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前儿童结构游戏指导策略的探析

时间:2024-06-19

张 静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结构”一词演变于拉丁文Construstlc,它本意是指儿童的建筑、构造活动。学前儿童的结构游戏是利用多种类型的结构材料,创造性的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多种多样,深受学前儿童喜爱,他们乐于运用专门材料、自然材料或废旧的游戏材料,在拼搭、插摆中完成自己的构建行为。这种自由自主、合作创新的游戏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他们追随儿童游戏过程的表现,细致、科学、适时的介入其中,给予儿童帮助,使教师的指导与儿童游戏紧密结合,构建学前儿童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激发儿童参与结构游戏兴趣

1.根据儿童近期兴趣和需要确定主题激发儿童结构游戏兴趣。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兴趣点,了解他们近期感兴趣的人、事、物,以此为契机激发儿童主动生成的兴趣需要,提出结构游戏主题。在不断扩大和链接中丰富儿童对结构游戏主题的认知,进而推动结构游戏的进行和发展。

2.多途径展示构造成品激发儿童结构游戏兴趣。游戏前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作品,焕发动手尝试的欲望。还可以拼插一些较形象、精致的范例安放在醒目处,引导儿童感知欣赏。也可以将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人、事、物的图片或模型放入结构游戏区中,诱发儿童的建构热情,提升儿童创造的敏感性。这些构造成品货图片的出现具有激发构造兴趣、暗示结构技能、诱导创造思路的作用,它加深了儿童对结构主题的认识,缩短了儿童建构游戏中创作过程与创造成果间的距离。

二、准备结构游戏所需的关键经验

1.引导儿观察结构游戏原型。结构游戏前教师要引导儿童对于结构游戏主题进行有效观察,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观察中教师可带领儿童进行实地观察,充分感知实物,也可运用玩具、模型、图片做补充观察。同时,观察应该从认识物体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色彩搭配、结构材料等几方面进行,充分保障儿童在结构游戏前清晰认识构造原型的结构。其次,观察中指导儿童掌握科学游戏的观察方法。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全体到局部等方法进行有序观察,通过直接的感知和观察抓住形态多样的物体及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2.支持儿童建立结构游戏规则。在结构游戏过程中建立的规则一定要融入儿童意志和想法,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多以儿童自绘图画或照片形式呈现。常见的结构游戏规则有:取放结构材料时的规则、合作建构的规则、结构游戏材料的分类整理规则、结构游戏作品展示的规则、不随意破坏他人建构成果的规程、持卡进区、填写进区记录册的规则、不争抢材料的规则。总之,在结构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建立有效的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提供丰富的结构游戏环境

1.适时的投放结构游戏材料。在结构游戏材料中,材料的投放要突出安全性、多样性、丰富性原则,以促进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运用材料完成搭建。首先,结构游戏中要保障原有材料数量充足。充足的材料为儿童创造性的建构活动提供了可能,使儿童能够交互运用多种方法,在不断变化中发现材料新组合方法与操作技能,为实现作品的丰富和拓展提供可能,进而发挥各种材料的最大价值。其次,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为儿童提供新的游戏材料,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各种材料,数量充足的瓶瓶罐罐将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结构游戏材料。最后,结构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体现儿童各个年龄段特点。应该为小班儿童提供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游戏材料,避免儿童因相互模仿而争抢材料。中大班儿童所需的材料应该是种类多,各种类数量也极多的游戏材料,为儿童提供充足的创造空间,为他们作品的拓展提供可能。同时,教师应引导中大班儿童参与结构游戏材料的收集、设计和制作活动,这样既丰富游戏主题,又能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在结构游戏区域创设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区域环境空间要至少两面开放,区域中即便于儿童来回走动又不会妨碍其他儿童游戏行为;二是游戏区中要给儿童留有足够的建构空间,使儿童的建构行为能够依据想象随心所欲;三是游戏区材料的摆放要做到固定并分类清晰,这样使儿童每天的游戏活动和游戏设想都能尽快实现,而不被寻找材料阻隔;四是结构游戏中的构造行为大多在地面,所以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减震、干爽、保暖,便于儿童活动的地面活动场地。

四、引导儿童创造性地开始构建

结构游戏中教师要及时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在结构游戏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给予适宜引导,提升游戏水平,推进游戏发展。教师观察结构游戏应侧重以下方面:儿童开展结构游戏的主题是什么;儿童的建构技能能否满足建构主题的需要;结构游戏区材料的提供是否符合儿童游戏的需要;儿童之间的合作是否和谐融洽;儿童是否遇到困难,渴望帮助;儿童结构游戏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在哪里;游戏中表现的耐力和意志品质。

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谈话讨论法:有效设立问题引导儿童主动思考,教师与儿童共同探索,寻找解决结构游戏重点或难点的途径与方法,推动儿童的结构游戏走向成功。例如:在结构游戏“立体停车场”中,教师提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停车场多停车辆,上面的车辆怎样才能方便司机开走?儿童带着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开始思考,并且有模有样地设计了一个汽车升降梯;还有的儿童搭出一条弯道,让汽车开下来。一个问题不同解决方法,儿童的创新能力和构造技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平行介入法:这种方法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儿童共同解决游戏问题,运用语言、操作行为的示范,使儿童受到积极影响,寻找办法克服困难。例如:小班“搭高楼”的结构游戏,这阶段儿童对垒高开始感兴趣,他们选择不同的材料不断完成垒高楼。有的儿童因为害怕楼房倒塌,垒到三层,便准备放弃。教师感觉孩子还有潜力未被挖掘,坚持性和耐力表现不足,就加入到其中自己开始垒高楼,并自信地说“宝宝们,你的高楼可真高,我都打到第六层了,你们也一定行,我们不要怕失败,大家加油!”教师鼓励的语言和赞许的行为可增强儿童完成任务的信心,这样的指导更能全面引发儿童借鉴观察,并习得经验。

交叉介入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儿童结构游戏水平发生质的跨域阶段,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完全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解决问题,实现游戏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如大班结构游戏“旋转木马”,儿童的各式各样木马拼插得栩栩如生,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木马组合在一起并能旋转,这是在构建更新知识体系,他们渴望获得与自我认知相符的构造作品,这时教师就直接参与进去,并提供苯板和圆柱底盘,与儿童一起找中心点,平衡安装拼插好的木马,当看到构造的“旋转木马”真的转了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第一次在构造游戏中发现中心平衡的原理。

五、分享评价儿童结构游戏成果

结构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与评价是儿童树立自信心、习得游戏技能的关键。分享评价环节包括结构游戏成品展示、分享和评价等。

成品展示为作品评价与分享奠定基础,教师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方法展示儿童作品,例如可请儿童将作品画成图片进行展示;也可将作品拍照片布置在结构游戏区内展示;还可制作儿童的结构游戏作品集进行展示。无论运用什么方式都将最大程度记录儿童创造的痕迹,为下一次结构游戏提供有益的精神支持。

成品分享是鼓励儿童展示并讲述自己的建构作品,以供全体儿童欣赏,同时也可以使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分享中从“我搭建了什么?”“它能干什么?”“我的作品会让谁获得快乐?”等问题入手,帮助儿童感受分享的喜悦,体验创造的快乐,更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结构游戏的持续兴趣。作品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惜儿童的构建成果,更要引导儿童珍惜彼此作品,切不可因为作品不完整而轻率毁掉。

成品评价将围绕针对儿童建构技能、针对儿童认知经验、针对结构游戏和其他角色游戏互动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中以发现进步、鼓励优点为主,有意识地在提高儿童结构游戏水平上进行有效评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