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冉海涛 冯军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州 510540)
策略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这种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也可能是内部活动(文秋芳,2001:105)。Oxford(1989)按照是否与学习资料直接产生联系的标准,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在此理论框架之下,研究者们展开了针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为提升外语教学与学习效率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语言学习与翻译关系密切,但语言能力只是翻译能力的一部分,翻译实质上是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层面的多维转换(胡庚申,2013)。外语学习者可能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但是优秀的译者一定是经过系统学习、不断总结和长期实践的结果。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作为外语学习的辅助手段,主要为外语教学服务,翻译学习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学习策略研究也远落后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Holmes (1972/2000)最早提出翻译学的概念,将翻译学分为应用翻译学、理论翻译学和描述翻译学三个领域,又将应用翻译学细分为翻译教学、翻译工具、翻译政策、翻译批评等四个分支。随着翻译学研究的深入,翻译逐渐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翻译教学开始重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别,翻译教学法和学习策略开始受到重视。
胡庚申(2013)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式,从生态视角对翻译实质、过程、方法、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更全面、更系统的阐释,提出了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整体/关联、三维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等一系列术语,开阔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视野,对翻译教育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目前,国内的翻译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借鉴外语学习策略模式,然后把部分外语学习的观念、策略或方法替换成传统翻译理论知识、翻译过程和翻译技巧(赵卫,2013:46)。上述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二元对立的传统翻译标准违背动态和谐的生态理性,导致翻译策略的选择走入非黑即白的误区;第二,基于传统认知的翻译学习策略模式缺少对真实翻译生态环境的观照,忽略语篇、文化、交际等其它翻译生态因子的分析;第三,大部分研究对翻译成绩的考核模式不重视,翻译成绩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1. 独立学院翻译教师的生态翻译教学策略的使用频率如何?
2. 独立学院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生态翻译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如何?
3. 独立学院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者能力和翻译学习策略之间有无相关性?
从笔者所在学校2016级英语专业专四成绩在50分以上的学生中,随机挑选58名作为受试。挑选50分以上的学生是考虑到翻译是对双语基础有一定要求的技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对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知识以及听力、阅读、写作等技能的综合考察,如果受试的成绩过低,将很难胜任翻译测试中的翻译任务。
针对上述研究中的问题,本研究在生态翻译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翻译学习策略模式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对译者能力的评价模式进行了完善。本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教师翻译教学策略调查问卷》《翻译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翻译能力测试卷》。
《教师翻译教学策略调查问卷》编制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调查教师对翻译生态环境的认知水平,对翻译主体、翻译标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理解程度,了解教师翻译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翻译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翻译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把翻译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的设计都以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体现“译者中心”的翻译理念,翻译即适应/选择的翻译实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和整合适应选择度的翻译标准。问卷调查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1=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2=这个句子通常不适合我的情况。3=这个句子有时适合我的情况。4=这个句子通常适合我的情况。5=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
《翻译能力测试卷》采用限时笔译的方式,题型为选择题和翻译题。选择题间接测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汉语言特征的敏感性、翻译中的文体风格意识、翻译生态环境的认知、生态翻译标准的理解与应用等,为了减少因运气导致的测试误差,所有的选择都要求注明选择的理由。翻译题直接测试学生在特定环境下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语篇中英语长难句的处理和汉语流水句的处理。本次测试不考察受试的工具使用能力,测试期间不允许使用字典等翻译辅助工具。针对受试的语言水平,测试卷的题量适中,在保证测试区分度的前提下,译文的语言和主题知识难度总体保持适中,每道题提供翻译纲要(译文用途、译文读者需求、评分标准等),使受试在选择翻译策略和标准时更有目的性,使评分标准更加具体客观,减少了评分主观性,保证了测试成绩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首先抽取了广东省10所独立学院中从事翻译教学的19名教师,调查他们的翻译教学观念与策略情况。接着组织58名受试参加了翻译能力测试,本次测试以生态译学视角下翻译能力的构念为基础,模拟真实翻译生态环境,测试受试在各种文体中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层次上进行转换、协调和整合的能力,测试时间有120分钟。测试结束后填写了《翻译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1.《教师翻译教学策略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Oxford英语学习策略问卷的计分标准,平均值在1.5-2.4之间的为低频使用,平均值在2.5-3.4之间的为中等频率使用,平均值在3.5以上的为高频使用。通过SPSS统计分析,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7,说明信度较好。总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生态翻译教学策略中有10项平均值高于3.5,属于高频运用;3项平均值位于2.5-3.4之间,属于中等频率运用,说明教师有较好的生态翻译意识。问卷的第1、2、3项调查教师对翻译市场和翻译教育生态的了解与适应策略,这三项的平均值分别为4.158、4.211、4.211,说明教师非常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翻译教学中依据翻译职场需求和学生译者的能力、偏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生态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做出选择的活动,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中心(胡庚申, 2013)。如果学生无法适应翻译任务的性质或难度,证明该任务违背“译者中心”理念,会挫伤学生的翻译兴趣,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第4、5、6项调查教师对文本功能、文体风格和语篇意识的重视程度,该三项的平均值分别为3.842、3.579、4.368,说明教师有良好的语篇翻译意识,第5项得分稍低,说明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利用平行文本阅读法训练学生语篇、文体意识的重要性。语篇由字、词、句、段等语言单位构成,但语篇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下级语言单位的简单相加,文本功能和文体风格是文本生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翻译策略和标准的选择。第7、8、9、10、11项调查教师依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情况,该5项的平均值分别为3.105、4.316、4.368、3.526、3.211,得分的差异较大,其中6、7项得分较高,说明教师在翻译策略、技巧的讲解中重视翻译目的;10、11项得分较低,说明教师不能在翻译实践中充分训练学生的翻译目的意识。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标准的灵活性。第12、13、14项调查教师翻译评价方式的科学性,该三项的平均值分别为3.895、3.211、3.947,其中第13项得分较低,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评价能力重视不够。实际上,学生学习翻译评价可以促进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内化,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翻译实践。
2.《翻译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SPSS统计分析,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4,说明信度高。总体来看,受试的生态翻译学习策略平均值位于2.5-3.4之间,属于中等频率运用,说明学生的生态翻译意识有待提高。问卷的第1、2、3、4、5项调查受试的“译者中心”观念和翻译自主学习策略,这五项的平均值分别为3.424、2.966、3.254、2.881、3.119,其中第2 项和第4项得分偏低,说明学生翻译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差,缺少合作学习的意识。第6、7、8、9项调查受试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策略,该四项的平均值分别为3.186、2.627、2.61、3.034,其中第7项得分偏低,一方面可能因为翻译老师普遍认为全译是训练翻译基本功的主要手段,对摘译、编译等非全译策略重视不足;另一方面,依据传统翻译标准,摘译、编译是否违背了“忠实”原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第8项低分偏低可能因为多译本创作确实有一定难度,而受试本身翻译能力有限。第10、11、12项调查受试文本生态的适应选择策略,该三项平均值分别为3.254、2.966、3.271,说明学生的语篇、文体意识不足,这跟老师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第13、14、15项调查受试的翻译评价策略,该三项平均值分别为3.203、3.153、3.254 ,说明学生的翻译评价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忽视对文化、交际等更大生态环境的观照。
生态翻译学习策略平均值标准差1.我对翻译学习有兴趣。3.4240.8352.我有翻译学习目标和计划。2.9660.7653.我主动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或爱好的翻译任务。3.2540.8434.我和他人合作学习,并交流翻译经验。2.8810.8325.我反思翻译学习过程并总结疑难问题。3.1190.8736.我以“翻译述要”为依据选择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全译/摘译等。3.1860.7547.我采用过摘译或编译策略。2.6270.8898.我尝试过根据不同的“翻译述要”把同一篇原文翻译成不同的版本。2.610.9479.我认真分析原文的文体风格和语篇功能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翻译方法。3.0340.8099.我通过阅读原语或目标语中相同主题的材料来熟悉背景知识。3.2540.75610.我学习译语中相同主题语篇的遣词造句、衔接连贯和修辞手段等,并在翻译时进行模仿。2.9660.8911.我依据上下文甚至语篇来选择字、词、句的翻译技巧。3.2710.78412.我在翻译时尽力做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方面的平衡。3.2030.76113.我根据对译文整体功能影响的大小来判定翻译错误的严重程度。3.1530.6914.我不盲从“标准译文”,从不同的译文中寻找优缺点。3.2540.822
3.翻译能力与翻译学习策略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统计,本次策略的平均成绩为52.40分,不是特别理想,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结合翻译策略问卷调查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测试成绩和策略使用频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90,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测试成绩和策略使用频率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earson相关翻译能力测试成绩翻译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相关系数0.290∗p值0.029
为了进一步调查高分组和低分组受试在翻译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策略成绩的前10名和后10 名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知,高分组平均值(52.10),低分组平均值(47.20),高、低分组样本对于翻译策略使用频率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t=-2.210,p=0.040),表明高、低分组样本的翻译策略使用频率有显著差异。笔者在评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低分组受试不能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具体阐释,缺少翻译生态环境意识,没有分析翻译纲要的习惯,仅用“地道”“流畅”“符合表达习惯”等字眼应付所有题目。另外,部分低分组受试英语运用能力较差,对英语长句理解困难,不能灵活利用词汇、语法手段构建准确、流畅的英语句子;在中文表达上,存在句式累赘、逻辑混乱的情况。在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中,受试的翻译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较低,证明测试成绩不理想符合研究预期;而教师的生态翻译教学策略使用频率较高,说明教师没有在翻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翻译意识和翻译学习策略意识。
翻译学习策略研究与翻译本体研究密不可分。生态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全新阐释,相对传统译论,生态译学更注重观点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协调性。因此,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从研究问题、问卷设计、能力测试到数据分析都是以生态译学作为理论支撑。本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形成良好的翻译生态意识,充分了解翻译行为的生态译学本质,将“译者中心”和“学生中心”理念融入翻译学习,才能全面提升翻译教育质量和翻译学习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