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6-19

盖晓芳

(潍坊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渠道与重要阵地。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健康发展。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思政课的最终指向。而党史教育虽然以讲授历史问题为切入点,但是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3]为最终目标。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时代新人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目标的一致性与协同性使得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同时,党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这些宝贵资源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培育良好德行、赓续红色血脉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推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党的辉煌历史,从党史中吸取智慧,汲取力量,逐步成长为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栋梁之才。换言之,党史学习教育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党史教育,其最终落脚点是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从而达到提升政治素质的目的。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通过系统的党史教育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把握好党百年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4]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其次,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看待党史,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坚决杜绝任何试图歪曲党的历史的不良倾向,使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再次,有利于大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一部分人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在网络上公然歪曲历史、诋毁英雄,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群体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对自我已有的认知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澄清错误认识,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圈套。

(三)增强高校思政课感染力的内在需要

如何通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有着积极意义。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分别侧重于对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剖析与讲解。除此之外,其他的思政课程内容也与党史教育内容有所契合。内容上的契合性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党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众多真实的素材与鲜活的案例等等。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既是学生了解党史的重要渠道,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加富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心灵震撼与情感体验。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理想信念部分的讲解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相结合,将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事迹进行深度剖析,为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有效引导。由此可见,利用党史红色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切实可行。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020年12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这为党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各级各类高校也在此文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实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党史教育仍然存在讲课过程中过分强调故事与叙事的比重、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拓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推动新时代党史教育纵深发展十分必要。

(一)重视理论阐释

高校思政课是系统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个重要渠道,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5]思政课从本质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兼具理论性与科学性。因此,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要以高校开设的思政课课程为依托,重视与强化理论阐述,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讲透彻,更要讲到学生心里去。

产业链金融涉及到企业集团和各个上下游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运营,所以仅凭财务公司完成全面而有效的监督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对产业链金融的监管工作中,财务公司自身的监管力度也有所不足,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的应用方面还不够理想,没有确定监督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全程的高效监督。其次,企业集团在产业链金融中的监管职能作用不够明显,很多时候只是对财务公司的运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而没有共同参与到相关监管工作当中。

一方面,充分利用鲜活生动的党史阐发原理,使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光辉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为培养与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从党史中各个历史时期选择代表性人物进行示范性讲解。如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李大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新时代的黄文秀等等。通过充分利用党史教育资源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达到以情讲理、以理促情的生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强调用生动的故事进行理论阐释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为了提高“抬头率”,打破思政课课堂的沉寂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强调故事与叙事比重的现象。这样一来,营造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显著提升的假象,但这就导致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不强,最终沦为“水课”。因此,要平衡好思政课的理论性和亲和力的关系,实现思政课学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才能打造出名副其实的思政“金课”。

另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阐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等关键问题,从而更清晰地把握党史,能够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与判断。例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整体把握党史的发展历程与规律,能对历史上的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得出符合史实、符合规律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避免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

(二)融入课程内容体系

将党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构建起更加丰富的思政课理论体系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程。各门高校思政课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的与党史教育内容相融合,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功效。

1.以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此门课旨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辨别真马与非马、反马的观点,从而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以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切入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来讲,要着重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这是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以党的科学理论成果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重要地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党史中的理论成果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理论成果的背景介绍、当代价值等内容与党史内容相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3.以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厘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与重大事件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要目标。将党史教育内容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体会与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强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为纲,将党史内容与故事作为补充,实现党史内容与课程内容二者有机融合。

4.以党的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为目标,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此课程的讲解通常会运用到大量的真实案例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敬的模范人物、生动感人的事迹等都可以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资源。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一个个鲜明的精神坐标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伟大品格。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准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激励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创新党史教育方式

为使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必须要创新党史教育的形式、方法,不断增强实效性。

首先,根据党史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教学和主题活动。思政课教师要精心组织思政课教学内容,积极寻求与党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选择党史上的重大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同时,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与团委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

其次,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契机,积极搭建与利用信息化发展平台,以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讲述党史中某一重要会议时,可以利用线上3D博物馆深度还原历史会议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现会议现场,使学生沉浸式学习与体验这段历史。除此之外,要积极挖掘网络平台的思政元素,利用好正向网络热点事件的影响力,助推育人工作迈向新台阶。

再次,将党史教育积极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因其形式灵活、自主参与等特点对大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受场地限制的不足,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下党史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党史影片开展观后感分享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活动;组织艺术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排练党史故事剧目、红歌传唱等活动。

最后,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也要重视发挥“大思政课”的重要价值。若想使党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第二课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等都可以渗透党史教育元素,多方面共同聚力培养学生。例如,围绕学党史开展微电影评选活动、主题书法竞赛、摄影大赛、征文比赛,在校园内设置红色文化宣传廊、革命英雄人物讲解墙,在社区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宣讲和国家政策宣传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自觉查阅资料、掌握知识、深化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党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因此,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进程中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党史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1.加强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坚定的政治理想与科学信仰是其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只有成为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为使思政课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要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文本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一种习惯,在念好自己“真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在实践中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理论唯有落脚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强大的力量。思政课教师要矢志不渝地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实践者。三是在日常教学中做信仰的传播者,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政课教师要以“六要”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钻研教法,传播好红色文化。

2.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要和时代、国家的主流观点保持一致性。然而,目前我国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跨度较大,系统学习党史的经验不足,这就造成了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参加理论讲座、座谈会、集体备课会等多种渠道,推进专业理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同时,要积极引进党史专业背景的人才,搭建专业的党史课程队伍,为高校“四史”选修课程配备专业化的教师人才队伍,为党史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强化思政课教师党史涵养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党史自信,不断增强对党的百年历史的底气。这是影响思政课教师是否能讲好党史的重要原因。思政课教师要逐步深化对党史的学习与思考,并将其与中国的蓬勃发展融会贯通,不断增强讲好党史的底气与自信。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以正确党史观与大历史观为引领,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要坚决反对夸大党史上的失误与挫折、攻击党的领导等错误的思想倾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并且能够解答学生关于党史的疑问,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提高对党史教育重视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为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而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