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目前,有效的标记手段和增殖放流评价方法,仍是制约增殖放流应用工作的“瓶颈”问题。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选取鲢鱼和鲫鱼,通过鱼体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和锶元素浸泡标记,探索相关标记方法在鱼类多类硬组织标记和效果评价上的适用性特征和优化途径。研究发现,ALC不仅能够成功标记鲢鱼幼鱼广受关注的耳石(矢耳石、星耳石、微耳石),同样可以成功标记5类鳍条(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和鳞片(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等不同的硬组织。结果显示,微耳石和侧线鳞的标记效果分别好于其他2种类型的耳石和鳞片,而5类鳍条间标记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均能得到满意的标记信号。此外,标记侧线鳞和5类鳍条对开展增殖放流标记和效果评价还具有非致死采样的优势。另一方面,锶元素也可以成功标记鲫鱼幼鱼所有3类耳石,但从标记信号的强度和图谱的完整性来看,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佳,宜作为首选耳石类型来开展淡水水域增殖放流标记和效果评价工作。
上述研究阐释了相关标记方法在鱼类不同类型硬组织标记和效果评价上的适用性特征,有效地达到了优化途径的目的,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宗淡水鱼放流标记工作和把握江、河、湖、库中相关渔业资源增殖及保护动态提供重要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近期,两篇相关成果论文“A Pilot Study Assessing a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Alizarin Complexone(ALC)to Mark Calcified Structures in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和“Inter-Otolith Differences in Strontium Markings: A Case Study on the Juvenile Crucian CarpCarassiuscarassius(Linnaeus,1758)”发表在专业杂志Fishes上。
(来源: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