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6-19

范 洁

(太原工业学院, 太原 030008)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语言正是缘此而生,虽经不断发展和演化,但此目的一直被秉持。当下全球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为了保证在频繁的交互和交流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外语。在英语学习中,将专注力主要集中于单词的背诵和语法的分析上,但是事实却是,掌握了语言本身的知识结构,并不足以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双方,对对方的文化了解不深,使得其在遣词造句过程中虽符合了语法表达逻辑,但是却未符合情境对话逻辑,使得在对话过程中出现歧义,令对话氛围出现尴尬、中断,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注意英语词汇量的储备和英语语法的学习这些基础内容,更要关注在文化交流中,交流双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要在消弭这种差异的基础上使交流双方找到文化上的认同和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上的语言交流,才能够有效地保障交流效果。因此,要引导语言交流回到其沟通的意义上来,关注交流的实效性,才是解决英语语用问题的实际办法。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和词汇量的累积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测试标准,鉴此,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将这些标准作为自身学习英语的重要标准,不断记诵词汇,不断分析语法。但是,一味承袭这一模式的学习,摒弃了语言学习关键的沟通能力,最后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发现,即使英语教学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学校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所有应当配备的教学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但在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过程中难以应付的局面还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缘于未能掌握语言沟通的精髓,换句话说,在于对语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在于告别一贯的“哑巴式”英语,让学生真正能够掌握一门语言,并用其实现有效沟通。

重新认识英语教学,关键在于提升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将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加以体现。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促进了不同类型的语言的诞生。语言的诞生即是为了方便人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便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从而实现团结合作,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需要。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群居性动物,思想的准确表达能够方便人类消除隔阂、聚集智慧,实现更好的合作,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语言存在的意义在于交流,而学习语言仅仅关注其词汇和语法,放弃对于其背后文化的了解和探索,就会出现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当然,在英语教学中关注语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于英语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进而使其对于英语的交流语境有了更加灵活的运用,有效避免语用失败,在实际的交流当中就会在文化的引导下产生更多共鸣,规避交际失败。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语言测试而忽略了语用测试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面临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多层次语言测试。这些测试多数集中于语言水平的测试,其中以语法和词汇量的考查为主,只要语法理论知识过关,有大量的词汇量储备,就能够获得理想的测试成绩。但是,这些测试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测试却甚少涉及。这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一种风向作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考试测评上,将语法记忆和单词背诵作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语用能力反而成为了细枝末节。这样主次颠倒的学习现状和认识,使得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捉襟见肘。

(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佳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英语教学的足够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总体水平都比较高,在英语考试和测评当中分数较高的成绩比比皆是。但是,在实际的英语交流场合,其表现却往往不甚理想。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长期处在汉语交流圈当中,缺乏英语的语用环境,因此,其学习成果不具备合理的检验场所和合理的检测标准,一切成为了理论知识,囿于应付考试,纸上谈兵,难以真正检验其英语的实际水平和效果,对于其真实的语用能力也就无从知晓。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教学中较长时间以来采用语法和词汇量的单一考查方式,致使学生疏忽该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其结果就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三)对英语文化背景了解不够

受客观因素所限,英语语言学习者并不能直观感受英语语言国的语用环境,更无法了解文化因素,如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宗教文化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书本知识来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知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考试涉及的小范围知识的教学,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民俗民风等的讲解涉及甚少,或教学材料存在学习内容实用性不足或缺乏等问题,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失英语语言背后身后的文化底蕴和神韵,无法在英语交际中找到正确的契合点,无法实现更好的沟通表达,语用能力亟待强化。

三、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文化导入

英语学习是构成我国庞大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应像其他学科一样立足于理论知识教授,其背后庞大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历史,以及未来即将面对的来自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才应是英语学习的落脚点。任何语言的诞生都是为了实现有效交流,语言在人类漫长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完善丰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语言系统。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思考的基础就是语言。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办法深入思考。只有语言能够使人类在头脑中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思维体系,使人类能够思考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其语法、背诵词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在此后漫长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加强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历史的了解,加深对于语言体系结构和源头的了解,知道其在特定语用场景的必然性,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呈现的合理状态,对于语言的准确表达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英语教学表层的、关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引入英语文化势在必行,实属必要,去探寻英语语言背后的历史人文,掌握其诞生的背景和使用语言的人群的共性文化心理特征,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系统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际,实现英语沟通效果,培养更佳的英语语用能力。

(二)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融合教学

了解到语用知识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语用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当中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讲解语法知识过程中,仅仅将语法知识放在一个理论知识体系当中进行生硬的讲解显然已不足以实现语言学习目的,融入语用背景,可以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述在特定交际情境下特定话语的使用基础。特别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和具有一定语言能力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过去所学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联想,概括出英语人群的语域综合特点,再结合其文化背景等特质,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语言是简单的,但人的思想和文化是复杂的,内涵是深厚的。因此,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场合同一话语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此时,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变得复杂起来。语言在语法和词汇之外的复杂性是历史和人文赋予的,了解历史人文,将这种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更深入地讲解英语知识,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实质提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语用语境

语言学习的意义在于运用,创设语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在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不同的场合,语言应当如何拿捏,如何取舍,应为学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创设英语语境的过程中,除了英语外教,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也不容忽视。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再现很多英语交流场景,加上画面和声音,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在某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最佳表述方式。在具体选择多媒体设备中,可视学习任务和学习人群而定,例如,仅仅需要展示声音的时候,使用录音设备,无需展示画面。如果需要全面展示对话场景的话,投影或者电视等设备则是不二选择,理想的情景再现,便于学生对照学习。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学习如果聚焦起来看的话是一种关于语言理论的学习。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更是一种关于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只有掌握英语文化,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语,才能实现自如的交流状态和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其一是教学的时间受限,在保证教学大纲内容全部讲完讲透彻的前提下,很难再展开细化英语文化的相关内容。其二是受环境和场合限制,很多关于英语的使用讨论难以深入探讨。基于以上现状,可以考虑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文戏剧模拟、经典电影场景模仿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这一课堂延伸,实现英语的深层次学习和讨论,研究其更多的文化属性和生活特质。

综上所述,在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中,应当认识到英语这一语言系统的文化属性,在做好语法和词汇等基础性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多挖掘关于英语文化和历史的相关内容,追溯其背后的使用逻辑和社会形态,对学生真正掌握这一语言系统,提升语用能力,通过英语实现有效沟通不无裨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