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宋代集句词中的崇杜倾向

时间:2024-06-19

夏小凤,王梽先,刘小凡

(1.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中国传媒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0 引言

集句词是词体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宋人有意为之,取得一定成就。宋人集辑杜甫诗歌的集句词占所有宋代集句词的1/3,这说明了宋代词人对杜甫的推崇与喜爱。以往学界研究杜甫对宋人的影响多从诗歌、词作或思想角度入手,极少从集句词这种特殊的杂体词形式入手进行观照。故本文以宋代集句词为典型个案,对宋人崇杜的原因做一探讨。

1 宋代集句词集杜甫诗歌的文献考察

集句词是“指集辑前人诗歌成句组织融汇成篇的一种特殊词体”。[1]43事实上,集句词不仅将前人、时人的诗歌成句集入词中,亦将散文、词中的成句集入其中。形式上绝大部分无需改动所集成句而将其直接入词,只有个别情况可略作调整以符合词句要求。经笔者爬梳,宋代共有21位词人创作了55阕集句词,分别是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2]117,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2]124,王安石《甘露歌》(折得一枝香在手)[2]205、(尽日含毫难比兴)[2]205、(天寒日暮山谷里)[2]205、《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2]205、《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2]206、《南乡子》(自古帝王州)[2]207、《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2]208,苏轼《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3]396、《南乡子·集句》(寒玉细凝肤)[3]834、(怅望送春杯)[3]835、(何处倚阑干)[3]836、《阮郎归·梅词》(暗香浮动月黄昏)[3]867,黄庭坚《南乡子》(黄菊满东篱)[4]130、《鹧鸪天·重九日集句》(塞雁初来秋影寒)[4]140、(紫菊黄花风露寒)[4]144、(节去蜂愁蝶不知)[4]146、《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4]223,秦观《玉楼春·集句》(狂风落尽深红色)[5]242,贺铸《行路难》(缚虎手)[6]103,晁补之《江神子·集句惜春》(双鸳池沼水融融)[7]42,郑少微《思越人·集句》(欲把长绳系日难)[2]695,周紫芝《鹧鸪天》(终日看山不厌山)[2]875,向子諲《浣溪沙》(爆竹声中一岁除)[8]43,赵彦端《菩萨蛮》(青春背我堂堂去)[2]1449、《南乡子·集句》(窗户映朝光)[2]1452、《卜算子·集句》(脉脉万重心)[2]1463,吴致尧《调笑集句》(千里)[2]3647、(相误)[2]3648、(非雾)[2]3648、(相忆)[2]3648、(来见)[2]3648、(君去)[2]3648、(无处)[2]3649、(衫湿)[2]3649,张孝祥《水调歌头·帅静江作》(五岭皆炎热)[9]7,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苍生喘未苏)[2]1861,辛弃疾《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进退存亡)[10]121、《忆王孙·秋江送别,集古句》(登山临水送将归)[10]294,石孝友《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2]2045,杨泽民《点绛唇·集句》(流水泠泠)[2]3005、(雨歇方塘)[2]3007,胡平仲《减字木兰花·咏梅》(天然标格)[2]3591、(兰凋蕙歇)[2]3592,汪元量《忆王孙》(汉家宫阕动高秋)[11]367、(吴王此地有楼台)[11]367、(长安不见使人愁)[11]367、(阵前金甲受降时)[11]368、(鹧鸪飞上越王台)[11]368、(离宫别院草萋萋)[11]368、(上阳宫里断肠时)[11]369、(华清宫树不胜秋)[11]369、(五陵无树起秋风)[11]370,朱希真《采桑子·闺怨集句》(王孙去后无芳草)[2]2045其中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贺铸、周紫芝、赵彦端、张孝祥、杨冠卿、杨泽民9人的18阕集句词集辑了杜甫的诗歌,详列如下:

王安石有4阕集句词集杜甫诗句。《甘露歌》(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天寒日暮山谷里”集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12]693《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中“小院回廊春寂寂”集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12]986《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自古帝王州”集杜甫《秋兴八首》(其六)之“回首可怜歌舞地,秦州自古帝王州”[12]1493,王安石取对句七言后5字。《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中“凉月白纷纷”集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12]154;“啭枝黄鸟近”集杜甫《遣意二首》(其一)“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12]794;“随意坐莓苔”集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12]151;“飘零酒一杯”集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12]858。共集杜诗7首7句。

苏轼有4阕集句词集杜甫诗句。《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中,“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集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绿竹半含箨,……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12]1184《南乡子·集句》(怅望送春杯)中“渐老逢春能几回”集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12]789。《南乡子·集句》(何处倚阑干)中“老去愁来强自宽”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12]490《阮郎归·梅词》(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江南日暮云”集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12]52共集杜诗4首7句。

黄庭坚有3阕集句词集杜诗。《鹧鸪天·重九日集句》(塞雁初来秋影寒)中“更把茱萸仔细看”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12]490。《鹧鸪天》(紫菊黄花风露寒)中“且看欲尽花经眼”集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12]446;“甘酒病”集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一)“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12]1175。《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中“疏懒意何长”集杜甫《西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12]780;“春风花草香”集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2]1134;“江山如有待”集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12]787;“此意陶潜解”集杜甫《可惜》“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12]803。共集杜诗7首7句。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中,“不论钱”集杜甫《峡隘》“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12]1727,取对句后三字而成。“揽流光,系扶桑”用杜甫《遣兴二首》(其一)“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12]566。共集杜诗2首2句。

周紫芝《鹧鸪天》(终日看山不厌山)中,“醉把茱萸仔细看”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12]490;“触误愁人到酒边”集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12]985。共集杜诗2首2句。

赵彦端有两阕集句词集杜诗。《南乡子·集句》(窗户映朝光)中,“花气浑如百和香”集杜甫《即事》(暮春三月巫峡长)“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12]1605;“即遣花飞深造次”集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12]788;“并蒂芙蓉本自双”集杜甫《进艇》“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12]819。《卜算子·集句》(脉脉万重心)中,“远负白头吟”集杜甫《寄杨五桂州谭》“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12]779;“欲问平安无使来”集杜甫《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12]822。共集杜诗5首5句。

张孝祥《水调歌头·帅静江作》(五岭皆炎热)中,“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雪片一冬深”集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12]779。共集杜诗1首3句。

杨冠卿有集句词《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此词全集杜甫一人作品,所集杜诗分别为《行次昭陵》“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12]409;《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12]650;《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12]1148;《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12]110;《入乔口》“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12]1974;《秦州杂诗二十首》(十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12]586;《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2]736;《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12]1882,开启了集一人作品入词的先例。共集杜诗8首8句。

杨泽民《点绛唇·集句》(雨歇方塘)中,“便欲随君去”集杜甫《新婚别》之“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12]532。共集杜诗1首1句。

综上可知,宋代有9位词人的18阕集句词共集杜甫诗歌凡37首42句,其中王安石所集杜甫诗歌有7首7句,苏轼所集杜甫诗4首7句,黄庭坚所集有7首7句,贺铸有2首2句,周紫芝2首2句,赵彦端5首5句,张孝祥1首3句,杨冠卿8首8句,杨泽民1首1句。在他们集句词中所集的作家作品中,杜甫排第一位。其中苏轼、黄庭坚和周紫芝皆集了杜甫诗歌《九日蓝田崔氏庄》,而黄、周二人皆集其中“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一句,赵彦端和张孝祥皆集杜甫诗歌《寄杨五桂州谭》,杨冠卿更出现了专门的集杜词。由此可见,“集杜”乃宋人集句词中的共同倾向。

2 宋代集句词重杜甫之原因

宋代集句词中“集杜”、崇杜的现象,不是集句词特有的现象,而是宋代文人普遍推崇杜甫的集中反映。究其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主观层面

从主观层面上讲,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宋代词人受杜甫人格精神的感召,且受到家学渊源的影响,都不同程度上对杜甫青睐有加,对杜诗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2.1.1 杜甫人格精神的感召

杜甫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是其人格精神的主要表现。他深受传统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积极入世,关注民生疾苦,致君尧舜,这深深地影响了宋代有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王安石是宋代首位推崇杜甫并理解至深之人。在《杜甫画像》中,他钦佩杜甫的人格,欣赏其身处乱世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的逆境下却仍能保持忧国忧民“不废朝廷忧”的崇高情怀。所以他看到杜甫画像时“再拜涕泗流”,并发出“愿起公死从之游”的决心,可见他以杜甫为榜样,激励自己。在钦佩其人格的同时,他还认为杜甫诗能浩荡于天地八极之中,“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13]237,评价极高。因此胡仔评曰:“李、杜画像,古今诗人题咏多矣。若杜子美,其诗高妙,固不待言,要当知其平生用心处,则半山老人之诗得之矣”[14]72,认为只有王荆公学得杜甫诗之“平生用心处”。这体现在荆公于诗歌创作中学习老杜。《石林诗话》载:“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15]16荆公认为自己的诗有杜诗的语言风格与特质,颇为得意。纵观王荆公作品,不仅集句词,集句诗中所集最多的亦为杜诗。据统计,王荆公60余首集句诗中,有11首240句用的是杜诗。其中《胡笳十八拍》154句中,用杜诗为39句。杜甫七律《登高》之“百年多病独登台”[12]1766,被用了3次。此外,王荆公还对杜诗进行过编选、结集。其在元丰年间编有《四家诗选》,4家为杜甫、李白、韩愈和欧阳修,杜甫编居首位;还在任鄞县县令时编成《老杜诗后集》。这两部书虽今亡佚,但由此亦可知王安石对杜甫的崇尚与偏爱。

除荆公外,苏轼对杜甫亦推崇备至。其《王定国诗集叙》谓:“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歟。”[16]318东坡推崇杜甫崇高的人格,特别是其忠君思想。其《书黄子思诗集后》:“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16]2124李杜并列,认为二人冠绝古今。而在《书唐氏六家书后》曰:“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16]2206称其位列古今诸诗人之首。考察苏轼词集,据统计“东坡所用的集语,出于杜甫作品的,凡二十七见”,[17]185位居所集所有作家之首。虽陈满铭先生之“集语”一词范围较宽,凡活用他人词句者皆囊括于内,也足以证明苏轼对杜甫的偏爱与崇尚。除此之外,杜甫的人格精神在宋代词人笔下有较多体现。如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3]134,黄庭坚《蝶恋花》(海角芳菲留不住)云:“笔下风生,吹入青云去。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4]223,辛弃疾《婆罗门引》(龙泉佳处):“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10]473等皆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2]74的体现。所以崇杜是宋人的普遍风气。

2.1.2 宋代词人的家学渊源

宋人在对杜甫的接受与学习中,因父子相继受家学影响而成大家者,黄庶、黄庭坚父子可为代表。黄庭坚之父黄庶作诗就有学老杜的一面,其《谢崔象之示诗稿》在记述历代诗歌流变后言:“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鑽。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18]5505道出他“爱慕”李白、杜甫。《对花》诗云“诗昔甫白在,造化困刀尺……乾坤髓可掬,鬼神泪可滴。”[18]5489大李杜并列,并化用了杜诗名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2]661,可见其对杜甫的仰慕与推崇。黄庶现实性较强的诗歌中大都体现着儒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有较深地学习杜甫的痕迹。故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云:“唐人不学杜诗,唯唐彦谦与今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初学之。”[19]307黄山谷受其父教导和家庭熏陶,对杜诗较为熟悉且见识独到。范温《潜溪诗眼》载:“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诗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谓《南山》胜《北征》,终不能相服。时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20]327山谷在“尚少”的年纪便能一语道破杜诗精髓,使孙觉和王安国的争论“遂定”,证明他对杜诗的理解独到,当是受其父影响而长期研读的结果。从黄山谷诗论中亦可得知他对老杜诗的欣赏,其《答洪驹父书》言:“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21]17。黄庭坚自己作诗便长于点化、借用前人词句,凝字炼句,“无一字无来处”。此作诗之法亦被运用到词创作中,山谷词中大量借鉴他人作品即是例证。“以个人借鉴次数而论,杜甫29次位居第一,高出位居第二的白居易(17次)一大截,更是远超其他诗人,由此可以看出山谷对杜甫的推崇与效仿。”[22]黄庭坚词中表现出的对老杜钟爱,应与其自幼学习杜诗有关。无独有偶,山谷集句词中所集作品杜甫亦居首位,且运用得心应手。祝振玉先生谓山谷集句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这虽然本来不是他自己的语言,但词人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23]495此词虽全部集辑他人诗歌成句,然引用之中亦能兼顾诗词之境,能使词境多一份婉转曲折,乃大家手笔。集句词多为才学之作,若非对前贤作品烂熟于心,如何能够信手拈来又兼具美学价值?在长期学习、接受杜甫及前贤诗歌的过程中,黄庭坚在集句词创作中完成了诗、词文体的互动与创新。

2.2 客观层面:杜诗“思深”之艺术特质

杜诗之艺术特质,王荆公已有精确论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元稹以谓兼人所独专,斯言信矣。”[14]37王安石从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角度出发,认为李白之诗止于豪放飘逸,不如杜诗风格多样、变化多端,他可以兼具别人“独专”的各种风格。杜诗之变,学人多以盛唐诗歌作为参照对象。如胡应麟认为:“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钜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24]70他认为杜诗与盛唐之诗有别。无独有偶,陈廷焯亦云:“诗至杜陵而圣,亦诗至杜陵而变。顾其力量充满,意境沉郁。嗣后为诗者,举不能出其范围,而古调不复弹矣。”[25]183钱钟书云:“理堂称少陵,岂知杜诗之词,已较六朝为尽,而多乱于文乎。是以宗奉盛唐如何大复,作《明月篇》序,已谓‘子美词固沈著,调失流转’,实歌诗之变体。”[26]30这都指出了杜诗之“变”。前文王安石将杜甫与李白相比较而论述杜诗之变,李白、杜甫虽皆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但杜甫大历年间的作品,已逐渐向中唐转变,着重表达一种“意象化之感情”[27]46。学界亦多有杜诗处在由盛唐向中唐转变之转折期之论。而杜诗对词体文学的影响,正是其“变”之后的诗作。杜诗之“变”,乃胡应麟所谓“巨细、巧拙”、陈廷焯所谓“意境沉郁”、钱钟书所谓“流转”等,这些新变化与中晚唐诗之“细美幽约”[28]44之间不无关系。晚唐李商隐学习杜甫,主要继承杜诗情感深沉之一面。晚唐“细美幽约”之风,李商隐用诗歌表达,而温庭筠则词表达,文体不同而意旨相同,晚唐诗与词在旨趣的追求上已有某种暗合。而这又与杜诗有紧密联系。杜诗对词的影响,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十三引《古今词话》云:“诗人有以山水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入海。’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深长。”[29]2239老杜诗以山水言愁,后世李后主、秦少游、贺铸等词人继承了杜甫开创的这一传统。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云:“诗之不得不为词也。非独《寒夜怨》之类,以句之长短拟也。老杜《风雨见舟前落花》一首,词之神理备具,盖气运所至,老杜亦忍俊不禁耳。”[29]619认为杜甫《风雨见舟前落花》诗,具备词之“神理”。王嗣奭评杜甫《风雨见舟前落花》云“纤浓旖丽,遂为后来词曲之祖”[12]2051,亦说明杜诗与词体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探讨词与诗之关系时,学界常上溯至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人,较少有人关注到杜诗亦有与词相通之处,即王安石所说之“诗绪密而思深”。“思深”即杜诗之情思沉郁,这与词体文学贵含蓄蕴藉之抒情特质相合。

3 结语

“诗圣”杜甫对宋代文人影响深远,最典型的体现即在宋代诗坛出现了以杜甫为“祖”的“江西诗派”。由诗而入词,杜甫诗歌对词体文学的影响亦较为广泛,学界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过一些思考;但从集句词这种较为特殊的词体入手去考查杜诗对词的影响,几未曾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发现,宋代集句词中宋人多以崇杜为尚。数量上,宋代共21位词人创作了55阕集句词,其中有9人的18阕集句词集辑了杜甫的诗歌,占宋人集句词的1/3;共集杜甫诗歌37首42句,占所集诗人诗作之首,甚至出现了一词专集杜诗之现象。质量上,这些集句词大都为宋代集句词之代表作,如贺铸《行路难》(缚虎手)。创作队伍上,不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贺铸等宋词大家。这充分说明了宋人对杜甫的推崇和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杜甫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宋代文人,加之部分词人家学渊源的影响使其强烈认同杜甫;及杜甫诗歌本身与词体文学暗合的“思深”特质。学界探讨唐诗与宋词之间的关系时常提“以诗为词”、“诗词互动”说,亦多考查“宋韵”与“唐音”之间的文化互动与传播,从集句词多集前人及时人诗歌入词这一角度入手去探讨此问题,应该更具说服力。本文抛砖引玉,以期能使此类问题的探讨角度更新、视野更广、研究更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