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4-06-19

薛 舒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1167)

一、问题的提出

自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肇始以来[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运动,以及在美国广泛的流行,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期望通过这种信息化时代的新颖教学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程。以英语专业教学为例,新《国标》出台后,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愈来愈多的目光转向翻转课堂这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和课堂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模型设计、实践应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7]。然而,就现有研究来看,翻转课堂实践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一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借助网络平台展现的课程视频,所以,对影响翻转课堂实践效果的种种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加信息平台的资源供给,以及提升教学视频的互动性或交互性,并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构[8]。但是这些方案并未抓住问题的本质。一方面,过度依赖新技术,极易陷入技术核心主义的怪圈;另一方面,仅在“翻”“转”二字上做文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容易使得教学设计碎片化,难成体系,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解决方案的同质化,无法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这一点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基于这一认识,要想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并以此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化,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摆脱翻转课堂教学的从众性实践,真正立足课程教学本身;进一步来说,为什么现有实践不能满足英语专业的教学需求?这需要从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与特定课程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讨论;最后,是否存在一条发展的路径,可以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模式来推广,从而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围绕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拟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功能的分析,阐明翻转课堂与英语专业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二、翻转课堂的功能

知识学习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9]。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后,学生在课后通过反复复习,加深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理解,最终将理解后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的过程借助课前教学视频被人为地提前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10];同时,课堂讲授的时间变成生生、师生探讨的时间[11],相对于学生在课后自行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实现知识内化来说,课堂上的交流使得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针对教学内容的困惑开展知识内化。据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是从主体来看,翻转课堂有助于明确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与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主体要素,在不同的教学模式背景下,这两者间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教材进行的语言知识的讲授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少量的语言练习,例如翻译、回答问题等也只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和检查教学效果而偶尔产生的互动,教师为中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虽然英语专业很多课程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展现更多的是输入性的技能训练(听、读),而对于输出型的技能训练(说、写、译),由于耗时费力,外加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很少在课堂上开展。在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缩成了主要是“教”。而如果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与“学”的主体将相互联系,课前的充分准备与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知识储备,可以自如应对教师的知识点讲授,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有空间有能力有储备去判断、去思考、去分析、去质疑教师的教学,甚至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解惑。教学中的“教”与“学”变成了平等的存在,课堂上也会有空余时间开展辩论、演讲、情景对话、写作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输出性语言技能,也帮助教师收获及时的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是从内容来看,翻转课堂有助于优化知识内化的过程。英专学生在大一开始就修读多门专业课程,但是每个学生的中学英语学习情况不尽相同,这也意味着专业课教学向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几乎同质化的课程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几乎无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差别化的知识传授;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大都只能在课后独立进行,即使有所疑惑,也不能及时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而予以解决。在这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是,通过提前传授知识,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输出型的技能训练。

三是从形式来看,翻转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虽然教学视频不是翻转课堂的全部,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借助教学视频才能够开展。以英语专业基础课为例,多门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等知识。如果仅依靠课堂教学来传授知识,教学内容多而繁杂,教学过程难免枯燥。处在这样一种被动学习的氛围下,学生也很难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则是通过教学视频来丰富学习资源和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课文文化背景,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立体和丰满,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令学生有欲望去探求教学内容背后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

三、翻转课堂的功能异化及回归路径

(一)翻转课堂功能异化的表现

从应然层面来看,翻转课堂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但在实践中,却并未完全实现上文所述之功能,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存在功能异化的倾向。

首先,翻转课堂仅是英语专业的教学手段,但经常会被异化为教学目的。从我国高等教育界引入翻转课堂以来,各种以翻转课堂为名的教改项目层出不穷。许多项目的实施,虽然满足翻转课堂的形式要件,但是徒具翻转课堂之名,无论是视频的学习效果,还是课堂交流讨论的开展,都不能实现角色定位的转换、知识内化的优化以及自主兴趣的培养。许多翻转课堂的构建更像是重复性劳动,模式趋于雷同[12],几乎是为翻转而翻转。

其次,翻转课堂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但严重缺乏流程化的翻转课堂与英语专业课程的结合度,其对个性化、差异化过程的追求被异化为一般化、普适化的结果。英语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学习,是要在统一的课程内容中,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建立网上交互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涵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师辅导、学生练习、作业反馈、学习评估等环节的完整教学体系,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需求的材料进行学习。目前的实践却将课程凝结为普适的、统一的模式[13],既不能体现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发挥。

再次,翻转课堂是天然的评价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但并不意味着翻转课堂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模式而无需评价。事实上,许多徒具其形的、所谓翻转课堂的实践正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教学评价机制,而最终流于形式。教学评价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推动翻转课堂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14]。如果将翻转课堂预设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而不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那么翻转课堂的建设就会失去上升的动力,最终也会为新的教学模式所淘汰。

最后,翻转课堂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教学视频和网络平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工具,但却极易被异化为课程教学本身。曾几何时,技术因素是限制翻转课堂普及的最大障碍,早期的多数实践囿于技术水平,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翻转,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技术已然不能成为客观的障碍时,对技术的迷信却成为了教师、学生的主观障碍。

(二)翻转课堂功能回归的路径

如何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关键在于找准翻转课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上文已述,翻转课堂的功能主要包括师生角色的重构、知识内化的优化以及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等。为使翻转课堂的功能得以发挥,应当从教学体系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即追求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的现代化。

一方面,教学体系现代化是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虽然对于教学体系现代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描述教学体系现代化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翻转课堂的价值追求是谋求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换,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15]。借助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置于教师的引导之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掌握并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教学体系现代化是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可能会遇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体制方面的障碍。要突破这种障碍,从传统教学模式顺利过渡到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必须要坚持教学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系统推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现代化的构成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应当由教学模型设计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构成。

(一)教学模型设计机制

教学模型设计机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一般规则的集合,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的一般流程。不一定每门课程每堂课都要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自由选择。根据教学实践,英语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主要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反馈三部分构成。

课前学习模块设计根据不同课程要求,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四部分:一是词汇练习。列出每个单元课文中的生词和释义,并设计关于发音和用法的词汇练习题。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单词发音,难点是一词多义和词语的常用搭配。同时,针对课本词汇设计课外拓展,补充基础的专业术语,例如一词多义:scale(比例尺)、plane(平面)、dimension(尺寸);或者相关词汇背景拓展,例如课文提到cost可以介绍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概念,课文提到supply可以介绍供需曲线(supply/demand curve),课文提到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介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区别,课文提到sensor可以简单介绍物联网(loT)。通过简单的术语介绍,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将语言与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等相融合,模拟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专业术语,强调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文化背景介绍。这一部分用微课的方式展开,介绍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背景知识。例如在基础课《综合英语》课程中,根据课本单元主题,可以录制介绍西方节日、希腊神话等视频;在专业课《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录制不同类型的商务信函的范例分析视频;在专业课《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根据课本内容录制介绍作家生平简介的视频等。不需要每个单元都制作微课,选择内容丰富、有趣的话题录制视频即可,视频内容强调宽度的拓展,不追求语言的深入。三是阅读理解。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部分不设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四是质疑。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写下对于课文、语言点、或者其他内容的任何疑问,让学生学会质疑,也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模块设计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检查预习效果。课前预习里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都设计随堂测验进行检查,学生预习经常会出现因为自学方式不当而囫囵吞枣且不自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随堂测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学习现状。二是重难点讲解。这一部分是针对课前预习中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进行教学,既可以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开展,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掌握,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主动讲解。三是互动式讨论。将学生预习的疑问匿名显示出来,开展小组讨论,相互解答,最后教师再点评与讲解。

课后反馈模块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总结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与新技能,列成清单,便于复习,同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学习感受。二是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前学习模块和课堂教学模块的设计进行调整。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实施和功能实现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则的集合,也是翻转课堂的制度优势得以转化为效能的关键环节。上文已述,翻转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一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学生”双中心的教学模式。当然,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的中心地位早已稳固确立,问题本质上可以转化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推动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亦即如何在翻转课堂课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经过努力掌握课程相关的知识。有观点认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予以考察:一是情感投入,即学生对于教学的情感反应;二是认知投入,即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三是行为投入,即学生参与学习的行动和程度[16]。其中,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是主观方面,行为投入是客观方面,也是主观方面的情感和意愿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外在具现。由此可见,虽然评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指标是行为投入的程度,但行为投入的效果却取决于主观方面,因此问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翻转课堂课程教学能否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反应和意愿。事实上,学习的情感反应和意愿将会因教材内容、课程设计、教师表现甚至是同学情况而发生变化,即使是在相同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也会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反应和认知意愿。如果我们摒去那些无法掌握的要素,如同学情况等,可知翻转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构建,教师亦应当围绕不同课程的内容或要求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恰恰是无一定之规的。

以一年级《基础英语》课程为例,课本内容丰富,单元主题包括了新生报到、女权主义、博物馆文化、寓言故事、社会老龄化、中国文化、太空漫游、体育运动、国家公园、环境污染、电影特技、家庭奉献、文学写作、压力与健康等众多领域。在传统教学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足以令教师为学生梳理所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或者单元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是就单个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于学生而言,很难通过自学来探明整个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功能,极易迷失在碎片化的教学中而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设计则突破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留足了交流的空间,使教师得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教学。首先,课程的二十个单元主题之间看似并无关联,实则包含生活型、人文型、科技型三类主题,不同类型的主题各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日常语言能力、人文素质、科技知识等能力以及训练专业技能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的内容时,抓住该单元培养能力的重点,并明确该单元在同一类型单元内的能力培养定位,以及不同类型单元能力培养的差异。

其次,就具体某一个单元的翻转课堂教学来说,除了进行传统英语课堂的语言点教学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对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所认知,提升学生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思辨、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体育运动的单元时,安排学生演讲课,讨论为何课本中提到罗马帝国统治古希腊后,古代奥运会就逐渐没落;讲授女权主义的单元时,安排写作练习,如果可以你会为你未来的孩子选择什么性别并说明原因,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男女平等的问题;讲授博物馆文化的单元时,安排任务型学习课,让学生自选主题设计一间博物馆等。翻转课堂拓宽了语言教学的广度,增加了学生的人文思考。翻转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教师引导下角色扮演式的小组讨论,通过采取这样一种形式,使得学生可以置身于课程设定的语境下,与同学共同进入课程学习,思考分析问题,并可以弥补部分学生语言上的劣势。还可以指导感兴趣的学生做与课程或者课本主题相关的项目研究,例如在《外报外刊选读》课程中,可以开展学期项目,利用语料库研究英文媒体中关于新冠病毒的话语建构;还可以将课后学习与产学研相结合,在学院内或者跨学院进行资源重组,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加入商科、理工科学生的项目、实验室等,参与文献整理、术语翻译等工作,拓宽视野,增加实践机会,强化应用能力,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让英语专业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和整体布局。

最后,根据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尤其应注意要事先教授学生自学技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风格和学习主动性差异较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也从未接触过,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调整,所以切不可直接默认所有学生都会自学。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是将课前学习等同于机械式地查字典、抄解释,而对于语言运用和篇章理解,依然是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有效的监督与指导。除了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学习。

(三)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的方法、标准等的集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模式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不再是以往单一的纸质测验,而是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也不再只是知识考核评价,也新增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等;评价方式也开始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互评等。通过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以及同伴评价等来整体评定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成绩。相对于传统课堂,这种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是更高的挑战,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目的是要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面向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亦接受评价。对该模式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教学模型设计的科学性、运行机制的可操作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做出客观评价,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实施、修改和完善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并从中总结经验,为开展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实践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寻学生和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和观感,并可采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班或者不同的学校纵向与横向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促成指标定性向定量转换。

五、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的尾声,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翻转课堂的功能定位。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虽然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拓展了新的方向,但其本身的功能也在实践中发生了异化。要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我们必须找准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就是坚持教学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建立体系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准确、系统地推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