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国际营销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时间:2024-06-19

吴 晓 达

(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营销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专业知识、通晓各国语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国际营销人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和素养,具备国际化通用知识和能力。国际营销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的设置。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营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国际化视野。国内可供选择的国际营销教材不多,教学内容与框架体系与市场营销学差别不大,没有立足于国际化的视角,教材知识结构陈旧过时。此外,国际营销课程的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与市场营销学相比,国际营销课程案例资源较少且不够新颖,可供参考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少之又少。由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国际通用教材及课程体系设置,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营销人才,同时也对培养人才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就必须具备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高素质、国际化的营销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国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但目前一些高校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少,师资力量薄弱。

3.教学方法落后

许多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进行系统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少量的案例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课堂互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虽能引起学生兴趣,但目前国际营销的案例资源偏少,一些案例不够新颖,教学案例的编写更新滞后,不能反映企业国际营销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因而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1]。由于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国际营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达到国际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

4.实践环节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涉及沿线多个国家的合作和交流,面临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复杂的政治法律环境,这对国际营销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风云变幻的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长期以来,国际营销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占很大比重,实践环节很少,无法凸显国际营销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特征[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没有实际操作过程。一些学校实验室虽引进营销软件,进行营销模拟操作和训练,但课时偏少,且与企业国际营销面临的现状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实践环节太少,没有专门的国际营销企业实训基地,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国际营销人才培养路径

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营销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能够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顺利地进行沟通交流与解决问题。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应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课程国际化。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结合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的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提升课程质量,成为国际营销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目前主要有原版教材、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不同教材各有千秋,应尽量选择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材。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除了要增加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可适当设置一些小语种课程。另外,为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可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参考其他高校共享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向学生推送本专业课程前沿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热点资讯以及课外阅读书单,让学生能更多地阅读和了解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更积极地融入国际营销的课程学习中,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和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成为高校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各类资助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和补助,鼓励引导教师分期分批出国进修培训,有计划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留学、访学,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4]。同时,应增设教师的外语培训,既便于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外交流,也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人才,特别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为现有师资注入新鲜血液,以优化师资结构,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此外,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应鼓励教师定期轮岗,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成为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3.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课堂讲授,教师还可采取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学习理论知识的状况,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授课前可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并提出一些与章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授课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围绕小案例、热点资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通过启发、引导与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相对于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应结合“一带一路”热点、亮点问题,尽量选择前沿、新颖的案例,一些大案例的讨论,可将学生分成案例讨论小组,分组进行讨论,小组每个成员阐述自己观点,讨论结果以PPT形式在课堂进行展示解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其他高校共享的精品课程资源,不断补充更新案例库,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实践教学是实现国际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将部分实践课时直接嵌入到理论课程,使实践课时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其次,建立校内课程实训平台。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最新国际营销软件,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搭建校内实训平台,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课程实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尝试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复杂的国际营销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5]。积极主动寻求有从事国际业务特别是涉及“一带一路”业务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吸引企业来校讲授指导实践教学,或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代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国际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应与时俱进,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步伐,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改革,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国际营销人才,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