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建奎,王美婷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滨海区人才调研数据汇总显示,本次调研人才总数量为19 836人,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当中,第二产业人才数量为16 683,占84.1%,第三产业人才数量为3153,占15.9%。
调研数据显示,滨海区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体年龄偏年轻,人群年龄集中在30到40岁之间。小于30岁人员201人,占4.3%,30至40岁人员2 455人,占52.8%,41岁至50岁人员1 574人,占33.8%,50岁以上人员420人,占9.1%。
从学历层次上来看,人才素质分布呈现阶梯状分布,总体上高学历高层次管理者缺乏。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57人,占3.4%,大学本科学历者1 362人,占29.2%,大学专科学历者1 520人,占32.7%,中专以下学历者1 613人,占34.7%。
管理层次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企业高层人员423人,占9.1%,中层人员1 862人,占40%,基层管理岗位2 367,占50.9%。职务等级比例为:1:4.3:5.59。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行业分布符合滨海区产业发展现状。服务业740人,占15.9%,房地产行业963人,占20.7%,工业1082人,占23.3%,建筑业933人,占20%,商业632人,占13.6%。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行业领军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方面的短缺。调研过程中,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中提出行业领军人才要具备战略决策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相关法律知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滨海区的发展,部分企业市场走出国内,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对掌握国际经营规则、具备跨国沟通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
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比,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相对较年轻,年龄主体集中在35岁以下。35岁及以下人员约5698人,占43%,36至40岁人员2849人,占20%,41至50岁3626人,占25.5%,50岁以上人员2072人,占21%。
专业技术人才学历水平总体较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518人,占3.6%,大学本科学历人员5329人,占37.4%,大学专科学历4428人,占31.1%,中专以下学历者3970人,占27.9%。
职称结构上,初级职称人员比重偏高。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212 人,占22.5%,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246人,占29.8%,初级技术职称人员6031人,占42.3%,未聘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6人,占5.3%。
人才行业分布多分布于教育、卫生行业,工业和新兴产业存量不足。服务业643人,占4.5%,房地产行业2054人,占14.4%,工业2307人,占16.2%,建筑业1265人,占8.9%,商业543人,占3.8%,教育业2851 人,占20%,卫生业3103人,占21.7%,农林牧渔业1243人,占8.7%,其他人236,占1.7%。
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主要表现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均衡,目前滨海区发展阶段工业、服务业、海洋化工和新兴能源产业等行业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专业人才数量。调研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却集中于教育、卫生这样的公共服务部门。企业的反馈表示缺乏法律、生产、金融、外语专业人才,新兴能源产业尤其缺乏高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012年至2014年,滨海区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总量持续增长,超过500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700名,高技能型人才7500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企业高级管理、科技研发人员在高层次人才需求中排名前三位。产业需求按人才需求量进行排列分别为海洋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信息产业。
目前滨海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的行业,新兴产业中行业需求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各方面均存在不足。
从滨海区经济建设项目中,可以看出滨海区引入了大量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大多处于筹建或者在建状态,对人才的需求量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一旦项目完成进入生产经营期,可以预计未来几年相关产业人才的需求量以及用工量将会出现大幅度的攀升。
纵观山东半岛地区,高层次、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所相对较少,高素质的创新类人才缺乏,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滨海区产业发展的内生人才支撑不足。
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四种类型的人才分别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创新和探索新原理,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讲科学原理或者学科体系转化为设计方案、模型或者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是讲设计方案、模型或者图纸转化成为产品。技能型人才是依靠操作技能具体完成某项产品或者任务操作。滨海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介于学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多数需求。
滨海区域经济建设注重于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等方面的新兴产业的建设发展,经济发展和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人才需求的职业岗位群需求演变为需要具有高新知识能力需求,要求既具有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相应技术能力,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具有学科交叉性,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更受到企业的欢迎。企业人才需求对人才的综合技能、综合能力更为关注。
由于滨海区域项目发展时间短,与经济发展成熟地区相比,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资源积累上,相对来说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科教方面的发展,中高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多,而创新型、研发型的高端人才则非常缺乏,这一类的人才依靠区域经济内生内育也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这一类的人才,滨海区政法应当积极搭建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研究开发的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或者方法引进人才。例如兼职、定期服务、客座邀请、项目聘任、岗位聘任、项目合作等方式是当前高端人力资源市场比较流行的几种人才流动方式。当前滨海区诸多经济项目正在投入建设当中,也可以结合经济产业项目,以项目招标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士,尤其是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管理高级专业的人才到滨海区发展。
3.2.1 打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人才市场是要素市场中的重要组成,人才市场的构建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与人力要素的结合。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公正的人才市场体系对于合理的引进人才、合理的利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要良好发展应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改革,健全人力市场体系,推进市场管理机制的创新,发挥基础性资源的配置作用。
政事分开,推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变革。滨海区政府相关部门在人才市场系统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应以引导和服务为主,遵循政事分离运作,引导推进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融入市场竞争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提高人才配置服务的效率,改革人事和劳务代理制定,完善人事劳动档案供给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服务供给平台。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服务机制。滨海区人才市场与潍坊市及周边区域间人才市场相互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根据市场信息,及时的发布滨海区企事业单位的各种人才信息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实现人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与培训以及人事代理等各种机构的作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规划,根据自身单位需求,选择合适人才。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接受和寻找信息的习惯。人才市场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网上人才市场服务平台,利用已有信息资源,优化信息的发布办法,对信息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得个人和用人机构信息通畅,能够合理灵活进行双向选择,提高人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消除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在人力市场上无关于个人的评价使得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人员因为所属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消除就业歧视首先要从制度上着手,在制度和政策上以条文的形式禁止就业歧视,如户籍歧视、制度不科学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等。要以人才的能力为标准分配工作机会和岗位,避免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影响,平等对待具有不同职业能力的人才。其次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对存在就业歧视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确保具有相同能力的人才获得相同的工作平台和收入待遇。第三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根据平等的原则,实现工作机会、工作职位,唯才是举,人尽其用。第四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投资创业机会,提供相同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就业市场一体化发展,保证社会效率。
3.2.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后工业化、现代化后的产物,最早是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部分。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解决人才的医疗问题、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后顾之忧,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极大的促进人才的流动。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当前滨海区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还是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还有一些制度并不完善,影响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真正吸引产业人才,稳步提升滨海区各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2.3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单位均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例如: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评审确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每人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符合潍坊高端产业投资公司、新业资本投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扶持条件的人才,优先获得直接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的扶持。加大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引进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保理、仓单质押等金融创新产品,有效满足人才资金需求。对在滨海区经济建设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中贡献突出的人才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构建高标准研发平台体系以国家级潍坊滨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市级“人才特区”;滨海区规划建设体现本地产业特色的人才创业园,建立高标准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和知识产权信息库等。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补助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试点企业、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等,并从职称评定、“鸢都学者”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倾斜。
3.3.1 布局高校专业建设,整合高校学科专业设置
根据滨海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本地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作为政府,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人才服务社区,建立人才预警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市场需求、招生、就业等方面数据变化,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适时向社会、高校发布信息。作为高等院校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建设品牌专业与示范专业,建设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做好专业分类与评估;另一方面着力于学科建设的穿心,优化现有的学科体系,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从而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第三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运行状态、教学质量报告等,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3.3.2 产业承载人才培育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就只能随波逐流,失去核心竞争力,难以良性发展。只有适时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在产业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要进行技术创新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此企业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质素人才队伍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石培基,杨银峰.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1-6.
[2]罗光斌,何丙辉.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27-30,81.
[3]乌云其其格.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与引进政策述要[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22-127.
[4]江峡.美国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的政策与战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2):92-96.
[5]王小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接续产业选择国内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9):239-2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