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篮球内线对抗技术与对抗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4-06-19

柴立森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篮球运动发明之初是不允许发生身体对抗的,然而同场对抗的特性却决定了身体接触的客观存在。甚至可以说,激烈、凶猛、有限制、有规律的身体对抗增强了篮球运动的观赏性,赋予了篮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篮球运动中的身体对抗现象,规则经历了从限制—默许—支持的发展历程。规则的改变促进了对抗技术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当今篮球竟赛中运动员约有76%的技术是在较强身体对抗的状态下完成的。相比之下,内线较之外线对抗更为激烈,身体接触更加频繁。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内线攻防能力决定着整支球队的实力水平。因此,对内线对抗能力展开深入研究,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便成为了一项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信息、知识数据库,获取内线对抗技术与对抗能力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共访谈长期从事篮球运动训练与理论研究的专家1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主要对内线训练、篮球对抗技术以及当今篮球的对抗性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咨询,并统计分析专家们的意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3 录像研究法

通过观摩北京奥运男篮比赛、欧洲男篮锦标赛、NBA比赛、亚洲男篮锦标赛,共32场比赛并采集相关数据。

1.4 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今篮球运动中的对抗性与内线球员训练的科学针对性,设计了篮球运动对抗及与内线训练相关调查问卷。并对8名教授、19名副教授、29名讲师、31名助教和25位从事篮球研究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02份,回收率91.1%,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88.4%。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当今篮球运动对抗性调查

对抗性规律是一切竞技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篮球运动实际上是竞赛双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技术、战术、身体以及三者间组合能力的比拼对抗[3]。当今篮球对抗范围越来越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化,特点表现得更加激烈、综合、随机、协同、隐蔽。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对现代篮球比赛中的“对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5.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篮球对抗非常激烈,31.8%认为激烈,86.4%认为未来篮球比赛会越来越激烈;其中8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限制区以内对抗最激烈,认为内线球员身体对抗最激烈的占了90.9%。由此可以得出: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已经非常普遍的存在于篮球赛场,并且人们希望未来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向更强的方向发展,其中内线队员的对抗尤为激烈。激烈的对抗吸引球迷目光的同时,也考量着每一名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深刻的影响着竞赛结果。

2.2 内线对抗技术特点

内线技术运用有着很强的对抗性。位置分工的差异决定了对抗强度的差别与对抗顺序的不同,内线球员进攻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抢位、接球、支配球。已有研究对篮球运动中的对抗强度划分了等级:攻、防队员之间距离一步以上为弱对抗;一步以内属中等强度的对抗;身体零距离接触属于强对抗。根据此理论,内线球员整个进攻过程的对抗可归纳为:弱对抗(抢位之前)—强对抗(抢位)—强对抗(接球)—强对抗(支配球)。由此看来,内线球员的进攻自始至终都是在强对抗状态下完成的。

主动对抗是当今内线攻防的又一突出特点。贴身进攻技术是内线进攻的主要手段。在对第27届奥运会和第12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共20场比赛进行统计研究后得出,内线球员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各项技术运用如下:身体接触情况下接球占76.6%、传球55.1%,突破91.1%,投篮占82.8%[2]。因此,合理的利用身体对抗应是内线球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3 内线球员进攻技术形式分析

2.3.1 端线侧突破

研究发现,内线球员从端线一侧突破进攻所占比重较大,因为近端线侧的防守队员较少,内线球员形成突破后结合横滑步的挤靠动作经常会获得进攻的主动权。如果内线球员同时还具备向异侧转身突破的能力,此移动进攻方式还能发挥更大效能。然而,如果一味的从底线突破,当防守者采取了正确的防守措施后会迫使进攻者于篮板后停球,并遭遇包夹防守,既失去进攻角度,又很难将球传出从而造成失误。因此,端线突破虽然很有很强的威胁性,但内线球员必须把握好运用时机。

2.3.2 以强腿为中枢脚的左、右转身

与投篮手相反一侧的腿称为强腿。虽然当今优秀的内线球员都能够任意的选择中枢脚,但是以强腿为支撑的左、右转身依然是内线球员最主要的选择。因为这可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冲力,投篮更协调[1]。内线球员进攻时可以根据防守的位置选择转身的方向,既可以从底线突破亦可向罚球线一侧转身,使防守者难以防范。此外,内线球员的前转身、后转身、横滑步、后撤步等进攻技术都是主要以强侧腿为中枢脚完成进攻。当然,内线球员有时也以弱侧腿为支撑运球移动,并且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3.3 依来球方向顺势移动进攻

可以说,依来球方向顺势移动进攻是内线球员最好的得分方法[1],此进攻方式需要内线球员具备向任何方向转身移动结合投篮或传球的能力。比如说,防守者采取靠近底线一侧的半身或大半身绕前防守时,进攻内线球员以目标手示意传球方向,接球后顺势向罚球线一侧做后转身运球绕过防守者;如果防守者选择身后防守,进攻内线球员接球后可以选择直接转身跳投,亦可顺势转身面向球篮正面进攻……无论防守者的防守位置如何,接球顺势而行的方法总会使进攻者占据主动。

2.4 影响内线球员对抗能力的因素

2.4.1 战术意识对抗

内线球员战术意识对抗的实质就是攻、守双方相互预判对方战术行动,从而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过程。战术意识是技术动作运用的“指挥中枢”,对内线球员而言,战术意识越强,则支配技术动作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支配球技术动作的实效性越好,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战术水准。战术意识与技术运用之间所反映出的支配、被支配的关系清楚表明,战术意识是篮球战术活动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并且实践证明,对抗性越强,内线球员战术意识的关键作用和核心地位将越发显现。内线球员战术意识提高的过程实质就是其对技术运用、赛场环境以及各种干扰因素形成良好的心理控制的过程。因此,优秀的篮球内线队员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文献资料表明,内线球员一般在23—26岁达到最佳水平,这一时期充沛的体能可以使其技术得到最大化的发挥;26—30岁是最佳竞技水平保持阶段[4],这一时期随着内线球员年龄的增长,实战经验积累的丰富,战术意识水平达到较高水准,能够较好的控制机体情绪,从而使其技术运用、体能分配更加合理。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2.4.2 技术对抗

运动训练学研究认为: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技术是一切影响比赛过程和结果的行为的载体。比赛中,内线球员采用的所有身体行为(规则允许范围之内的包含无球移动与抢位)都属于技术范畴。内线球员的对抗技术与普通技术有所区别,他以”对抗”为前提,以身体零距离接触为基础,既包含了技术的质量、数量又兼有身体对抗的特征[5]。内线球员技术的数量是对抗的前提,质量则是对抗制胜的关键。内线技术对抗归根结底就是在技术数量的基础上比质量,抑或是在质量的基础上拼数量。技术的质量主要反映内线球员技术的规范性、准确性、稳定性,技术质量高耐抗性就强;技术数量主要衡量内线球员的技术是否全面,技术数量多就等于与对手对抗的手段广。技术质量达不到要求便经不住对抗,经不住对手冲击;技术数量少则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对抗。因此,在内线球员日常训练中,既要对中锋进行全面的基本功训练,更要对中锋的技术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要求“全面”的同时,提高技术质量。

2.4.3 身体对抗

身体是篮球运动员对抗的物质基础,也是一切技术形式的载体。内线球员以在限制区附近攻、防为主,身体接触不可避免。比赛中无论持球进攻还是无球跑动,基本都是在身体接触的状态下完成的。内线球员的身体对抗与外线有所区别,具体表现在技术运用过程中身体接触部位的不同与对抗类型的差异。外线球员运球、持球突破过程中身体侧方的肩、臂接触较多,且以速度对抗为主,兼有身体力量对抗;内线球员进攻背部、臀部、肩、臂接触频繁,以力量爆发对抗为主,兼有速度对抗。由此可见,内线球员技术的运用对身体的依赖性更强。其中,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对抗水平。

英国学者A.W.S.沃森的研究认为:某些优秀的青年运动员之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运动水平,就是因为他们的体型不适合该项运动;谭眹斌博士对第13届男篮世锦赛前四名球队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后认为:身高、体重与成绩有密切关联,身高与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75,体重与名次的相关系数为-0.893[7]。另有研究表明,内线球员的身体形态与其技术的运用高度相关。高大型内线球员(身高2.15m以上)运用身体卡靠抢位、插步挤投等攻击性强的进攻手段的次数与矮小型(2.15m以下)内线球员有显著差异[8]。一系列研究表明,身高、体重在对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内线球员而言,身高与体重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克托莱指数是形态学使用最广泛的指数之一,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重关系反映身体的充实度与机体的组织密度。克托莱指数高的运动员一般会表现出较强的身体对抗能力,克托莱指数小的运动员则会表现出良好的灵敏性。研究发现:NBA内线球员克托莱指数平均为595.4,欧洲平均549.7,中国男篮平均516.2。对比表明,中国男篮现役内线球员克托莱指数与欧美内线球员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相关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于振峰等对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十运会男篮内线球员平均克托莱指数仅为502.1[6]。说明中国内线球员身体还略显苗条,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抗能力,这也是影响中国篮球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除身体形态外,身体素质也深刻的影响着内线球员的对抗水平。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内线球员仅凭身高、体重控制篮下区域的时期已然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度、高强度、大范围的时空对抗。因此,内线球员除需具备必要的身体形态以外,还需要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以提高对抗水平。科学的身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内线球员的速度、力量、柔韧水平,还可以帮助其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就目前而言,美国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比如说,姚明、易建联两位中国男篮的现役内线球员现都效力于NBA联赛,走出国门之前,其身体形态俱为瘦长型。姚明征战CBA时被称为“地板擦”,经过NBA八年的锤炼已经成长为盛名于世界的内线统治者,体重明显增长,对抗能力提高显著。资料表明:姚明第一次到休斯敦的体重是290磅,脂肪含量6%。2003—2004赛季结束时他的体重为315磅,脂肪含量增加了1%,按照姚明的身体,最理想的就是310—315磅,脂肪含量7%[4];“对抗能力弱”是美国专家、媒体、球迷对易建联的一致评价。2009年度NBA常规赛进行中,一位美国资深的篮球评论员评论说:“大量报道称中国篮球没有对抗,看了易的表现后,我认为这是真实的”。然而仅经过一个夏季训练营的训练其体重便增长了10磅左右,并在随后的亚锦赛中成为了中国男篮的内线支撑,随后又在世界男篮锦标赛中荣获“篮板王”。由此看来,我国对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还处于欠发达的水平。

2.5 对抗能力发展的对策

2.5.1 科学的身体训练

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应紧密结合篮球专项的特点。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活动主要以快速、短时的爆发式运动形式为主,“大、中、小”运动强度兼而有之,相互交叉,以中、大强度负荷为主,具有短暂、间歇性的特点。每节比赛平均停歇约19.5次,每25-38秒停歇一次,每次间歇38-50秒左右。一场比赛,高强度对抗时间约占15%,也就是约有6分钟左右的时间运动员是在高强度负荷的状态下进行比赛;将近9分钟左右为中上、中等强度的对抗,占比赛时间的35%;其余的时间基本保持中、低强度与低强度的负荷状态[9]。此外,运动员的技术行动不是固定形式的持续运动,而是要时而加速、时而减速、时而急停、静、动结合的运动。所以,篮球是短时性、间歇性、强度时高时低、无氧、有氧混合性供能,且以高强度的有氧供能为基础,以A TP-CP供能为核心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此外,篮球位置分工的差别决定了不同位置球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内学者曾三明的研究表明,内线球员对力量、爆发力、协调性三项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其次是速度、耐力、柔韧性。因此,内线球员的身体训练应以爆发式力量训练为主结合发展速度、柔韧与有氧能力。

2.5.2 技、战术提高

提高内线球员技术能力关键在于处理好位置技术与全面基本功练习的矛盾关系。根据运动员的现实技术状态,合理分配二者的训练比重。当前,我国篮球技术训练体系尚有待完善。具体表现在:位置技术训练相对落后,而对于发展内线球员的全面基本功又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高大球员技术细节的把握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基层的篮球训练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所谓基本功是指运动项目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容,即最基础的专门动作和基本的技能。对篮球运动而言,传接球、运球(包括突破性运球、一般性运球)、投篮、各种脚步移动……都属于基本功范畴。很多情况下内线球员的基本功决定着总体竞技能力水平,影响其对抗能力。邰玉峰教练曾培养了巴特尔、单涛、杨军等国内著名的内线球员,他认为对内线球员的基本功训练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手指对球感应、控制力的练习。主要增强球感,增强手对球的控制能力;(2)脚步练习,包含转移人体重心、变化速度与方向时脚步控制能力的训练;主要方法有:急起、急停、跳绳、单脚或双脚跳等;(3)腰胯练习:腰胯是控制身体平衡、重心转移和上下肢连接的枢纽,发展腰胯的练习主要有压腿、摆腿、跳台阶、三级跳……;(4)眼的练习:扩大视野范围、提高观察力、判断力支配行动的能力[10]。位置技术的训练应遵从“三从一大”的原则,树立以提高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突出目的性,避免任何形式主义。“从严”可以规范其技术动作,增强攻击时效性;“从难”可以增强适应比赛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赛前焦虑;“从实战出发”可以解决赛、练脱节的现象;“大运动量训练”可增强技术的稳定性与熟练程度。教练作为训练的监控者应密切观察运动员技术练习中暴露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修复。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了“非衡训练法”对内线队员进行位置技术训练。其要旨为:在远区采用位置非衡的训练,即外线队员作为防守者阻止内线运动员的突破,提高其保护球的能力;近球篮区采用人数非衡训练法,即内线运动员一旦进入近、中区立即进行双人或多人包夹,使其适应比赛中防守的变化。

内线队员能否在技术对抗中取得优势、在身体对抗中不落下风与其自身的战术意识水平有很大关系。意识较差的内线面对不同场景、不同对手以及不同的防守形式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从而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其技术的合理运用。当机体情绪处于较低激活水平时,各项身体素质不能被充分调动,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慢……,而当机体处于过高的激活水平时,则表现出兴奋过度,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原有的动作定型被打破,从而导致动作变形[6]。内线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影响着整支球队的战术体系,因此提高内线球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加强战术意识训练被显得尤为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1)当今篮球内线对抗激烈,内线球员技术运用基本是在强对抗环境下完成的,主动对抗是当今优秀内线的技术特点。身体、技术、战术意识深刻影响对抗能力。

(2)现代篮球内线球员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进攻手段日益丰富,技术特点鲜明。主要技术形式有:端线突破,强腿转身,依来球方向顺势突破。

(3)身体对抗、技术对抗、战术意识对抗共同影响对抗能力,因此发展内线球员的对抗能力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但应以其现实状态为基础。科学的身体训练、有针对性的强化技战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对抗能力。

[1]裴博儒.篮球策应技术与训练[M].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62—599.

[2]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33.

[3]韩之栋,王晓安.篮球运动规律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17(4):79—81.

[4]陈兰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06:26-32.

[5]吴晓勇.论篮球运动的技术对抗[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1211-1213.

[6]于振峰,霍笑敏.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重点问题调研报告[M].1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3—26.

[7]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 1128—1131.

[8]董如豹.NBA中锋群体阵地进攻技术特征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31-36.

[9]米靖,苗向军,张勇,等.我国高水平篮球比赛负荷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1(3):921-923.

[10]彭敏.篮球战术意识及其培养[J].体育科技,2002,(2):14-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