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入木三分”概念下的宜居生态居住区——以昆明东白沙河水库龙池村旧城规划改造为例

时间:2024-04-24

李 楠

(云南财经大学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入木三分”概念下的宜居生态居住区
——以昆明东白沙河水库龙池村旧城规划改造为例

李 楠

(云南财经大学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居住生活的品质要求更为苛刻,中国大部分的城市目前的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早出晚归之后回到家里便是放松的时刻,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应该回到的是一个温馨、舒适、惬意的家。应享受一个房主应享受的悠闲、自然的居住环境。

邻里交互;组团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

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空间,提高居住品位,扩大人与自然的交流。本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体现方案中的快速、效率、户型组合、景观的亮点及绿地、建筑面积最大化使用。其中包含:①让空间与光线的交流结合来表达自然光对空间塑造的重要性。②项目设计突破传统设计的平面使用,通过利用项目的立面,景观通道来体现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③利用自然光能和人造光线来让人从视觉感受到与空间的交流。④以半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的过渡交互来到达室内与室外的交流。

方案本着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当地的生态发展,适当保留当地的植被,原有能够供项目使用的建筑,做到不破坏,以保护为目的的设计开发。项目绿地布置合理,使得空间有张有弛,有动有静,层次丰富、流动,结合当地气候、人文、现有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环境。设计服务于人、使用于人、方便于人的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1 项目概况

1.1 方案介绍

(1)项目名称:东白沙河水库龙池村旧城规划改造

(2)项目类型:旧城改造回迁房商品房

(3)项目面积:项目地块面积:25067.16平方米,总地上建筑面积:4424平方米,总占地面积:3308.25,容积率0.2,建筑密度13%。

(4)项目背景:公元769年,南詔建立了最早的昆明城,于公元1254年命名为昆明。项目位于昆明市空港快线上白沙河水库旁,地块东邻照青路,北邻市瓦路,南邻空港快线,西邻东三环。总体布局围绕“三山一水”开发建设。为昆明同时拥有最高森林覆盖率和丰富水资源的片区。片区特有的高森林覆盖率,大型水资源,发达的交通枢纽,传统的休闲养生设施,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昆明最宜居的示范社区。

项目坐拥昆明“门户”位置,享有“三山一水”(呼马山、凤家山、石头山)超万亩生态森林公园和1800亩白沙湖休闲湖滨公园,他既是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自然工具,更是不停生产的天然氧吧(见图1)。

图1 项目现场情况

(5)地块分析:①项目地块左侧紧靠白沙河水库,使得本案有丰富的水资源,对项目品质和生活舒适度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②项目原有地块内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开发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保护保留,一来节省了项目开发成本;二来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多破坏。③项目地块周围有居民,设计过程中考虑避免对原有建筑产生影响,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见图2)。

图2 项目地理位置

1.2 方案提出的原因

①是时候改造该地块白沙河片区的城市规划结构,在白沙河片区行政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对项目区域进行旧城改造。

②改善项目地块的城市生活环境,通过采取地块周边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规划该地区的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利用状况等。

③更新城市结构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完善旧城的道路系统,改善交通环境。

④提升地块的城市居住环境并完善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地块的基础设施得以完整,从而把旧街区改造成一片完整的居住区。

1.3 项目意义

此次项目的意义在于贯彻生活空间与绿化休闲空间之间的交流融汇,使得居住在内的人能够随时方便地感受到绿色空间,把各个空间之间的流线与室外景观流线结合起来,节省了过道面积并且能够让人充分使用景观流线。重新建立邻里交流,通过设计开放空间来增加交流,同时设计了私密空间保护住户隐私。

2 项目调查与分析

2.1 地点分析

2.1.1 项目周边环境分析

水库在昆明市东三环路虹桥村和苏家营附近,占地3000余亩,最初的使用功能是防洪和农业灌溉,随着昆明城市的发展,1990年后主要功能变为城市供水白沙片区为昆明城东区。项目周边有龙池村、虹桥村和青龙村,有大量的当地的居民。部分民居由于项目开发的影响会已经拆除(见图3)。

图3 项目周边现状

2.1.2 项目地形分析

项目位于东白沙河片区。西邻东三环路,南接人民东路延长线(机场快速干线),东到照青路,北拥白沙水库,项目围湖而建。地块位于水库旁,整体地势相对平坦,最低处与最高处落差6米(见图4)。

图4 项目地形分析

2.1.3 项目气候分析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

2.2 项目现状分析

2.2.1 地块周边现状分析

项目所属与白沙河片区龙池村,周边包含一个高尔夫俱乐部、绕城高速开发公司、昆明金欧建材有限公司和一部分原住居民。一部分民居由于历史原因已经破损,居民已撤离,同时还存在一部分非常原始的泥土砌成的房屋(见图5)。

图5 地块周边现状分析

2.2.2 地块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地块周边由于处于居民用水水库,环境保护措施比较完善,周围污染较小,都是一些居民的菜地或者树林。有一定的绿地资源(见图6)。

图6 地块环境现状分析

2.3 问题分析

2.3.1 存在的问题

项目周边破损民居有的需要拆除,建筑废弃砖块较多,民居历史较长,有一部分已经成为危房,还有一部分建筑

结构落后的土墙建筑。居民建筑内部电线,信号线构造混乱,楼房之间线条乱拉,不仅在安全上存在很大的隐患,还使得空间显得混乱,影响美感。由于民居建筑组团方式形成较早,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当时没有考虑停车位的设置,导致车辆的乱停,影响了内部道路的流畅性。

2.3.2 解决方法

项目通过结合前期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不破坏当地民居建筑的统一性,在建筑设计上采取保留部分当地民居的样式,加以现代设计的结合进行提炼而成,使得项目地块的建筑与当地民居存在联系。

3 规划方案设计

3.1 规划目标(见图7)

3.1.1 白沙河水库生态居住区

凭借位于水库旁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资源条件,目前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的污染、土地资源的浪费,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该以保护开发为主,提升优化为辅,形成一个生态的、破坏性小的居住区。

3.1.2 坡地住宅

区域内住宅依坡而建,保留了地形原有的高差风貌,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与周围保持统一,再加以1~2层的建筑布置其中,使得其统一又不失变化。

图7 规划目标

3.1.3 绿地使用最大化

利用居住区内建筑之间的间距组合成公共花园,花园联系宅旁景,这样便延伸了人们的使用绿地,每户居民都能享用更多绿地景观。

3.1.4 丰富交互空间

每户居民绿地景观使用空间提升以后,便会给人们多出一块开放空间,人们有了开放空间就会多出来与邻居交流的空间,这样便使居民之间关系更融洽(见图8)。

图8 交互空间设计分析

3.2 规划原则

3.2.1 环境保护原则

项目地块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以保护和改善该地块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其他的公害为目标,保护地块内部现有的绿地、植物和生态结构,提升城市整体的绿化水平,加强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的建设,为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起良性的轨道。

3.2.2 生态化原则

设计始终坚持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避免使用破坏环境,破坏地表植物的设计方式,从而从设计上就避免了后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2.3 开放性原则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居民在其中能够重新感受“人情味”的存在。

3.2.4 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原则

项目建设规划过程中对地块进行合理布局,做到用地合理,以经济,实用,不浪费的原则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3.2.5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相互促进,要基础设施先行,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收效一片。

3.3 规划理念

规划概念:引用“入木三分”这个成语进行概念提炼。结合成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出规划的核心理念,贯彻核心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见图9和图10。

入:①让地块融入地块以及周围环境。使得建筑建立在地块之上不会破坏周边整体的环境,与环境融为一体。②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融入环境。地块内景观规划贯彻统一性、流线型,使得后期的人为改造景观与地块周边原始景观结合在一起,使得效果最大化。

木:①三木为森,入木,意为融入森林之中。②入木,使建筑扎根在森林之中。

图9 规划概念

三:①入木“三”分,建筑为三成,森林为七成。②建筑组团为三栋一组。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发商为了能够多几栋房子而放弃了绿地的面积,所以规划理念提出让房子种在森林里,从而改善居住区内的生活环境。

分:①公共绿地公共分享。②把建筑内部功能区分开来成为三栋建筑。

图10规划概念

3.4 规划总平面图、鸟瞰图

见图11。

图11 规划总平面图

4 建筑方案设计

4.1 建筑设计概念

4.1.1 功能拆分

建筑打破了以往所有功能集一栋建筑为一身的设计形态,而是通过前期分析,把建筑内部所需的功能拆分之后又组合,把功能联系紧密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分成了三份,使得每一份能够正常地使用其对应的功能空间,又把空间进行了分类,避免使用一部分功能空间的同时影响到其他的功能空间。

4.1.2 功能整合

建筑为了能够供居民充分地使用住宅配套的花园,把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拆分开来,并把配套景观变与建筑内部流线融合在一起加入各个功能建筑之中,把分开的各个空间又联系在了一起。

(1)组团A形式演变:①基础用地模数;②组团中道路流线的形成;③根据功能流线的变化;④确定各个功能基础体块大小分出流线与景观;⑤形成了组团A的基本模数;⑥组团A在居住区中的聚落形成(见图12)。

(2)组团B形式演变:①基础用地模数;②组团中道路流线的形成;③根据功能流线的变化;④确定各个功能基础体块大小分出流线与景观;⑤形成了组团B的基本模数;⑥组团B在居住区中的聚落形成(见图13)。

4.1.3 光造空间

是光,塑造了建筑的空间,光是建筑的生命,本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光的重要性,在建筑的开窗形式上做了一定的处理:①通过建筑墙面的错位形成侧面空间开窗,光通过侧窗形成一道细长的光柱照进室内,丰富了室内的空间感;②在建筑采用了落地窗之后,在窗框上进行了加宽的处理方式,避免了过多的阳光照进室内对室内产生影响,又不会影响自然采光。

此剖面图为卧室与卫生局的功能空间建筑,建筑的一层入口对应处设置了一个下层式花园来过渡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间,下层式花园的左侧是设置于一层的一个卫生间,进入一层标准层便是一层的卧室,进入卧室之前是进入一个衣帽间,相当于设置了一个隔断,楼梯连接着二层的卧室与卫生间(见图14)。

图12 组团A形式演变

图13 组团B形式演变

图14 卧室建筑剖面结构分析

4.2 建筑平面图

4.2.1 客厅娱乐室一、二层平面图

客厅娱乐室建筑单体长13.5米,宽7.5米,共两层,一层功能包含客厅(客厅处设置一个主出入口,由客厅通往建筑二层),娱乐室(娱乐室处设置了一个次出入口),建筑二层为一个书房(见图15)。

图15 一、二层平面

4.2.2 卧室卫生间一、二层平面图

卧室卫生间建筑单体长7.8米,宽7.1米,共两层:一层功能包括卫生间、衣帽间、卧室;二层功能空间为卫生间、衣帽间、卧室(见图16)。

图16 卧室卫生间一、二层平面

5 结 论

本文所进行的规划方案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重新建立起邻里之间的交流;②如何把建筑融入环境;③解决洪涝和缺水问题,构建“海绵城市”。

5.1 重新建立起邻里之间的交流

不知何时开始,邻里之间不再互相关心,不知何时开始,人们一下班便把自己关在家里,不闻窗外事。一栋栋高楼不断地从地上长出来,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一户户住房切断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本案通过两个组团的院落,让户与户之间形成了开放空间与隐私空间,人们能够在开放空间与邻居相互交流。

5.2 如何把建筑融入环境

目前大部分的住宅把建筑与景观分得太开,导致景观花

园的利用率太低,为了能够让花园利用率提高,本案采取将各个功能空间拆分开来,并用景观流线把各个功能空间给联系起来,这样人们在使用这些流线的同时能够接触流线中的景观。

5.3 解决洪涝和缺水问题,构建“海绵城市”

目前中国的城市环境令人堪忧,洪涝、缺水、自然资源的浪费等。许多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味考虑成本,毫无节制地对土地进行开发,但对土地一点回报都没有,导致地表、植物等遭到破坏。本案开发过程中融入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路进行设计,这意味着这个手段对于昆明这个缺水的城市提供了一部分自然水源再利用的条件,从而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起到节水的作用。

[1]化明明.景颇族传统居住空间景观价值探寻[J].中国市场,2011(28).

[2]纪梦阳.基于街区的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唐山市中心区为例[J].中国市场,2016(8).

10.13939/j.cnki.zgsc.2016.47.168

李楠(1983—),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云南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本土建筑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