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19

张永新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是适应这一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我们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带着特定任务自主地去探索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与消化能力,进而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本质上看,任务驱动教学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它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着重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高职《经济法》教学方法在不断改革,但总体上没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这导致学生即使能把法规条款内容烂熟于心,案例分析也无从下手,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何况,目前高职生的入学成绩相对较差,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特别是对理论性较强的法律课程,更是兴趣淡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任务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交流、任务点评等几个环节。

(一)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做的是根据教学目的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即任务设计。所设计任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一环节,需注意两点:

(1)任务设计要生活化,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设计的任务或案例可以是教师从生活中或实际工作中寻找的,也可以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实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合同法》中合同的订立这一内容,可设计如下任务:同学们去时装屋买衣服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分析哪是要约?哪是承诺?如果你跟老板发生纠纷,如何根据合同订立的过程来解决纠纷?

(2)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任务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等情况,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否则学生会失去成就感和兴趣感。

(二)任务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提出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分析,使学生从分析中明确完成此项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理论知识、需要补充的有哪些、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

(3)根据 C4.5 算法构造决策树。设 T 为数据集,类别集合为,选择一个属性 V 把 T 分为多个子集。设 V 有互不重合的 n 个取值,则 T 被分为 n 个子集 T1,T2,…,Tn,Ti 中所有实例的取值均为 vi,令:|T|为数据集 T 的例子数;|Ti|为 V=vi 的例子数;|Cj|=freq (Cj, T) 为 Cj 类的例子数;|Cjv|是 V=vi例子中具有 Cj 类别的例子数。参照文献 [5]的方法构建决策树,具体如下:

学生接受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析。由于多个学习小组知识积累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跟进和指导。如在《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拟定”一节,教师首先将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法律条文和一些已经解决的判例等资料发给学生,学生据此对任务认真分析,并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起引导作用。通过任务分析督促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完成

学生通过任务分析已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在对任务进行判断、分析、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这时,教师让学生按小组尝试用现有的知识资源解决问题,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虽然学生在任务分析时已对相关知识有所理解,但是把握得深度还不够,特别是有些法律条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并活学活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学生感到缺乏的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基本技能,教师就讲解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讲解中应紧紧围绕任务进行,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能完成任务为限。

(四)任务交流

为了达到知识互补及相互学习的目的,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要进行成果的交流。

这个环节要注意趁热打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的能力。在完成任务后及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巩固所学知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经历过的事件或媒体上的热点案例为任务,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如“打折商品不保证质量”“、在节日促销中一些比较隐蔽的霸王条款”和“影院禁止自带饮料入场”等案例。对这些案例,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会巩固知识,还会激发学习热情。

(五)任务点评

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每次课都有收获,教师针对任务完成过程的知识要点、技能要点及学生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价和归纳,即任务点评。

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需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另外,可设置各种奖励措施,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奋点,逐步提升学生自信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结合高职生学习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学生听、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它真正做到了由“听”到“做”的改变,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能完成任务,要思考,要动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它真正做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改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查询相关知识和资料,并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交流中,学生自由演绎、自由发挥,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它真正做到了“个体”向“团队”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有些学生只是闷在墙角。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为了完成任务,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一起分享成果,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协同合作精神培养的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堂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方式改变前要先跟学生进行沟通,以消除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产生一些惰性,不愿动手动脑。但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每一个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所以事前一定要跟学生进行交流。否则,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学就很难进行。

(二)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以学生为中心。如任务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的任务要难易适中;任务点评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加以肯定,对完成情况不好的应耐心帮他们找出问题及改进方法。

(三)任务的完成要由团队完成,需特别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任务是按学习小组来完成的,若个别学生在小组中不承担或不积极承担任务,必将会影响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些个别学生的辅导,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四)为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最好的效果,需适当改革评价方式。传统评价考核方式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通常由考勤、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考虑适当改变评价考核方式:一是将平时成绩比例可以改为60%,二是需要将学生执行任务的能力和表现,及时纳入考核范围。

[1]董新发.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赵博.再说“任务驱动”教学法[J].基础教育,20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