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

时间:2024-06-19

朱晓红(东莞理工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

朱晓红
(东莞理工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项目式教学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出发,就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指出,这一教学模式目前在大学课程改革中受到广泛关注,但依旧受限于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综合指导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限制。构建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强化过程考核,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式教学;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部发布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2011〕6号),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号),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举措,提出要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各种教学改革方式中,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PjBL)因其重视项目选择、成果展示、教师评估总结等阶段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1918年9月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 (Kilpatrick)首次提出 “项目教学法”,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教学实践后来在欧洲教育界获得重视,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支持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The Theory of Pragmatism Education)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Bruner's Cognition-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在建构主义看来,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因此,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 “情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对话协商,在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在达成 “意义建构”这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对事物的理解。

以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点在于倡导建构学习、情境学习、社会学习,因而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始建于1997年的美国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Franklin W.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依托开放型项目的动手实践教学将 “欧林三角”①美国欧林教育项目的课程设计框架,在这一体系中,第一个元素是坚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第二个元素是商业、企业类有关课程,第三个元素是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参见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载 《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第91~96页。这一独特的课程理念以及跨学科教学设计贯通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11年9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举办了建构PjBL教材教法研发与教学研究社群工作坊,旨在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经验的分享,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制作,培养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自201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借鉴美国高校工程教育运行模式,将 “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逐渐完成对机械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突破。在 “工业4.0时代”与 “机器换人”大背景下,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筹办机器人学院,采取多专业融合碰撞、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等手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实践

社会保障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作为 “社会保险”“社会工作和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率先开设[2]。社会保障学课程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实践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偏差: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变成知识而非能力;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性弱,教学过程缺乏实际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学习目标盲目;单一的以章节编排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碎片化,不利于学科建设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弱化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项目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营造出一种学生可以更多投入的学习,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个体形成具体经验、以归纳为主的过程,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此,笔者以东莞理工学院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年级)为对象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考虑到本科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践能力的局限,该课程采用的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其自身特性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部分内容仍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则通过项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3],以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又具备深度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重要环节 (见表1):

表1 项目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任务分工

(一)项目选择阶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藉由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来引发各种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项目学习中所设定的主题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或复杂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提出问题、界定问题、收集资料、共同合作学习并创造出具体成果,进而激发其创造思考能力[4]。因此,进行合适的项目选题,注重项目选题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是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关键。社会保障学课程涉及面广泛,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有限,基于此,本课程在开学初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社会救助、企业年金等主要专题中拟定项目范围。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查阅资料、设定题目、团队分工、拟定计划、收集资料、分析论证、整合分析等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项目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项目成果的质量。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选择了以下内容进行实地调查,如对养老金并轨政策、延迟退休年龄、南漂老人、非莞籍人口社保、积分制入学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等内容的调查,基本涵盖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内容。

(二)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这一特性在社会保障学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项目实施过程大体包括确定项目选题、组建项目团队、拟订项目研究计划、项目分工合作、资料收集整理、项目整合等过程。PjBL项目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和无监督工作时间以及责任,它关注真实的问题,给学习者一种真实的感觉,而且解决方案具有可实施的潜力[5]。因此,团队的组建是影响团队绩效的一个重要变量。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四个班共有学生164人,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本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团队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基于宿舍为单位来组建、基于学生友谊组建、基于学习习惯与能力组建以及基于自身社会实践进行组建。最终每个教学班大体分为14个小组,由学生自行确定负责人,制定并实施项目的调研。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的职责是扮演指导者和咨询顾问的角色,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开展项目研究,而学生则根据团队分工合作进行探索,致力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照实施计划进行项目研究。

(三)项目评估阶段

项目实施后的评估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参与度至关重要。Shepherd与Cosgrif指出,评估的作用不仅是评估学习结果,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评估,以了解小组合作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对小组的贡献等[6]。本课程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项目研究,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两个星期进行课堂展示。项目式教学的成果最后是综合利用教师评估、自我评估、小组评估等几种方式的综合来保证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环节分为过程考核成果展示考核,过程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项目团队的研究计划、实施过程、团队分工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成果展示主要在课堂进行,每组限定在15分钟之内,主要演示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流程、研究发现等几个环节。在小组演示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各小组在进行课堂展示之后需要根据老师以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修改,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作为项目最终研究成果。

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实践,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走出了课堂,进入了真实的社会场景。例如,有学生自发组织参与了大众社工的 “莞香青年农舍公益项目借此了解了麻风病村老人的生活,学习了公益创投、社会企业等相关知识。学生尝试着带着问题来观察社会,亲身实践,了解真实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与此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品德层面都得到了熏陶与提升,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是弥足珍贵的。

三、社会保障学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项目式教学模式作为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革新,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适用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虽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其广泛推行依旧还面临一定的限制。

(一)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项目选题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对于推进项目式教学至关重要,依托社区或者行业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项目研究将会有力地推进项目式教学的深入开展,但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明显不足,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部分选题对学生来说在深入实地调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东莞南漂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对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意愿调查的分析、网络创业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等等,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但对项目小组成员而言,对这些项目的深入调研需要一定的资源保障。

(二)教师综合指导能力的限制

社会保障学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为基础的,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实践能力,一般选择在大二、大三学生中进行。2013级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共有4个班,分为2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平均80个学生,大体分为14个项目团队,项目选题大体包括东莞泗安岛麻风村老人、南漂老人、非莞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摊贩、快递员、城市餐饮行业员工、中小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以及民众对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年龄、职工福利、就业与失业补贴、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等问题的关注,对指导教师而言,全方位对这些课题进行深入了解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项目选题的多样性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指导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限制

项目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但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这成为项目式教学有效推广的一大障碍。一方面,现在大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的习惯,在项目前期的文献资料查阅以及后期的资料收集整理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少,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明显可以观察到,学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影响了项目式教学的效果。

四、对项目式教学的反思与讨论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施项目式教学在更大范围内需要有效整合高校、地方的资源优势,与东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协会、商会进行合作,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搭建与行业、社区的项目合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施。

(一)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改革

项目式教学作为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的课程,需要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与独特性培养。美国欧林工学院建构起独具特色的 “欧林三角课程”体系,其重要特点即是多学科、强专业、重应用[7]。从学科性质上看,社会保障学课程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以及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制度等非常广泛的领域。在以项目带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整合社会政策、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课程,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体现行政管理专业各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能够对该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政策导向有清晰的了解,必须积累一定的行业实践的经验具备服务社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项目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日益融合的背景下,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者慕课引入项目式学习,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课外参与项目实践的时间,同时通过网络视频了解真实工作场景,提高教学效率。

(三)强化过程性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项目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实地调研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这种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传统的学生学业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过度重视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学与实训相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因而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过程考核,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实施以平时作业、综合实训、平时小测、项目实践、项目展示等形式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强化过程性学习,不仅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关注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

五、结语

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毫无疑问是大学教育的最终 “产品”,但其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大学教学的过程更取决于先于教学实施的教育设计[8]。就这一点而言,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提升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实现学、思、知、行的统一。这种努力也是基于美国前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 (Ernest L.Boyer)所持的教育信念——“本科生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将使人类更具胜任能力、更为关心世事、更加完美无缺”[9]。无疑,这同样也是当今进行大学课程改革所要秉持的教育理念。

[1] 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1.

[2] 孟颖颖.社会保障学:挑战、定位与发展:基于学科建设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2-57.

[3] 汪建丰,沈月娣,孙和平.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52-56.

[4] BLUMENFELD PC,SOLOWAY E,MARX RW.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Sustaining the doing,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69-398.

[5] THOMAS JW.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J].Autodesk Foundation,2000(3):3-4.

[6] SHEPHERD A,COSGRIF B.Problem based learning:A bridge between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lanning practice[J].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1998(17):348-357.

[7] 杜瑞军,钟秉林.走向卓越:美国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84-90.

[8] 俞婷婕,眭依凡.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教学理性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6):30-38.

[9] 欧内斯特·L·博耶.美国大学教育: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5.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Taking Social Securityas an Example

ZHU Xiao-ho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Project-based Learning(PjBL)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studies the curricular practice in Social Security.Project-based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university.But there aremany limitation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including the shorta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The perfection of PjBL need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specialized core curriculum,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eachers,and strengthening process assessmen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of students.

Project-based Learning;Social Security;reform of teachingmethod

G642.0

A

1009-0312(2015)06-0093-05

2015-07-16

东莞理工学院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社会保障学课程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探索” (1E1505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晓红 (1973—),女,新疆呼图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服务与地方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