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崔 艳 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州 510420)
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1]。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工业化及其创造的现代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下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2]。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三个阶段(机械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第二次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信息时代)。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晚清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四次历史性选择。
中国作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近代却落后了,没有赶上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清政府被动卷入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70年代兴起,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第一次历史性选择。从军事工业企业到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从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到创办新式学校培养近代化人才,为中国走入近代化打开了大门,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并不成功,地主阶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并不能挽救危亡,政治动荡,战火连绵,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偃旗息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使清政府灭亡,但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停摆。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义无反顾地选择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第二次历史性选择,时间刚好与世界现代化第三次浪潮同步。选择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和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分不开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围堵政策,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中国伸出援手,况且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一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发展史的奇迹[3]。因此,新中国不可能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完成现代化的道路,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性的选择。
毛泽东同志分析当时的形势,确立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通过“一化三改”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道路。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三个现代”思想,即“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4]。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23章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5]。这就是“四个现代化”。根据毛泽东的提议,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6]他还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7]。“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表达了人民群众改变我国落后面貌、建设强大国家的愿望和追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人们对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不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1979 年3月21日至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8]同时,邓小平对“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作了新的阐释。他指出,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9];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引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10]。1980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卡拉汉时,提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不同于包括你们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国人口太多,要达到你们那样的现代化,人均年收入五千至七千美元,不现实。所以,我们提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日本大平首相同我谈话时,我说中国平均每人年收入达到一千美元,变成‘小康之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11]。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作为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选择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密不可分。中国选择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选择。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和中国化。小康目标从中国国情出发,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使现代化目标更为清晰。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第四次世界现代化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四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党中央提出了新的现代化目标。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新时代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的内涵。***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包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本国实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2021年***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四个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最初的现代化,被世界各国理解为实现工业化,建设工业社会。因为工业社会的强大力量是改造自然、追求幸福、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人们普遍认为,工业越发达,生产效率越高,物资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国民就会得到实惠。而现代化成为一种理论,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1951年6月,美国科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创办的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在芝加哥举办学术会议,认为运用“现代化”一词表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13]。此后“现代化”一词开始广泛应用。涌现出罗斯托、布莱克、艾森斯塔特、亨廷顿等一批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和著作,形成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西方(主要是美国)社会发展模式为主导的经典现代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实践遇到诸多问题,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越演越烈,“机器驱赶人类”导致的失业加剧、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的精神空虚等现象日益严重,西方的现代化学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纠正现代化理论,出现了众多的流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被称为后现代化理论。其中,很多成果得到国际社会重视和认可,以至于联合国在制定第二个十年计划(1970-1980)发展目标中吸纳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教育、保健、住房、营养、收入分配和土地改革等方面的内容。1979年法国发展问题专家弗朗索瓦·佩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新发展观》[14]中总结20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经济增长——工业化——资源——环境”模式,提出了人——社会、人——文化,价值体系更新等宽广层面的发展理念,强调现代化的发展应该是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借鉴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成果,与西方后现代化理论同期出现的东方现代化理论独树一帜,即1980年邓小平提出了作为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如何实现现代化?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先驱罗荣渠先生把现代化分成三大类型,即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混合型现代化模式,三大发展类型又分成许多模式[15]。新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把“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步入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如期实现。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新现代化理论专家何传启院士在经典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即新现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 18 世纪—21 世纪末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经典现代化,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新型现代化,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推进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集聚两次现代化的精华,降低现代化过程的失误,迎头赶上第二次现代化的未来世界前沿。这种模式被称为“综合现代化”,即从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16]。中国现代化起步晚且遭遇挫折,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的前两次浪潮,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因此只能选择走综合现代化的道路。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将是“两步并作一步走”,通过“弯道超车”或“跨越式发展”,积聚两次现代化的精华,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失误,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综合现代化新路,迎头赶上未来的世界前沿水平。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我国将在21世纪中后期进入世界前列,高标准实现现代化,完成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它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将为全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一条新道路,树立一个新标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