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19

卢晓晴(东莞理工学院 经济贸易系,广东东莞 523808)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卢晓晴
(东莞理工学院 经济贸易系,广东东莞 52380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理解和掌握其概念、惯例和法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有较大帮助,能充分发挥出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直观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指出了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该课程以买卖合同条款为主线,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为依据,以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履行及注意事项为中心,内容涉及国际物流运输、保险、国际金融、国际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多领域学科知识。因其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常常显得繁杂没有头绪,故授课教师在其中需发挥出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直观的教学能力,通过合理使用案例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依据教学对象的需要,也就是教育领域中课堂学生主体的需要,把真实情况中的实践情景加以典型化的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被使用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遍及美国,也早已被推广至全球课堂内外。在我国,案例教学也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越发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发挥了对思想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多层面的推动作用,更是为教学工作者带来了良好的启示。在教学领域的使用中,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以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的素材,根据不同学科对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置身于案例情景中,要求他们从真实的实际工作背景中去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行动决策能力、反思能力等。对于教学工作者,也可通过案例教学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对学科内容的感悟与思考。

一、开展案例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必然选择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涉及的交易当事人包括买卖双方、海关、国际物流、银行、商检等,这意味着国际贸易有着与国内贸易相不同甚至更为复杂的交易过程、交易条件与交易规则。要求学生不能仅依靠传统教学形式中的理论知识,更要熟悉实际交易流程。

国际惯例是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合同的签订到履行都与其紧密相连。在实际贸易中,国际惯例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随之发展、更新,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随时更新国际贸易知识于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国际惯例的变化及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带来的各种实际交易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日后在国际贸易中的思考洞察能力,提升其在实际贸易中对贸易规则的敏锐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一项工作,且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各自鲜明的独特性因此说国际贸易实务不存在唯一标准的流程,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操作处理方案。国际贸易涉及的是两个或以上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易,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复杂,一般交易数额较大,若在其中一个流程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多方面,甚至带来全盘性的巨额损失。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显得非常重要,生动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在此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繁杂的知识融进案例中去解剖分析,使繁琐的国际贸易惯例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及合作的能力。

案例教学早已普及于国外教学中,并被实践检验是一种富有教学效果的方式。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且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并不断跟进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并需要教师能够把现实商务活动中实务的各种变化融入到书本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

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更高级的考验。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为严格,在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中,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要主动去对案例与书本知识进行无限的探索,要求学生能够将书本综合的基础知识结合到实际案例中去,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新的开拓、发现、研究、分析。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培养出优秀开放型、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良方。

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拟定好教学剧本,把握着大方向指导学生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这些方面,传统教学是难以企及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常见问题分析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典案例严重不足,案例适用性不强

国际贸易实务形势日新月异,新的规章惯例层出不穷。2008年以来,随着 《UCP600》 《INCOTERMS2010》的正式出台,贸易术语、结算手段方面出现了新的做法和规定,这对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更高要求,案例缺乏时效性、新颖性,则不能反映现实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若教师直接使用报章杂志或是互联网上的内容,或教师误选择国外与国内社会背景文化差异过大的案例,也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教学。

(二)定位不正确,案例教学变成了 “阅读理解”课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误认为是同一种教学方式,但实则不然。教师在传道授业时通过案例教学是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生的独立思考是重点。然而举例却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举例更多的是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时由于学生理解不足而引用的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过度放任,单纯追求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实现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但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够站在引导的位置上,则很容易会产生负面效果,即单纯为了课堂实现开放式讨论,导致学生思考离题千里。

(四)照本宣科,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通常是毕业后便直接开始任教,绝大多数教师是缺乏实际外贸工作经历的。这一弊端,会让教师在上课时由于自身没有实践经验,而只能照本宣科,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都难以体现,教学难免空洞[1]。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对策建议

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案例的选择必须有代表性,反映现实问题

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无论是对于教师的传授或是对于学生的讨论思考,选择恰当的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代表性的案例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各种教学资料、网络中国际贸易案例较多,但经典案例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选择合适的案例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相关性。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学习该课程的知识,能够产生更好的理解,及深入分析、思考和开拓。因此,所选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2)可信性。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符合实际的,要来源于真实的商业活动,而不是凭空编造。(3)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紧密围绕教师所传授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贸易术语、提单、汇票、信用证等内容是教学重点,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贸易术语及信用证的内容不断调整,案例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体现代表性、典型性的特征。例如高铁的普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一带一路”的提出,国际多式联运及适合内陆运输的FCA、CPT、CIP的价格术语案例就应该多讲。(4)启发性。案例教学的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启发性的特点,要能够既有助于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又能够包含引而不发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建立案例资源库并及时更新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学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编写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到对口的外贸企业、银行及海关等部门进行调研,甚至请他们的业务骨干参与编写工作。有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在讲授方法上也要考究。有的案例要作为导读引出,目的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有的案例中间提出,作为理解理论知识的辅助工具;有的案例适合在所有知识点讲完之后,作为思考题提出。总之,不同时间引出案例的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实务虽然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绝不能忽视教学主体,即理论知识。在国际贸易中有大量的理论概念以及名词的解释条例规则等所以若在案例教学时不能先巩固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案例引用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很容易产生思考不当、不深入,甚至思考方向错误的弊端。这也是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例如在讲解 “货物运输”这一章时,要求学生分析以下案例:“我国出口1000公吨黄豆至马来西亚,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我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在宁波、上海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 ‘祥云轮'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请问这是否违约?”①参见百度试题库。如果学生事先都不了解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中有关分批装运的规定,那么这个案例就无从解答。又如在 “贸易术语”中有案例一则:西藏某公司和韩国客商洽谈一项出口合同,计划货物由拉萨运往济洲岛,我方不愿承担从拉萨至出口港青岛港的货物风险,韩国客商坚持由自己办理运输。试问:采用何种贸易术语可以使双方都满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对《INCOTERMS2010》中的11个术语有全面的了解,否则无从谈起。

(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

教师传道授业应当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法中也当如此,要根据学生水平以及课程性质来选择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对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课堂讨论法这三种最主要的案例教学法运用起来要有所侧重。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以上三种方法是如何开展的。总体来说,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学生掌握的难易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例如,在讲授 “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一章时,由于该章内容通俗易懂,所以一般采用指导自学法,先列出思一思、想一想等几个有趣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等学生自学完所有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在案例资源库中选取典型材料,要学生写出案例评析,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 “贸易术语”一章时,由于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报价方式内容上差别巨大,不要说不能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就是把该章的理论知识全部讲解一遍给学生听完后,学生也很难马上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笔者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具体来说是先把每一种贸易术语定义解释清楚,然后交待清楚进出口双方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接着讲解采用该术语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用导入的案例来说明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对教学时间节奏的把握比较到位,操作起来也较得心应手,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缺点是学生参与教学机会较少,被动听的时候多。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贸易术语的介绍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看出术语与术语之间的异同,在介绍案例背景及经过后,老师试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回答,哪怕解决的方案不切实际,也要大加鼓励,让学生参与其中才是关键。最后介绍案例分析法之三: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首先针对的案例必须是具有创新性和发散性的。例如有则案例:“泰国某公司与上海某自行车厂洽谈进口业务,打算从我国进口 ‘凤凰'自行车2000辆。但要求我方改用 ‘鹰'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凤凰'和 ‘Made in China'字样。请问:我方是否可以接受?在处理此项业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①参见百度试题库。。再有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强的案例,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事先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分成5~6人一组,通常都不固定人选,要求全班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大家集思广益讨论15~2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二来可以考察各组讨论情况。在实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思考的大方向,避免学生跑题,尽量要求学生做到发言时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关联强,在规定的发言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告知学生,他们的表现会体现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去。以此建立的有效激励机制,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演说能力。

(四)科学界定案例教学法适用的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外贸业务的众多环节,包括业务磋商、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以及对外报价、备货、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报检、报关、货款结算、处理争议等,并不是所有内容均适用案例教学法。例如货款结算中的“票据”等实践性强的内容,需要实际操作填制才能真正掌握其内容及填制方法,显然不适用案例教学。

(五)注重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课程,英语是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交流用语但是我们所说的双语教学不是要追求使用原汁原味的国外经典教材,也不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是否要全部使用英语交流,而是在于教师是否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磋商、相关单证的制作、信用证的审核等业务环节上比较自如地运用英文[2]。在一些案例教学中,经常会提及到由于英文的理解和使用不畅造成的贸易纠纷。例如有个案例:我出口自行车900辆,合同规定木箱装。来证亦为Packed in Wooden case。但case之后有C、K、D三个缩写字母 (CKD即将自行车拆散后装入木箱)。我方不知,所有单据均按自行车整车发运。结果货到目的港被海关罚款并多上税。问我方有无责任?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适当掌握外贸英语是何等重要。

(六)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避免案例教学纸上谈兵

由于高校教师许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往往流于理论知识讲解偏重,案例讲述不贴近时代的变化,不生动不深入是常有的事。有几种方法可以改进这种现状:首先,教师应定期到外贸企业参观学习,或在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以不断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资源共享,更新教育理念。最后,尽量聘请外贸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3]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付出努力,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也是如此。对教师而言,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采用的引导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心绪状态和价值观等均会影响对案例的理解和发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科学的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深入推广开来,相信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146-147.

[2] 李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前沿,2010(9):42-43.

[3] 刘丽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40-43.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Methodin Interna tiona l Trade Practice

LU Xiao-q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Commerc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This course,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ITP),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operation,demands the students to have some operational experiences if its concepts and methods are to be understood and mastered.Case Study Method(CSM)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course.From the necessity of CSM,this article analyses common problems showed in application of CSM in ITP,and hopes to get better effects on learning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Case Study Method;theory and practice

G642.4

A

1009-0312(2015)06-0098-05

2015-03-12

201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类);2014年度省教改项目 “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GDJG20142473)。

卢晓晴 (1970—),女,江西丰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