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城镇化——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时间:2024-04-24

戴明珠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城镇化
——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戴明珠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普惠金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出发,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居民收入、居民储蓄、GDP水平的分析,阐述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区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城镇化;普惠金融;民族地区;以人为本

1 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单一、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农村金融需求还停留在层次低、单一化的基础阶段。通过普惠金融对目标人群金融需求的有效满足,推动当地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达到城市化水平总体提高的效果。

2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普惠水平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2.1 居民收入

根据统计数据,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3.9%。可以发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率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率。这得力于大力度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从2009年开始,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0—2011年期间达到统计数据最高水平的22.3%(见图1和图2)。

虽然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依旧不容忽视(除2014年以外,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相关数据计算,从2009—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州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西双版纳州的扶贫开发工作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产业滞后、群众收入低等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仍然与城镇居民存在明显差距。

图1 2009—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2 2009—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与增长速度

2.2 居民储蓄

根据数据统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储蓄存款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人均储蓄也保持增加,但在人均收入中占的比例开始下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除了储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持有货币的意愿较过去有所增强;同时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此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也与时俱进,财富资金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持有。由此看来,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普惠金融随着西双版纳州经济的发展,以各种形式逐渐渗入居民生活中,如:信贷资金积极介入政府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和整村搬迁等政府扶贫惠民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见图3。

图3 2009—201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2.3 GDP水平

在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3%;第二产业增长18.3%;第三产业增长10.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0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6%。人均生产总值26507元,增长11.8%。见图4。

图4 2009—2014年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由此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州的经济发展整体环境较好,并且经济活跃程度逐年增加,商业机会多,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承载力强。从而可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把培育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现代服务五大生态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和生态茶园为切入点,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3 启示与建议

3.1 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带来的启发

“十二五”期间,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根据

《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及民生金融支持力度,并形成了“勐海经验”。

另外,结合辖区特色推出的政策性橡胶树种植险、农业政策险种,对全州主要经济作物实现了全覆盖,为农民的收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在勐海县,推行了农村支付体系及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对西双版纳州其他县、市的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也具有参考价值。

3.2 结合普惠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大力推进政府、农业、金融业等领域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推广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政府应鼓励各类支付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

(2)利用普惠金融提高农业现代化率。通过普惠金融对不发达地区的金融建设基础,由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充分运用当地自然气候,建立作物生产集约化、加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销售网络。

(3)加强经济类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普及教育,同时在发展自身的前提下,制定政策吸引外来人才,鼓励外地大学生返乡建设。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层面、广角度长期有效普及基础知识。

(4)积极应用普惠金融成果,加快城镇化建设。运用普惠金融理念,建设民族地区金融业,从而拉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最后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通过民族地区的普遍城镇化建设,扩大我国内需,拉动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郝宁.云南省沿边金融开放中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2]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Z].2015.

[3]谢丽霜,李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普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7):111-116.

[4]西双版纳州统计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C].国家统计局西双版纳调查队,2015.

[5]樊杰,田明.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及省际差异[J].地理科学,2003(6):641-648.

10.13939/j.cnki.zgsc.2016.47.2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