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 杨 栗春华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牡丹江市使用新教材已有一年时间,必修阶段的教材全部使用完毕。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一线教师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更好地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新高考,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家要求的合格人才,牡丹江市教研院高中部化学学科结合一年来深入学校的听课调研,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对象是牡丹江地区现高一任课教师,参与人数为88人,所搜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无记名调查问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线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教研部门结合实际调研进行信息汇总反馈相关部门,期待能够针对学校实际做出有效的措施并将好的经验进行分享。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在以前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很多教师不注重教材,导致学生自然忽视教材,教材形同虚设,教辅却占据了教学的主阵地,更不用说课程标准了;有的教师只看教材不关注课程标准。但是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材体现新课程标准,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是一个课程标准下存在多个版本的教材,因此,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应该是新课程下对教材更妥当的认识。
从教材使用后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理念的转换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转换、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使用功能实用性等几个方面来看,教师普遍对教材的认可度较高。
在新教材设计的情景与问题能否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上,94.32%的教师认为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近92%的教师认为新教材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外显,95.45%的教师认为新教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而有86.37%的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的;有92%的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同时能加深教师对于新课标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若按照教材的引导并配合教师教学用书就可以很好地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
从问卷上来看(图1),教师绝大多数都在课前仔细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足见教师的敬业和责任担当,尤其是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一样认真精读教材和教师用书,这对教师和学生适应新高考是最大的保障。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按照以往经验,新瓶装旧酒一般地进行教学。
图1
必修第一册和必修第二册的实验活动(即学生必做实验),您让学生参加了哪些(形式可以是单设课时进行实验、将以下实验活动与“探究”栏目整合、将以下实验活动与“实验X-X”栏目整合)
图2 教师演示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
图3
对新教材中的“实验X-X”栏目的处理
图4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培养的主阵地,尤其是学生实验。
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也是实际教学中很难实施的内容。原因之一是任课教师工作量大,除去备课、选习题,还要有自我提升学习的时间,从调查问卷及实际调研中了解到:一般化学教师的任课班级数都是3到4个班级,学生的作业量很大,此外还有给学生的辅导时间,如果有班主任工作的可能会减少一个教学班,但是管理工作量不是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量可以相抵的,所以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但从图2中整个必修阶段学生必做的9个实验中可见,大部分实验学生都能参与,包括单设课时、与教材中其他实验类栏目整合等形式,这体现出教师通过教材培训以及新课标的学习,再结合高考试题特点,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增加。但是从学生每个实验的参与程度看,对于学期初的实验、操作简单的实验、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致的实验等,很多教师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而涉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意识与模型认知这两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如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这类实验,学生参与度小(如图3)。而新课标中提出“改变在实验中注重动手但缺少思考的现状,强调高级思维过程”,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涉及的原因就更多。其中还有教师精力有限的原因,因为这类实验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要比其他类型的实验大,因此,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几种方案预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际做实验、查阅大量资料;另一个原因是与不同学校的学情有关,这类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在学情好一些的学校开展实施相对容易,学情较弱的学校在必修阶段的教学重点更多的是打牢基础知识,所以课时分配上会紧张一些,而且学生未来分流可能更多的是文科方向,理科方向的可能留在分流后与选择性必修进行部分融合。
实验教学开展困难原因之二,有些重点学校会配备实验员,学生实验准备还比较轻松,但学生人数众多,每个学生必做实验实施起来就很不容易,如果是一般高中,实施难度会更大,因为专职实验员少甚至没有,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大部分教师责任心非常强,六成以上的教师将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完成一半以上,近四成完成大多数,还有一些教师完成了全部实验。教师都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提升能力的机会。以上这些原因也是导致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选择视频方式的主要原因(如图4)。调研问卷中有三成教师全部是视频方式进行演示实验。视频可以节省课前准备时间,实验效果好,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上课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解决学生只能听和记教师口述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教学困境等问题,但往往错失很多能够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机会。教师都做过实验,会发现同一个实验,同一个人,因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或是浓度稍有不同,温度稍有不同,是否搅拌等条件变化下,都可能使实验结果不相同,而这些意外往往就是新发现的契机,也是让学生深入体会化学学科特点和增强探究能力的机会。因此,如果学情允许,建议教师还是能演示实验而不进行视频展示,能让学生做的实验教师就不演示。另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如翻转课堂等,可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这些建议以及教材实验内容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客观上要提供充足的人员和设备,并依据本校实际学情,酌情安排课时。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教龄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师和教龄在3-5年的年轻教师很少用视频展示实验,(如图5和图6所示),相对教龄在1-2和6-10年的教师用视频的较多,而且只有老教师实验上有创新(如图7和图8所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有工作热情,同时可能负担的非教学任务少,技术水平也高;6-10年教龄的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承担很多教学之外的管理工作或是到了职业倦怠期;而老教师工作严谨的一贯作风沿袭了下来。
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您演示了
图5
图6
您对新教材中的“实验X-X”栏目的处理是
图7
图8
“探究”栏目是本次新教材增设的,应该是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导向,要求教师更注重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尽量减少学生记忆性、重复性、机械性的学习,这些学科知识其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尤其是必修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应该将其知识内容本身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应该转向侧重学科本源性问题即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以及学习知识获取的途径、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所以按照教材设计的探究环节进行教学,是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做法。
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设计合理、可行
图9
新教材中的“探究”栏目,组织学生研究了
图10
关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回答问题的作用
图11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教师是非常认可探究栏目的设计和实操性的(见图9),实际实施中有近七成的教师完成多数或全部(见图10),说明教师对未来国家需要的人才特点还是十分清楚的,但在实施中只有17.05%的教师实施全部的探究活动,这可能与学情有关,也可能与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有关,也可能涉及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学的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以教师是否把教材中应该讲的都讲完以及是否有知识、方法的拓展作为唯一评价教师和学校教学的标准,所以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再腾出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课时上就会比较紧张,教师也就没有课时进行探究活动。这个矛盾不是简单的学情和课时的问题,还存在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干涉等社会问题,需要一定时间让社会大众去真正了解学校教育和教育学习的本质,近八成的教师都认为课堂提问很有必要而且经常提问学生(见图11),希望教师能设计出更多有深度、引发学生进行学科深度思考的问题,选取真实的、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这样就能将探究思想在平时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缓解(见图10)体现的困扰。
教材中已有的素材(各种栏目、图表、习题等)的使用
图12
素材的广泛使用也是本轮新课程改革实施时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转变的一项内容,要求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正文内容。新课标和新课程要求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内容,此时各种素材就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抓手。从问卷结果上看(图12),近65%的教师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说明大多数的教师是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在各级培训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的讲座,重视教材使用和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近三成教师只重视“方法导引”和“思考与交流”,或者只是用于导课使用,还有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内容和方法技巧的学习,而忽视知识方法技巧是如何获得的这个学习过程,还凭借以往教学经验,穿新鞋走老路。但是这些方式对高考只能帮助学生获得四成的成绩,如果想让学生成绩有所突破,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重视探究活动,重视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教材中素材的挖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市售的教辅材料作为上课习题巩固的资源,在上一版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已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版新教材习题的设置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得更加突出。教师对本版教材的习题认可度很高(如表1、表2和表5),但是不同学校,学情不同,处理习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如表3、表4)。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习题大多数是可以自修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相应的课外教辅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将课后中的某些习题作为母题设计更好。因为新教材中很多习题是取自高考原题,很有研究和拓展的价值,这样也避免习题课就是为讲题而讲题,对教师来说也是提升个人学科理解的契机,对学生来说也能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能缓解课时压力,是一举多得的方法;对于学情较弱的学校来说,重视课后习题非常重要,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基础成绩的重要保障。
新教材中的习题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 (地市级重点中学)
表1
新教材中的习题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 (普通中学)
表2
关于教材的课后习题的教学处理 (地市级重点中学)
表3
关于教材的课后习题的教学处理 (普通中学)
表4
关于教材习题的设置 (普通中学)
表5
您所在的学校,教学中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是否进行部分模块的整合
表6
课时方面:课时数集中在4、5(包含全部上课时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课时合适,八成教师觉得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学情较弱的学校,未来理科方向人数可能会少,从长远计划安排来看,化学学科课时可能会少,但是这种情况的学生如果未来选择理科的话,高一还是应该打基础为主,以教材习题为主,基础打牢,未来选择必修课时,再逐步深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学情较好的学校,需要一定的拓展,那么课时会多一点。另外,在上学期末,有些学校由于在开学初讲授了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所以期末课时紧张,所有教学内容包括上学期未完成的全部完成。课时问题其实也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一般认为教学内容的整合,一个原因就是调整后更利于学生学习,另一个原因是解决课时问题。在此次调研中,有一半多的教师所在学校都进行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部分模块的整合(如表6),在部分学校整合模块主要就是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分别与选择性必修的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电能进行整合,部分内容在高一下学期完成,一部分内容在高二上学期一并完成。在教材内容整合这方面,实际上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条的教教材。依据学科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未来选择的方向,因地制宜地进行教材的重组、顺序调整。学校在使用新教材之初,都还是在探索阶段,针对本校实际做适当调整,只要是利于学生长久发展,教学内容不缺失,这个调整就是可行的。从这份调查问卷以及本年度高一学年的学校调研来看,一线教师通过实际教学体验,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意图,即充分体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要求逐渐清晰,对教材的栏目和素材的使用大多数能遵循教材要求,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能够体会新课标的要求,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授教材。当然,有一些教师还会存在思维的惯性,沿用以往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活动较少或者没有,只关注学科知识本身,而忽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另外,教材中设计有“研究与实践”栏目,由于课时紧张,开设相关内容的学校很少,而这部分是对学生设计活动能力、质疑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今年的高考试题已经增强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考查,如果要让学生在未来高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改变的方式除了要参加一些培训外,非常有效便捷的就是经常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用好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利用好教材中的各项栏目和素材,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