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焦 旭 阳
(牡丹江市长安小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课程,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之一。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将会助力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发展。牡丹江市长安小学在“双亲心育”特色办学理念的支撑下,努力构建起丰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课程,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体系,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助力!
2004年,学校提出打造“双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办学理念,即通过家庭、学校、社会间的沟通、交流、学习、互助等,构建起和谐的教育氛围,将善良、智慧、欣赏、自信的要素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双亲心育”作为统领学校整体工作近20年的理念,使长安的学生们在长安校园中茁壮成长。
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育人目标确立在:培养与众不同的长安少年。那么何为与众不同?我们要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培养具有审美情趣的品味少年、培养具有中华情怀的中国少年、培养集德、美、智兼顾的儒雅少年。学校逐步完善、形成“1+4”课程体系。即以“国家课程”作为一个中心,以“校本课程”为四个平台。以课程为牵动,培养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并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个中心。对于国家课程,它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要实现“双亲心育”所提出的的“培养与众不同的长安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学校的课堂应该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主阵地之一。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学校一直在坚守的,我们力求将尊重、提醒、宽容、等待给予给学生。在2014年初,当学校践行“双亲心育”整十年之时,牡丹江市教育局提出了“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理念。这一理念中“学生本位、学习本位、学科本位”的关键词,与“1+4”课程体系中这的“1”不谋而合。让“学本式成长课堂”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国家课程的重要手段。
学校组建了研究团队,由最初的语文学科牵动,到中期的全学科启动,到现在的关注核心素养推动。我们努力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校各学科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梳理出学习方法,教师退到后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等待,给予提醒,给予点拨。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培养中逐步地凸显出来。他们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上级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认可。
在围绕“国家课程”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具备了学习的综合能力,则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展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国家课程输入学习,校本课程输出发展,将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互为补充,让学生的能力最大化发展。
以学校龙头课题儿童诗课堂教学实验为例。将语文课上对于品词析句、抓事物特征、锤炼语言、修改等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扎实地给予学生。让他们再将所学到的内容反作用于儿童诗的创作中。在这种“语文课堂系统输入,诗歌课堂个性输出”的模式下,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四个平台”。四个平台就是育人目标的四个指向。我们本着“传承与创新”的原则,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中的四个序列。
为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搭建“以课程为牵动,以活动为引领”的心理平台。学校选择了从九五期间就已经开始研究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开发出“小学生心理品质训练校本课程”,纳入到课程计划中,由专职的心理教师进行授课,同时辅以个体心理咨询和多元的学生团体心理品质训练活动,舒缓孩子们的心理,唤起他们与人沟通的需求,开展快乐点名、图画评价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从心理品质上阳光、向上,富有亲和力和正能量。
为培养具有审美情趣的品味少年,搭建“寻找身边的美,表达心中的美”的审美平台。以孩子们喜爱的美术课程入手,由学校的美术教师组建起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挖掘我们牡丹江及学校的素材与元素,编写出“美术”校本教材。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观察美、发现美,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灵巧的双手,描绘出、创造出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
为培养具有中华情怀的中国少年,搭建“感受国粹、传承国粹”的文化平台。学校选择了当时在学生中的小名人“全国京剧小梅花金奖”获得者赵一阳,由她作为形象大使将京剧引入课堂。组织音乐教师、聘请专业师资队伍,开发出京剧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感受祖国的国粹,进一步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特色活动中进一步深造,专项培养。至今为止,已有近二十名学生,从长安小学小梅花少儿京剧基地走到更广阔的艺术院校深造。
为培养集德、美、智兼顾的儒雅少年,搭建“童心童梦,童言童话”的表达平台。学校选择了当时已经开展了近七年的“儿歌创编”的实验,开发出给予学生诗意与美好的“儿童诗”教材。让孩子们用诗样的语言表达他们崇尚的美德,用诗样的语言表达他们发现的美好,用诗样的语言表达他们内心中的想象与学习的感受。
回顾课程体系从架构到形成的过程,其中蕴含了长安人对教育的坚守,对学生培养的坚守。在坚守的过程中,更有着长安教师、长安学生日渐积累的提升!
以儿童诗校本课程为例,学校经过了20年的探索。在校本课程推动的过程中,采用课题引领——学科融合——平台展示的工作思路来进行。十一五期间,儿歌创编实验课题被批准为省级课题,十二五期间,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被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其研究成果连续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的专项成果奖励。同时我们认为儿童诗不能孤立于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无论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思维品质都是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课学习的方法及对于词语的推敲把握都融入到儿童诗创作中,音乐课中的韵律美、美术课上的色彩美,都融入到儿童诗的构思中,在各学科的融合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张扬。每一年学校都要进行这种现场儿童诗创造的比赛和展示活动,每一次孩子们带给我们的都是无尽的惊喜;每一年学校都要开展教学研讨,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每一个五年学校都要对校本教材进行适当的修订改编。而修订、改编的基础,就是来自教师日积月累对儿童诗教学的建议与反思,来自学生创作的灵感。这样的过程就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对学生能力全面培养的最好载体。
“1+4”课程体系的构建,正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最佳体现。作为学校,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更多的是孩子们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坚信长安小学特色课程体系支撑起的定会是长安学子美好的明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