学习者“所学即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该教材在语法点编排上出现的不足,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明确教材编写时的主要目的;选择合适的大纲作为语法点编写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编写前期应该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帮助编写者明确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的不同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