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研究述评

时间:2024-06-19

张铭锐 闫志明 魏欣雅

(1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创客教育缘起于美国,是一种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以“探究体验、开源创新”为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1]。与传统的基于知识的教育(Knowledge-Based Education)不同,创客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注重培养学生诸如造物、分享、探究、设计等方面的能力[1]。基于此,创客教育被视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受到当前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

“创客教育,教师当先行”[2],创客教师作为推动与践行创客教育的主体,其专业能力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内,分别以“创客教师能力”“创客教师技能”“创客教师知识”“创客教师精神”及“创客教师素质”为主题词,以CSSCI期刊为检索范围,截至2019年8月中旬,共检索出55篇相关文献。经过仔细阅读与筛选,保留与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研究高度相关的文献33篇。对这33篇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研究(18篇文献涉及),创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5篇文献涉及),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8篇文献涉及)。围绕这三方面,整理、评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出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对于进一步丰富创客教师能力发展理论,指导创客教师能力提升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研究

由于创客教育是多学科知识的汇聚与融合,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对创客教师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已有研究多关注创客教师的多元能力构成[3],具体来说,涉及创客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

在创客教师的专业精神方面,绝大多数学者对创客教师应当具备的意识、思维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创客教师的意识、思维既可以推动自身积极从事创客教学实践,还可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创造热情。李彤彤,王志军等指出创客教师应当具备作为一名创客和教师的双重精神,包括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设计意识与设计思维、实践意识与工匠精神、节点意识与联通思维、分享意识与团队精神、安全意识与尝试精神等[2]。万超,魏来还提到创客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赵姝,白浩等还强调了创客教师要具备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尊重关心学生的精神,从而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能力[5]。

在创客教师的专业知识方面,研究普遍认为创客教师经常接触一些崭新的、前沿性的学科领域,要具备宽广的多领域知识,形成博专结合的多元知识结构,既要对所教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2][6]。杨现民等进一步指出扎实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知识对创客教师的重要性[1]。还有学者在林达·达琳-哈蒙德教师知识分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TPACK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系统构建了创客教师知识基础框架,该框架包括创客学习者知识、创客学习知识、创客课程知识、创客教学法知识、创客教学评价知识、创客教学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等维度[7]。

在创客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不仅有学者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创客教师所需的教育实践技能做了系统总结,还有学者对创客教师的人际交往技能做了特殊强调。例如,Hartnell-Young认为,在基于技术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具备设计学习环境(Design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管理学生及学习资源(Managing People and Resources)、调控学生学习 (Mediating Student Learning)、 提高实践质量(Improving Practice)四个方面的技能[8]。祝智庭指出这四种技能同样适用于创客教师,具体来说,创客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计创客学习项目,还要对该项目所需资源和小组成员进行调配与管理,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便调节、控制其学习进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QC)[9]。李彤彤,王志军等则在上述四种技能的基础上归纳出创客教师应当具备创客空间建设、创客课程开发、创客技术应用、创客教育教学等专业技能[2]。与此同时,还有学者对创客教师的教育实践技能框架提出自己的设想,如赵慧臣等认为此框架应当包括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教学发展及聚焦教学影响力三方面[3]。除对创客教育实践技能的研究外,杨现民等还对创客教师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进行了强调,认为创客教师在掌握相应教学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与校外专家、技术人员、同行等形成一个广泛的人际圈子,以便彼此间经验的交流与分享[1]。

从上述分析可见,虽然对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涉及创客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相关因素,但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经验总结和思辨分析,以描述为主,基于实证数据与严谨方法(如德尔菲法)的研究比较少见。此外,虽然已有学者初步构建了创客教师的能力结构体系,但不同能力间的作用关系如何,还亟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二、创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国内涉及创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多,但仍有部分学者提到了一些影响因素,归纳起来,这些因素涉及教师个体、学校等方面。

在教师个体方面,部分学者强调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个人信念、个人成就感等因素会影响其专业能力发展的意愿与动机,也会影响其对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的认知与选择。具体来说,王怀宇等指出创客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是制约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10]。一方面,创客教师目前多由信息技术等理工科教师兼任[11],虽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储备,但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支持,比较难以理解创客教育的相关内涵、价值及自我提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创客教师多侧重于在学校环境中开展教学,较少到学校外的企业、公司等地方开展实践,这也会限制其实践能力的提升。蔡慧英、谢作如等还指出创客教师的个人信念,比如创客教师对整合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认知及自信心等会影响其TPACK等知识的发展,进而对其能力发展产生一定影响[12]。傅骞还谈到由于创客教育在很多学校被“边缘化”,导致创客教师个人成就感偏低,这也限制了创客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13]。

在学校方面,学校对创客教师的组织支持、领导支持及文化支持也会对其专业能力发展产生影响[12]。组织支持主要指学校在基础设施、空间环境、教学时间、专业活动等方面给予创客教师的支持,以专业活动为例,闫志明、孙承毅研究发现,学校能为创客教师提供的专业活动越多,其能力发展的动力就越足,尤其是“从教后对创客教育的自主学习与研究”“创客教育实践和反思”“校外创客专家指导”这三类活动,更能激发创客教师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7]。领导支持指学校领导对创客教育的理解与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创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扫平障碍。文化支持是学校在校园文化(如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上对创客教育的支持[14],这种良好的创客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并积极、热情地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虽然直接对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但或多或少涉及到教师个体、学校等方面的因素。然而从整体来看,往往是学者们基于文献分析或经验总结,对相关因素进行论述,能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探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的研究较少见到。

三、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为了提升创客教师的专业能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出现了一些策略,总结起来,这些策略涉及到制度、平台、培训等诸多方面。

在制度方面,大部分研究认为恰当的创客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完善的创客教师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有利于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如闫志明、孙承毅主张建立创客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与完善,助力其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持续发展[7]。杨刚进一步指出这种评价与激励制度主要是将创客教师的职称评定、薪资福利、年度考评等与其参与创客科研、教学及实践指导相挂钩,以此激励创客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15]。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关注到完善的创客教师组织与管理制度也会为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如赋予创客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可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与制造;实行创客教师定期休假制,让工作较长时间的创客教师有适当的假期,便于其有充分时间进行科研创新,反思自我发展路径等[10]。

在平台方面,大部分研究均强调为创客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发展平台是促使其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通道。傅骞、郑娅峰还对这类平台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创客比赛、创客教师分享平台、创客名师工作室等[16]。创客比赛如“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新教学大赛”等,可促进教师在带学生参加比赛的同时,不断反思自身的实践经验,逐渐改进与完善教学。创客教师分享平台是指支持优秀创客教师将自身的丰富经验,包括自己设计的公开课、自主实践的成果、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及设计的教材等进行分享的平台,可以使新手创客教师借鉴优秀创客教师的成熟经验,实现自身能力的快速发展。创客名师工作室则是由优秀创客教师个人冠名,可凭借优秀创客教师的吸引力,吸引其他教师加入,并向全社会提供公益的创客培训。杨刚还提到可利用大数据手段建设创客教师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使教师借助该平台系统学习3D打印,开源硬件、机器人等课程,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15]。

在培训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有效的创客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创客教师掌握创客教育的理念、价值及实施方式[17],同时还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助力创客教育共同体的生成。在此背景下,已有学者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当前典型的创客培训案例等做了一定论述。培训内容上,郑旭东,彭红超指出要围绕创客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素养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展开培训[18],殷朝晖、王鑫则强调了对创客教育的概念、文化价值等进行培训[19],何克抗进一步强调不能只对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实施技术等技能型内容进行培训,还应注重对教师个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17]。培训形式上,万超、魏来认为学校可组织创客教师通过外出进修、交流访学、企业社区挂职、专门的培训课程等形式参与培训[4]。此外,王同聚还对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的“智能机器人制作与程序设计创客教育课程”和“创客项目——Scratch与机器人融合”培训课程的开展、实施情况做了详细阐述,说明了其对创客教师创意设计、实际操作等各方面能力提升有显著效果[2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面对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这个系统工程,已有研究虽然从制度、平台、培训等多个维度论述了专业能力发展策略,但这些研究相对零散,缺乏全方位、立体化的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体系的构建,对提出的专业能力提升策略也很少在实践中对其效果做出检验。

四、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的未来启示

一是研究方法应更加多样化。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部分是以理论分析或经验思辨的形式,对创客教师的能力构成、影响因素、发展策略等进行形而上的描述,而基于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多尝试实证研究法,例如,在研究创客教师的能力构成时,可首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结合文献分析,形成创客教师备选专业能力列表。再运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对专家、优秀创客教师等的多轮调查确定创客教师专业能力框架。再比如,在构建出创客教师能力策略体系后,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检验其效果。

二是研究内容应进一步深化。目前关于创客教师专业能力研究多是局限于表面,进行泛泛而谈式的研究,如对影响创客教师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宽泛的总结,对专业能力提升策略进行归纳整理等。而对于框架的建构、各种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未来的研究要多形成系统的框架,探究要素间的作用机理。举例来说,在探究影响创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时,可运用SEM结构方程,对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做系统探究,还可据此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创客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的框架。

三是研究对象应进一步拓展。毫无疑问,创客教师是其专业能力研究的主要对象,但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当前研究更侧重于中小学创客教师群体,而针对高校创客教师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搜索到的33篇文献里,只有6篇文献或多或少涉及到高校创客教师。而高校创客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使命[10],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创客教师的职前经历、从教意愿以及知识储备等,他们是培养创客教师的根本所在。未来可以对高校创客教师与高校普通教师的区别、高校创客教师的特征、应当具备的知识基础等做详细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